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白袖箭環蝶:猜一猜,我為何喜歡暗黑...

2020-12-22 騰訊網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

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節肢動物·白袖箭環蝶

肢動物·白袖箭環蝶

Stichophthalma mathilda

節肢動物,昆蟲綱,鱗翅目,蛺蝶科,箭環蝶屬。常棲息於氣候溫暖、植被茂盛的叢林中,國內主要分布於雲南。照片攝於金平。

白袖箭環蝶為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作為大型環蝶,白袖箭環蝶平均翅展可以達到100~110毫米左右。其前翅正面呈黃褐色,前後翅周邊有一圈箭簇狀黑斑,也像矛頭或者小魚圖案,翅的背面分布著排列規律的眼斑。

它們與箭環蝶十分相似,不過翅背面的箭紋形斑更發達,前翅頂角及外緣區有大量的白色區域,色彩對比鮮明。

其翅上的眼斑也極為明顯,外圈為紅褐色,內圓為米色。外圍為深褐色邊緣,內側有暗褐色線紋,勾勒出近似人形的側影圖。研究表明,白袖箭環蝶的這些眼斑是為了恐嚇或者迷惑捕食者的,一般情況下雌蝶的眼斑較雄蝶更大,色更深。

此外,常見的昆蟲都是有三對足,而白袖箭環蝶看似只有兩對足。實際上這是因為其第一對足有所退化,萎縮地貼在前胸上,不需參與支撐或是活動,所以讓人們誤以為它只有兩對足。

如果看過《還珠格格》的朋友,一定對香妃引來無數蝴蝶的浪漫場景印象深刻。那麼真的是因為香妃很香嗎?

其實,最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美麗如白袖箭環蝶卻是「暗黑料理」的擁躉。

科學研究發現,蝴蝶更喜歡人們的汗液,白袖箭環蝶成蟲需要鹽分和礦物質,而人類的汗液正好可以為其補充需要的鹽分。所以被蝴蝶包圍的香妃,很有可能是流了很多汗。

而除了青睞人類的汗液外,它們還有更重的口味愛好。作為「喝尿吃屎」的蝶類之一,人們常常在野外見到幾十上百隻白袖箭環蝶聚集於人畜尿液或者糞便處「舔舐」。這也是為了獲得尿液或者糞便中的鹽分和礦物質。

而在世界範圍內,白袖箭環蝶還不算最暗黑的蝴蝶。在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深處,有一種被當地土著人稱為「亡靈蝴蝶」的蝶類,為了獲取所需的鹽分和礦物質,甚至會大量聚集在腐爛的屍體上,與其美麗的外表非常不符。

特別鳴謝: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董志巍對本文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武春生,徐堉峰 主編,2017. 中國蝴蝶圖鑑(1-4卷)Butterflies of China, Vols.1-4. 海峽書局出版社有限公司。

趙益,雲南省稅務局《雲南稅務》美術編輯,愛好攝影、繪畫,以及一切美的東西。閒暇之餘,喜歡通過影像記錄家鄉美,記錄雲南生態之美。

一起來回顧一下

前幾期

生物多樣性百科的知識點吧!

脊椎動物·黑鸛:鳥中「大熊貓」

脊椎動物·蚌西擬樹蜥:森林disco,來跟我一起畫彩虹!

