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漢字聽寫」:前進還是後退?(圖)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評「漢字聽寫」:前進還是後退?(圖)

  近來在社會和媒體上出現一股風,說由於經常敲拼音出漢字,中國人書寫漢字的能力下降了,普遍「提筆忘字」,於是,為扭轉這種頹勢,電視臺就開始辦漢字聽寫類節目。

  一開始的「漢字英雄」節目,意在「在這個提筆忘字的時代,幫您找回失落在鍵盤裡的漢字」,而考題範圍大多數是比較常用但不好讀或不好寫的字詞或成語。這個節目很受歡迎,可圈可點,有益無害。待到舉辦「漢字聽寫大賽」,一開始寫「光緒」、「甲冑」、「梧桐」和「癩蛤蟆」,我覺得還行;接下來比賽寫「烏桕」、「蹴鞠」、「顓頊」和「滹沱河」,還能忍受;等到比賽寫「踆烏」、「貔貅」、「裂璺」的時候,我就忍無可忍了,不由得喊道:「這是要幹什麼?」「要把青少年往什麼路上引?」「是要讓中國的文字改革繼續前進,還是向後倒退?」

  我是個中文系出身又爬了25年格子的老學者,在使用電腦敲拼音輸入漢字15年之後,也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了。可是,再一想,在已經過去的2013年,寫文章、寫信、寫博客和發簡訊都是敲拼音出漢字,我究竟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提筆寫過漢字呢?能記得起來的就是每個星期要到超市採購一次;出發之前,先要在一張卡片上寫好要買的東西。「生抽醬油」、「鎮江香醋」之類,我當然寫得上來,可是還要買「醪糟」、「雪裡蕻」之類就遇到麻煩了。不要緊,寫我敲慣了的拉丁字母!於是我就寫成「Lao糟」、「雪裡hong」,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再一想,3500年前,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商人不就是為記帳方便發明了只寫輔音的字母文字嗎?過了3500年,現在中國人老老少少整天在電腦和手機上敲拉丁字母輸入漢字,甚至只敲輔音字母就出漢字,這是多大的進步呀!結果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且肯定會越來越普遍,但那有什麼了不得的呢?因為,這就叫必然的發展趨勢。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為什麼還要逼孩子們退回去書寫那些早已僵死的漢字呢?為什麼我們要逆勢把漢字往回拉,不順勢把漢字往前推呢?在電腦成為主要書寫工具的時代,用普通話把字音讀準是關鍵,只要讀音對頭,電腦不到一秒鐘就寫出來了,還用一筆一畫地寫嗎?

  最近電腦上寫文章,輸入下面這3個詞,我就遇到了麻煩:「踽踽獨行」我敲「yuyuduxing」出不來,「兄弟鬩牆」我敲「xiongdiniqiang」出不來,「頡頏」我敲「jihang」出不來。無奈之下,只好翻《現代漢語詞典》一個一個查,結果大吃一驚,原來我多年以來對這3個詞一直是「秀才念半拉字」,全讀錯了。「踽」不念「yu」而念「ju」, 「鬩」不念「ni」而念「xi」, 「頡」不念「ji」而念「xie」。於是我改換拼音,相應的詞語就立刻蹦出來了。

  受這件事啟發,我建議電視臺考慮,今後可以舉辦「漢字拼音大賽」或「漢字拼音英雄」節目。這樣的節目同他們舉辦過的「漢字聽寫大賽」和「漢字英雄」正相反:原來的節目是考官給出讀音,要參賽者寫出漢字;今後的節目應當改成考官給出漢字,要參賽者讀音並用拼音字母注音。考題的範圍應當是現在還在用,還有生命力,可是讀音拼寫容易錯,在電腦上輸入會遇到麻煩的字詞。

