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由深圳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深圳科技館(新館)國際設計競賽已圓滿落幕。國際著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築師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與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團隊完成的方案,最終勝出。12月2日,深圳科技館新館的一大波設計方案美圖公布。
作為深圳市「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深圳科技館(新館)總面積約為12.5萬平方米,位於深圳光明科學城內,將成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一顆明珠,也是青少年們學習和探索科學技術力量,了解科技對我們生活和未來影響的重要目的地。
Slashcube
深圳科技館(新館)將與中國各地的大學,學校和創新中心相連,形成世界一流的科學城,成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機構,展示並鞏固深圳作為全球創新技術領先的中心地位。
該館目前正在建設中,計劃於2023年竣工。
Slashcube
Slashcube
館內的U形平面具有強烈的方向性和導向感,引導遊客圍繞中央庭院的公共空間,展廳和教育設施,通過流動的形式,創造一次將城市和公園結合在一起的探索之旅。
設計理念,將最大的適應性作為基本原則,每個展廳的幾何形狀,比例和空間體驗將為遊客每次訪問提供豐富而多樣的體驗。部分展廳為常設展廳,其他展廳則可根據不同的展覽類型而改變。
Slashcube
Slashcube
Brick
建築外部的幾何形態與功能布局相關,呼應了其中庭內部的流動空間,並將中庭空間與西側公園相連接。
設計是對基地周邊不同條件的立體反應,以圍合的動態曲線的幾何形狀與東部的城市環流路線相呼應。
流暢的線條沿著科技館的南北立面逐漸拉長,並從其內部雕刻了一些開口,使人們對內部的活動有視線上的溝通。
建築向西延伸,連接光明公園的自然景觀,從而形成了層層疊疊的露臺,構成了通往科技館中庭的玻璃幕牆。
Brick
深圳科技館(新館)將成為該市重要的公共建築和重要的青少年教育中心,也將成為該地區公共文化建築可持續性的標杆。
通過詳細的計算機建模和風洞測試,對熱性能,自然採光,風向和空氣品質進行了廣泛的分析,最大程度地利用建築物被動式節能設計,在減少能耗的同時確保遊客的舒適感和保存收藏品的有效性。
由於科技館將位於深圳的亞熱帶氣候中,冬季溫和,春秋季溫暖,設計通過極高隔熱性能玻璃來優化深圳炎熱潮溼夏季的能源節約,採用高效節能的照明和智能建築管理系統。
對科技館的選材,全生命周期性能以及可持續性進行了評估,以減少含碳量並達到中國綠色建築評估三星標準。
Slashcube
Z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