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力矩分配法-基本原理篇

2021-02-19 BJTU結構力學曹豔梅課堂

從這一講開始,我們將進入力矩分配法的學習。該方法是由著名的華裔科學家林同炎先生基於位移法提出的一種非常簡單實用的計算方法,它對結構的定性分析和力學思維的訓練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9.1 概述

前面我們學習了位移法,大家先做一下下面這道題,看看你選了什麼?

該結構用位移法求解時,基本未知量只有一個結點角位移。如何快速地判斷出各個杆件的受拉側以及對杆端彎矩的大小進行對比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將能快速地解決該問題。

結構如何消除這個不平衡力矩呢?

----> 結點1被施加外力偶後,它將會發生相應的轉角位移;由於剛結點的特性,將使得12桿、13桿、14桿均發生相同的轉角位移;這幾個杆一旦發生轉角位移,就會引起整個杆件的變形,進而在截面上產生相應的彎矩。

為了抵消掉不平衡力矩M,12桿、13桿、14桿的杆端一定會發生反方向的力矩,共同來平衡外力偶M。因此,12桿肯定是上側受拉,13桿肯定是左側受拉,14桿肯定是下側受拉。

這種通過剛結點所連接的各個杆件的變形及杆端彎矩去抵消不平衡力矩使結構最終達到平衡的思路,就是力矩分配法的出發點。

9.2 轉動剛度和傳遞係數的概念

那每一根杆到底分擔多少呢?它們會分擔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按什麼比例分呢?——下面我們引入轉動剛度的概念。

       轉動剛度表示杆端對轉動的抵抗能力,它在數值上等於使杆端發生單位轉角位移時所需要施加的力矩。或者說,轉動剛度等於杆端力矩與杆端轉角的比值。比如兩端固支梁:

當A端發生單位轉角位移時,A端的彎矩為4i,則該結構A端的轉動剛度為4i,記為:SAB=4i。

對於B端為鉸支座和定向支座的兩種結構,A端的轉動剛度分別為:

可以看出,轉動剛度與杆件的線剛度和遠端支承情況有關。

       我們再來看一下B端:當A端轉動時,B端也產生彎矩,好比近端彎矩按一定比例傳向遠端一樣。我們將遠端彎矩與近端彎矩的比值稱為傳遞係數。

可以看出,傳遞係數只與遠端支承情況有關。


9.3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1)結構只在剛結點處承受集中外力偶的情況

當結點1上作用外力偶時,結構各杆件將產生下面的位移和變形:

根據轉角位移方程,我們可以直接寫出每個杆的杆端彎矩:

我們會發現,近端彎矩等於轉動剛度乘以實際的轉角位移,遠端彎矩等於傳遞係數乘以近端彎矩。

      根據剛結點的力矩平衡,有下面的表達式:

將各個杆端彎矩代入方程,可得:

因此可得各個杆端彎矩:

通過觀察上面的表達式,我們可以看出,結構中1結點所連接的各個杆件在近端的彎矩是按照一定比例對不平衡力矩M進行分配的,因此將M前面的係數稱為該杆端彎矩的分配係數

可以看出,分配係數越大,該杆端分得的彎矩值也越大,本講最開始的那道選擇題你現在肯定知道選什麼了吧?!

       同時,我們還會發現,同一結點各杆分配係數滿足:

對於遠端彎矩則稱為傳遞彎矩。

小結一下就是:結點1作用外力偶M,按各杆的分配係數分配給各杆的近端;遠端彎矩等於近端彎矩乘以傳遞係數。

(2)結構承受一般荷載的情況

該情況下,結構1不再有明顯的不平衡力矩,那結構的內力如何求解呢?

      根據位移法的求解思路,我們知道結構的最終彎矩是通過兩大類彎矩圖疊加而成的:

其中,右端的第一項為轉角Z1單獨作用在基本結構上時的彎矩圖;右端第二項為外荷載單獨作用在基本結構上時的彎矩圖。

      首先添加附加約束將結構「鎖」住,作出原結構用位移法求解的基本結構。

        然後在基本結構上作用外荷載,作MP圖:

    

此時,附加剛臂上會存在附加反力矩R1P,即通常所稱之為的不平衡力矩(以順時針轉動為正)。

       再放鬆剛臂,使結點1發生與原結構完全相同的轉角位移Z1,顯然附加剛臂上的反力矩為-R1P,因為這樣才能保證兩個彎矩的疊加與原結構的彎矩完全等效。

可以看出,基本結構上結點1發生轉角位移Z1時的彎矩可以用第(1)中情況下的力矩分配傳遞的思想進行求解各杆端彎矩,此時分配的是——反號的結點不平衡力矩。

      結構最終的彎矩就可以通過兩個彎矩圖的疊加獲得。

      上面的整個求解超靜定結構的思路和方法就是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力矩分配法的理論基礎是位移法,適用於無結點線位移的剛架和連續梁。其基本原理小結如下:

通過一個例子來感受一下力矩分配法的方便和實用吧!

