高考考完後,寧海中學的趙啟琛發了條QQ說說,「頓開金鎖走蛟龍」。那一刻,他內心雀躍,「估算了下,覺得700分穩了」。高考成績出來後,他考了705分。
誰都不曾想到,高一剛進來時那個常常考全班倒數第一的男生,這次高考以全校第二的成績成為一匹黑馬。
在高手如雲的寧海中學創新班裡,趙啟琛自認是青銅段位。據趙啟琛回憶說,在高中三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他的成績都不算突出。自己是擦邊進入的創新班,屬於後進生。他讀高一時考過好幾次倒數第一,自認為身邊多數人都比他強。
剛進中學時,趙啟琛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拖了其他學科的後腿。一開始住校,但是那時候成績差,壓力大,常常睡不著。住了一兩個月宿舍後,他不想再住下去了,於是,申請了走讀。
記者採訪趙啟琛母親時說:「也好,這樣我可以每天陪陪他。他考砸了,就找我發發牢騷。我就安慰他,給他擁抱。我也沒別的辦法,就這樣一直寬慰一直寬慰,一天天就過去了。」
趙啟琛補充道:「我媽從不因我的成績不理想而責罵我。在我迷茫失落的時候,她總是不斷地鼓勵我,支持我。我很感謝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
對比現在的有些父母,孩子一次沒考好就感覺天要塌了,家裡氣氛也變得異常壓抑,孩子嚇得不敢出聲。甚至有的孩子剛上小學,偶爾考試錯了一兩題也逃不了父母的一頓批評指責。
家長這樣做只是在給孩子不斷加壓,在這種壓力下下次也許會考得更好,但是孩子絕不會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孩子的心智無法通過這件事情得到提高,更不會培養出對學習的興趣,相反這樣做會逐漸澆滅了孩子學習的熱情。
家長要引路人、觀眾、還有堅強的後盾,在孩子迷茫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引導,在孩子受挫時及時給予鼓勵,在孩子取得小的成績時適時送去掌聲。我們家長要思考的是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讓他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對自己做的決定和選擇負責。
趙啟琛回憶說,高一時他排在全班40多名。高二時,擠到30多名。高三時,可以排到10幾名了,有時也能考到前幾名。他在不斷摸索著逐漸掌握了適合自己的節奏。
趙啟琛知道英語是自己的短板,為了不給其他科目拖後腿,他平時沒少在英語上下功夫。今年1月份時,他英語終於考到了136分。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心中的一塊石頭也終於落下。最難的科目都攻克下來了,其他的科目學起來也更輕鬆,整個人也更有信心了!
當他成績出來的那一刻,全校驚了。數學老師評價趙啟琛說:「真是殺出一匹黑馬!一開始名不見經傳的,但看著他一步步穩紮穩打上來,就覺得這個孩子會出彩。不過沒想到會這麼出彩!」
很多孩子學習上都有自己的短板,因為學得不好,找不到信心,越薄弱的科目孩子越不願意付出時間,反而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在自己擅長的科目上。但是這樣的結果是喜歡的科目越學越好,不喜歡的越學越差,最後被這些不擅長的學科拖了後腿。
我們都知道木桶原理,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當我們把短板補好,自己也會受到鼓舞,整個人的狀態會變得更輕鬆。
除了母親,很感激他的老師、同學。「老師們很辛苦,對我幫助很大。同學們也很好,題目做不了,我老是問同學,同學也常幫我。」
趙啟琛老師誇他說:「覺醒過來後,他很有目標,有主動性,知道自己想要的。他經常來問我要一些適合他的作業來做。」
趙啟琛沒有上過培訓班、補習班,說到自己的逆襲經驗,趙啟琛有自己的策略:最重要是把當下的事情做好。考倒數第一那段時間,他總覺得以前的知識沒掌握好,但每天又有很多新的東西要吸收。那時,他就先把新的知識點掌握好,把以前的東西放一放。每時每刻,盡力把當下的事情先做好。
另外,在高考複習時,要注意規劃時間,把高考這個大目標分成幾個小專題。比如7天複習好語文的字音字形,3天複習數學的排列組合,對自己的缺點、易錯點,針對性訓練,確保複習質量。
有些孩子分不清主次,想要學的東西太多,反而都學得不好,之前的知識點還沒有掌握,又來了新的知識點,這個時候應該學習一下趙啟琛,把當下的事情做好,不要讓過去的問題幹擾了現在的學習進度,利用空餘時間再解決一下歷史遺留問題。
另外,學會分解目標,有時候大目標不容易實現,可以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各個擊破,這樣實現起來就變得更容易。當然這是建立在對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薄弱環節,然後再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幫助解決具體問題。如果對自己不夠了解,制定的計劃不切合實際,那麼也很難實現。
趙啟琛總結說:「高考考得這麼好,還離不開一點,就是一種堅持的信念。無論何時,無論你成績優異抑或『吊車尾』,決不能放鬆懈怠。既不自暴自棄,也不驕傲自滿。從高一到高三,沒有任何時間可以鬆懈浪費。而刻苦努力,從何時起都不算晚。任何一分努力,都有它的價值。」
不驕不餒,不急不躁,找到自己的節奏,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堅持走到最後,一定會收穫滿意的成績。
「你看過電影《明日邊緣》嗎?電影裡的士兵就是身穿單兵外骨骼的,像個機甲戰士,未來我想要設計這種裝備。」 在趙啟琛心裡,一直有個科幻夢想。因此在選擇專業時,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清華大學的自動化專業。
趙啟琛說,從高一開始他就確定要報考這個專業,不是考慮專業是否熱門,而是覺得自動化專業和自己的夢想關聯很大。他說就算這次高考沒考好,他也會報其他學校的自動化專業。」
說到自己熱愛的科幻,趙啟琛就兩眼發光,他很喜歡看科幻小說,收集了許多大師的作品 。高三時間緊張,趙啟琛基本只看《三體》。一本書來來回回翻了很多遍。
此外,他自己也寫過科幻小說,還獲得過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高中組)全國三等獎、華東賽區二等獎。現在他正在構思一部長篇小說。
據我了解,身邊的很多學霸在初中或高中低年級時就確定了自己未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向。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明確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所以他們學習也會更有動力,知道為什麼而努力。
但是更多的孩子是埋頭學習,當你問他為什麼學習時,他們會說,為了考一所好的大學。高考過後開始選專業,更多是按照當前哪個專業熱門就選哪個的原則。不是說這樣不好,畢竟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為了考一所好一點的大學沒什麼不好,選一個熱門專業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早一點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努力,那麼我們的學習應該會更有方向感,也會更有動力。
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不清楚未來要選什麼專業,朝哪個方向發展,是因為我們在那個階段根本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更別提擅長什麼。我們的孩子被學習打壓地只剩下學習,沒有時間去關注興趣愛好,更沒有時間去思考未來。
家長應當給孩子提供適當寬鬆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早一點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培養孩子一到兩個愛好。這也許不會成為孩子未來的學習方向,但是至少可以在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中調劑一下孩子的生活,讓孩子的學習道路不再那麼單調乏味。亦或者在孩子壓力太大時找到一種合理的排解方式,調節一下自己緊張的心情。
希望趙啟琛的事例能夠對廣大家長有所啟發,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