  可喜的是,2013年6月3日國務院公布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歷時10年研製的《通用規範漢字表》,規定今後漢字使用應以該表為準。《通用規範漢字表》共收漢字8105個,分為三級。一級字表為常用字,收字3500個,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使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一、二級字表主要滿足出版印刷、辭書編纂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主要滿足信息化時代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這是推進中國文字改革的重要步驟,是推動漢字朝前走的有益舉措。接下來,倘若能繼續前進就更好了。因為,語言學家周有光早就「在比較多種現代漢字的使用頻率之後,提出『漢字效用遞減率』:最高額1000字的覆蓋率是90%,每增加1400字只提高覆蓋率大約1/10。這個規律給減少漢字的字量研究提供了一項統計依據」。顯然,一個聰明的做法就是,下一步規定小學1~3年級學生必須學會1000個最常用漢字,4~6年級達到1500個漢字,初中3年增加次常用漢字1000個,高中3年再增加1000個,達到掌握3500個「一級字表常用字」。其餘二級字表和三級字表收入的漢字不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隨意隨緣,儘量掌握,知道意思,能正確讀音和用拼音正確注音就行,因為能正確注音就表明在電腦上能正確書寫;至於手寫,必要時可以用字母拼寫代替。這將大大減輕青少年學習和書寫漢字的負擔,推動漢字繼續朝「採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方向繼續前進。閔家胤