本節所舉的例子全部為只有一個轉角位移的結構和單結點的力矩分配,那麼對於多個結點有轉角位移的情況,如何用力矩分配法進行求解呢?我們下一講繼續!

相關焦點

  • 第21期 力矩分配法基本概念與解題方法
    顧名思義,力矩分配法就是分配力矩,分配剛臂約束處剛結點上的不平衡力矩,既然涉及到分配,就應該確定分配方法,分配方法就是依據各杆的分配係數計算,分配係數是依據各杆轉動剛度佔總轉動剛度的比例確定,轉動剛度是指等截面直杆發生單位轉角需要的力矩。
  • 力矩馬達的工作原理_力矩馬達結構
    打開APP 力矩馬達的工作原理_力矩馬達結構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19-12-30 11:30:06   力矩馬達的工作原理   力矩馬達是一種具有旋轉運動的電一機械轉換器,其結構主要由一對永久磁鐵1,導磁體2和4、銜鐵3、線圈5和內部懸置擋板7的彈簧管6等組成,如圖10.10所示。
  • 第四章 正則表達式回溯法原理
    第四章 正則表達式回溯法原理學習正則表達式,是需要懂點兒匹配原理的。
  • 第七章 課程基本原理與實踐
    第七章 課程基本原理與實踐 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4:03 江西教師資格證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掠影 | 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
    薩伊的價值理論主要是效用價值論;他的分配理論庸俗化了古典經濟學家的工資論。薩伊依據自己的「供給創造需求」的基本原理,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在經濟自由條件下,生產越發展,需求越增長,產品越暢銷,利潤越增長。這個結論否認了資本主義制度下所存在的生產和消費的矛盾,也否認了資本主義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性,這個觀點被後人稱為「薩伊定律」。
  • 家具電鑽力矩調節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一般帶力矩調節的電起子或電鑽對於上螺絲是很方便快捷的,使用適當的力矩檔位可避免擰花螺絲和批頭;圖1:動力輸出就不說了,很簡單;主軸凸輪和主軸是聯動的,它轉主軸就轉,它停主軸就停;在頂杆、壓片沒有往左邊壓緊圓柱凸輪珠子的話鑽頭主軸齒輪是會空轉的
  • 自動控制原理(下)|全套配套資源(文末贈書)
    本教材比較全面地講解了自動控制的基本理論和應用,分上、下冊,本書是下冊,共有7章,第8章闡述了線性離散控制系統的一般概念、數學模型、性能分析方法以及數字校正;第9章介紹了非線性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平面法、描述函數法等;第10章介紹了控制系統狀態空間描述的相關概念;第11章通過狀態方程求解對系統空間模型進行定量分析;第12章介紹了線性定常系統的能控能觀性;第13章介紹了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分析方法
  • 魚雷流體動力的主向量和力矩
    或寫成(2-6)(2-7)式中(2-8)(2-9)—俯仰力矩。對既定魚雷以法向力和俯仰力矩為例,可以寫出(2-16)(2-17)在一般情況下,魚雷的角速度,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均比較小,我們可以利用泰勒級數展開的方法,將上述法向力和俯仰力矩寫成如下線性關係式
  • 力矩單位換算公式 力矩單位換算
    力矩是一個物理概念,表示的是力對物體作用時所產生的轉動效應的物理量。而力矩的單位卻有兩個,分別是牛頓·米和千克力·米,那麼這兩個單位怎麼換算呢?快來看看吧!  力矩單位換算公式力矩的單位換算公式即是重力公式。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可以依據重力公式換算為千克力·米。
  • Balance改裝車講堂:力與力矩的概念
    行駛中的車輛受各種力與力矩的作用,去理解它的作用是我們揭開車輛原理的第一步,因此我們第一篇便來講解力與力矩的概念。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我們車輛的輪胎、懸掛系統、引擎等等,都會進行各種力的做功。那我們再來看看力矩。若行駛中轉動方向盤,輪胎會產生與行駛方向垂直的力,車身的方向因此改變,車身會因為輪胎作用力,進而產生偏航。這種讓有質量的物體產生旋轉(偏航)運動的力,我們叫做力矩。