種子植物·篦葉巖須:高山上的小鈴鐺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

編輯:李斌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辛氏星舟蛾:模擬樹葉很難?我來試試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辛氏星舟蛾:模擬樹葉很難?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節肢動物·辛氏星舟蛾節肢動物·辛氏星舟蛾Euhampsonia sinjaevi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龍眼雞:本「雞」是不打鳴的果樹...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龍眼雞:本「雞」是不打鳴的果樹「大盜」 2020-05-09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荔蝽:我就是愛「臭美」!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節肢動物•荔蝽。  荔蝽  Tessaratoma papillosa  節肢動物致力於拍攝中國西部尤其是雲南境內的人文景觀以及生物多樣性之美。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戳圖進入專題了解更多百科《《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荔蝽:我就是愛「臭美」!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節肢動物荔蝽。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節肢動物,昆蟲綱,半翅目,荔蝽科。荔蝽又稱荔枝蝽、荔枝蝽象,別名臭屁蟲,是荔枝、龍眼主要的害蟲之一。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臺灣有分布。照片攝於普洱孟連。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紫水雞:我跟雞真的不是親戚!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紫水雞:我跟雞真的不是親戚!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65) | 節肢動物·黃星蝗:溫和與殘暴的「雙面...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65) | 節肢動物·黃星蝗:溫和與殘暴的「雙面蟲生」 2020-08-15 1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雲南窗螢:我是這條GAI最酷的螢火蟲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節肢動物·雲南窗螢。雲南窗螢Pyrocoelia pygidialis節肢動物,昆蟲綱,鞘翅目,螢科,窗螢屬,1926年法國人Maurice Pic首次對它進行了描述,主要分布於滇中、滇西等地。照片攝於昆明。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火尾太陽鳥:認識一下,我是迷你版鳳凰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火尾太陽鳥:認識一下,我是迷你版鳳凰 2020-06-26 0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學家建立節肢動物種群間關係
    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對各種節肢動物之間的進化關係進行了一次全新的分析,獲得了多個重要問題的答案,其中包括確認了過去人們關於昆蟲綱是由甲殼動物亞門的一個動物綱進化而來的推測。相關研究發表在2月2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參與該項研究的人員來自美國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馬裡蘭生物技術研究所、馬裡蘭大學昆蟲學系及杜克大學生物系等多家單位。
  • 綠會GBIF組更新兩組亞洲區蝴蝶生物多樣性數據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9月30日,綠會GBIF工作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平臺更新並發布兩組亞洲區蝴蝶生物多樣性數據。這兩組數據是綠會震旦鴉雀保護地·連雲港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周翀先生的最新觀測記錄。昆蟲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血雉:愛社交的素食主義者
    脊椎動物·血雉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脊椎動物,鳥類,雞形目,雉科,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相關閱讀:【生物多樣性百科】地衣·紅臍鱗:環境監測的「晴雨表」【生物多樣性百科】種子植物·滇山茶:雲南百花之最【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綠孔雀:尾屏碩大美麗【生物多樣性百科】種子植物·寄生花:孤生一花【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雙角犀鳥
  • 課外拓展丨節肢動物的基本特徵
    今天,周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了解節肢動物9個方面的基本特徵。1.異律分節節肢動物與環節動物一樣,都具有體節。但環節動物一般是同律體節,異律分節不顯著。節肢動物則不同,它們異律分節高度發展,身體分部明顯,通常可以把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如昆蟲);少數分頭和軀幹兩部分(如蜈蚣);或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如蝦)。
  • 節肢動物 斑腹蠅象:誰說蜘蛛就不可愛了!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斑腹蠅象 斑腹蠅象 Hyllus diardi 節肢動物
  • Methods Ecol Evol:研究建立新的生物多樣性快速監測法
    近期,昆明動物所生態學與環境保護中心(ECEC)的研究人員結合metabarcoding、生態學、生物信息學和統計學,建立了一套環境科學研究的「生態—信息學(eco-informatic)」全新模式。該成果近期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Metho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黑線烏梢蛇:呆萌的另一面,是腹黑...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黑線烏梢蛇:呆萌的另一面,是腹黑的絞殺王 2020-06-27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血雉:愛社交的素食主義者
    每日生物多樣性百科時間到!今天要登場的主角是愛社交的「素食主義者」——脊椎動物·血雉血雉 作品來源:彭建生 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脊椎動物,鳥類,雞形目,雉科,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內分布於西藏、四川、雲南西北部、青海和甘肅的祁連山脈以及陝西南部秦嶺等地。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黑頂蛙口夜鷹​:嘴大吃四方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黑頂蛙口夜鷹​:嘴大吃四方 2020-04-16 1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研究確定4.11億年前的水生節肢動物,是陸生千足蟲的水生祖先
    節肢動物化石記錄中最大的鴻溝之一就是馬陸和蜈蚣的祖先長什麼樣,但現在這個鴻溝已經填補了。圖片:Katja Schulz/Wikimedia Commons昆蟲,蜘蛛和馬陸構成了陸地上所有動物的大部分。今天,雖然其中許多人生活在水中,但他們的祖先曾經是水生生物。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瓦氏裸趾虎:雖然不會爬窗戶,可我長...
    瓦氏裸趾虎為夜行性動物,主要以昆蟲等節肢動物為食,常見於石灰巖地形石壁和大樹主幹及樹洞附近。  在壁虎科中,它屬於中等體型,體長一般為120–190mm。  瓦氏裸趾虎所屬的裸趾虎屬是壁虎科中多樣性最高的屬,包括約250個已知物種,主要分布於中南半島和東南亞,我國記錄有4種,分布於西藏南部和雲南南部。  該物種和常見壁虎最大的區別,就是其四肢指、趾末端均沒有吸盤(學名「攀瓣」), 而是和常見的石龍子、蜥蜴一樣具有細長的指、趾和發達的爪子,故名「裸趾虎」。
  • 寒武紀化石揭示節肢動物早期取食模式
    自寒武紀大爆發以來,節肢動物始終是化石和現生動物群的「強勢」群體。因擁有能廣泛適應不同生境的外骨骼,敏銳的視覺神經系統,靈活分節的軀幹與附肢以及特化構建的口器,這個類群得以遍布全球。但長期以來,人們對節肢動物早期取食模式、口器形成等的認知仍很匱乏。  上世紀80年代首次在雲南發現寒武系第三階含軟體附肢的撫仙湖蟲類,在早期節肢動物輻射分異和系統演化中佔據了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