相關焦點

  • 評"漢字聽寫大會":死記硬背易 傳承文化難
    評"漢字聽寫大會":死記硬背易 傳承文化難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引發收視熱潮,激起觀眾對漢字書寫的熱議,也造就了一批貌似難不倒的「神孩子」。
  • 靈芝:恰恰前進和後退走步
    一、恰恰前進走步恰恰前進走步由前進走步+鎖步組合而成二、恰恰後退走步恰恰後退走步由後退走步+鎖步組合而成往後退時轉移的不是上身,而是胯向後走,把身體留在前面。後退鎖步中踝關節的運用很重要,練習時要多加感受三、重量分配最後思維導圖歸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漢字聽寫大賽展示師生風採
    晚刊訊(記者 莫岑 文/圖)昨日上午,2020年來賓市漢字聽寫大賽(小學生組)比賽在市政和小學舉行。比賽題目主要參考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教材、《新華字典(11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古代漢語字典(修訂版)》《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國成語大辭典(最新修訂版)》,以常用字、詞,中華詩詞、成語,中國風物人情、名勝古蹟,中國名人、名事、名物、名景、典故等作為出題內容,通過漢字、漢語詞語聽寫、漢字標註拼音、漢字筆順書寫、看拼音寫漢字、中華經典詩詞聽寫、看圖寫字等方式進行比賽
  • 建議漢字聽寫比賽兼顧簡化漢字與拼音
    去年,電視上播放的成語和漢字聽寫比賽,實況轉播異常火爆,令眾多觀眾歡呼雀躍。作為個從事語文教學數十年的教師,我想提點建議擴大此效應。經過與同事探討,我建議在比賽中增加數、理、化、生等知識技能和科技發明創造的內容,同時,漢字聽寫也要兼顧簡化漢字和漢語拼音。理由如下。
  • 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點讚
    去年和今年的夏天,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分別舉辦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並在黃金時段全程播放,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極其正面的評價。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深刻闡述了文藝的地位、文藝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很有針對性和警醒的指導作用。文化是國家的血脈和靈魂,是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因此,傳承民族文化的命脈,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至為重要。央視科教頻道選擇漢字作為切入點,以初中生聽寫大會作為形式,我們認為切入點選得準,參與對象選得恰當,嘉賓講解、場內外互動的形式也非常好。
  • 【祈福英語學校】漢字聽寫大賽,夠勁!
    漢字,站著是一首首詩,躺著是一篇篇文。一個漢字一方天地,它是中華文化的根、華夏血脈的魂。此次比賽分六場,每個年級為一場,歷時兩周,取得了圓滿的效果。近幾年,國家教育部大力推行漢字書寫學習,中央電視臺更是連續幾年舉辦了全國青少年漢字聽寫大賽,節目一經播出,深受全國人民喜愛,全國近年來也掀起了一波「漢字熱」。
  • 「漢字聽寫大會」火了螢屏
    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徹底火了!上周末,《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舉行冠軍賽,「文字學霸」裡的牛孩秒殺各類明星,和《爸爸去哪兒》裡的「萌孩」一起名列收視前茅。  節目火了  這些孩子真是文曲星下凡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於今年暑期周末黃金時間推出,自8月2日開賽以來,就引起社會關注,掀起一股「漢字熱」,比賽考題頻頻受熱議。僅1期節目後,就從央視10套搬到央視1套黃金檔播出。
  • 漢字聽寫考住了大學生
    漢字聽寫考住了大學生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施疑)股肱、猞猁、調和鼎鼐、粉白黛黑,這些字您寫得出來嗎?10月29日,唐山師範學院教育學院學生會組織的「中國夢」漢字聽寫比賽決賽中,這些字詞考住了不少大學生。
  • 海王路小學舉辦漢字聽寫大賽
    漢字是中國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引發文化思考
    漢字書寫能力退化之憂     儘管總導演關正文一直在強調,節目的創意初衷並不是因為出現了所謂的「漢字危機」,也絕不是要扮演在鍵盤中拯救漢字的英雄,漢字書寫能力還談不上危機,然而記者在走訪中卻發現,大多數語言專家還是對目前漢字書寫能力的退化憂心忡忡
  • 傳承漢字文化內涵 央視將播《漢字聽寫大會》
    隨著電腦的普及,手寫漢字已越來越少見,提筆忘字也成了很多人苦惱的問題。為了保留手寫漢字之美、傳承漢字文化,央視科教頻道將於今年暑期推出《全國漢字聽寫大會》,該節目由前春晚導演金越執導,將首次通過競賽的方式決出年度漢字聽寫冠軍。
  • 長沙「漢字聽寫大王」是個小姑娘
    長沙「漢字聽寫大王」是個小姑娘 2014年3月24日     本報長沙訊3月23日,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長沙賽區選拔賽在雅禮雨花中學舉行,一大早的初賽是老師朗讀150個詞,來自全市22支學校代表隊的百餘名參賽學生現場作答。
  • 「漢字聽寫大會」觸動中國人神經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於今年暑期周末黃金時間推出,自8月2日開賽以來,就引起社會關注,掀起一股「漢字熱」,比賽考題頻頻受熱議。
  • "漢字聽寫大會"期末考試 生僻詞錢文忠喊太古雅
    經過近3個月的比拼,18日晚,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迎來期終考。冠亞軍PK在杭州外國語學校的兩個女孩之間展開,最終,陸佳蕾答對「婉孌(wǎnluán)」一詞奪冠。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前期比賽,出現的多是易錯常用詞,這也使其成為全國觀眾熱衷參與的聽寫遊戲。越到後期,考題中的生僻詞越多。
  • "聽寫漢字"秒殺真人秀 部分網友將輸入法改手寫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首播日,用60餘個漢字詞彙聽寫,摧毀很多人狂拼打字的熱情。眾多觀眾表示,隨著節目進程做自我檢測,結果很「汗顏」。伴隨首播引發的全民自檢,該節目微博話題迅速登頂熱門榜、點擊率高達18萬次;節目播出6小時內微博話題電視節目排名第一位,超越《中國好聲音》《快樂大本營》《中國夢之聲》《快樂男聲》等多檔節目。
  • 漢字聽寫大賽的文化傳承意義
    舉行漢字聽寫大會,正是要提高教師漢字書寫教學以及學生執筆書寫的積極性。 面對逐漸被高科技吞噬的書寫能力,學校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除注重課堂閱讀的詞語積累,也要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面和量,尤其要開展經典閱讀活動。大家覺得比賽中的字平時不常用,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經典成語、詞語也逐漸被大家遺忘了。
  • 中國夢 漢字情——2018荷城中學閱讀節之漢字聽寫大賽
    為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弘揚中華漢語言文化,促進漢字規範書寫,培養學生聽寫能力,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荷城中學今天在八年級開展漢字聽寫大賽活動。學生觀眾自備紙筆,認真聽寫,不時探討。他們為選手聽寫正確熱烈鼓掌,為選手超強的實力讚嘆不已。
  • 濟南15歲「晃哥」晉級漢字聽寫大會決賽 智商136
    喜歡象棋,能細緻鑽研到背下整個棋譜;蕭邦的鋼琴曲聽一遍,就能記住音符的80%;旅遊回來,能畫出旅遊城市的交通圖;從小過目不忘,被同學稱為「活字典」,剛剛參加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濟南匯才學校15歲男孩王文灝火了,憑藉出色表現,他成功晉級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決賽十二強。
  • 首屆漢字聽寫大會十二強強勢來襲
    郭嘉偉,來自商學院會計1306班。楊雅美,來自商學院工商管理1201班。平時偏愛於書法繪畫,比較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譬如歷史故事和詩詞歌賦、樂器古玩等。惠曉薇,來自陝西渭南。她是一個大方樂觀,喜歡堅持和挑戰的女生。
  • 「明字義,悟詞意」 ——漢字聽寫大賽
    五千年來,中華文明能夠傳承至今,漢字,是當中的靈魂。一筆一畫彰顯做人的態度,一撇一捺隱藏祖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