  • 初級會計實務2020_習題_第07章_2_產品成本歸集和分配
    【該題針對&34;知識點進行考核】第 4 題:單選題(本題1.5分)某廠本月從事輔助生產的發電車間待分配費用89000元。本月發電車間為生產產品、各車間管理部門和企業行政管 理部門提供362000度電,其中提供給供水車間6000度,基本生產車間350200度,車間管理部門3900度,行政管理 部門1900度。採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發電車間費用時,費用分配率應是()。
  • 力矩電機轉臺_瑞邦精控
    力矩電機轉臺,瑞邦精控,瑞邦精控是誰北京瑞邦精控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瑞邦精控(AUS-PRECISION)。力矩電機轉臺, 文字長度不超過500個字;信息填寫完畢之後,可以直接發布,也可以保存但不發布。
  • 螺栓的擰緊力矩標準
    螺栓的擰緊力矩標準  本篇文章將列出各類螺絲的擰緊力矩標準,當用戶未註明擰緊力矩要求時,我們所參考的參考的標準。  需要強調的是:擰緊力矩和破壞扭力是兩個概念,擰緊力(矩)是指螺絲擰入工件的建議值;破壞扭力(即破壞扭矩)指將螺絲擰斷的最小值(詳見緊固件的破壞扭矩標準GB3098.13),很顯然,擰緊力矩是少於破壞扭矩的。
  • 2020年注會《財管》學習計劃表:教材出來前可以先看這幾章
    2、風險中性原理3、單期(或兩期)二叉樹模型期權平價定理原理弄清楚,應用很簡單。該章全是重點。>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品種法分批法逐步結轉分步法平行結轉分步法 分步法都會了,其他還難麼2、風險中性原理3、單期(或兩期)二叉樹模型9資本結構理論
  • 電路第一章-第十章複習要點
    小夥伴們,馬上第3周了,電路上冊的複習應該列入計劃裡了。
  • 《仙王的日常生活》(大學篇)第9章:王令的恍然大悟
    《仙王的日常生活》(大學篇)第9章:王令的恍然大悟上一章:
  • 《經濟學原理》課程介紹
    課程時間:每周二晚上6:40(9月15日第一次課)課程教室:理教207一、課程概述經濟學是有關人的行動和社會合作的一種理論模型和思維方式。本課程將系統介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本課程內容包括傳統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但與流行的經濟學原理課程不同,本課程試圖將「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基本思想融入經濟學的基本課程,並對「主流」經濟學進行批判性反思。本教程講授中會適當使用數學公式和幾何圖,但不會使用複雜的數學推導。
  • 5第二篇:前往美國篇第5章(共5章):什麼是I-515A表格?
    第二篇:前往美國篇第5章(共5章):什麼是I-515A表格?基礎宣傳篇第一篇:入門篇,第1章(共8章):國際國際學生生命周期概述第一篇:入門篇,第2章(共8章):學習計劃第一篇:入門篇,第3章(共8章):什麼是指定學校官員?
  • 自動控制原理(上)|全套配套資源(文末贈書)
    本教材詳細介紹了自動控制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分上、下冊,本書是上冊,共有7章,第1章深入淺出地講述了自動控制系統的一般概念;第2章介紹了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第3~5章介紹了控制系統的3種分析方法:時域分析法、根軌跡分析法、頻域分析法;第6章介紹了控制系統的校正;第7章通過幾個控制系統的應用示例,生動形象地闡述了控制系統原理,以進一步加深讀者對控制系統的理解和認識。
  • 什麼叫力矩_力矩有什麼用_力矩怎麼求
    什麼叫力矩   力矩(torque):力(F)和力臂(L)的乘積(M)。力矩是描述物體轉動效果的物理量,物體轉動狀態發生變化。才肯定受力矩的作用。   當物體繞固定軸轉動時,力矩只有兩種可能的方向,所以可用正負號來表示。一般規定:使物體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為正;使物體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為負。因此作用於有固定軸的轉動物體上的幾個力矩的合力矩就等於它們的代數和。這個代數和將決定物體是處於平衡狀態,還是非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