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底,「2019『蓉漂』人才薈校園行——走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專場」推介會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舉行。24歲的胥敏雪,專門購買機票飛往北京,成為參加考核面談的一員。這位西南大學學前教育學碩士畢業生,早在讀碩期間,就堅定了自己的的求職意向——去天府新區,成為一名一線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所以,儘管北師大專場之後就是西南大學的招聘專場,但出於對目標崗位的執著,胥敏雪還是選擇直接飛去北京,希望能提前抓住「成為一名天府新區教師」的機會。
為何對天府新區如此執著?胥敏雪的理由十分簡單:在這裡做一名教師,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能享受到這份職業帶給自己的最大幸福感,能夠真正做一名體面有尊嚴的人民教師。
01 完善福利保障 讓教師無後顧之憂
天府新區不僅給剛剛入職的新教師提供了優厚的薪資待遇,同時還有各種福利保障措施,讓每一位來到新區的教師全心教學、安心生活。
體檢:每人每年1000元。
餐補:每人每年2000元。
教師子女入學: 新區公民辦學歷學校及提供公辦學位和創新舉辦提供普惠性民辦學位幼兒園的教師子女:其子女入讀可一次性選擇直管區公辦(或民辦)義務段學校,按其意願統籌安排。
購房:1.享受新區支持入駐企業(機構)員工購房政策,解決購房資格。
2.提供人才公寓入住機會和統籌性住房購房機會。
02 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 讓教師放手幹
2011年,張龑從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畢業,2017年,他又拿到了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的博士學位。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博士畢業擇業時,張龑主動放棄了多所高校的邀請,選擇加入天府第七中學,負責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校先進教育理念落地,參與建設並開設數學高階、信息學高階、馬鞍山學科融合課等相關課程。
這並不是一個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決定,但張龑卻有自己的想法,「一是從本科開始,我就對基礎教育很感興趣,二是在跟學校校長溝通的過程中,我非常看好學校的育人理念和發展前景,這裡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讓我有機會把自己對智慧教育的想法一一落地。」
張龑的底氣,源自天府新區給區內學校和教師們的強大後臺支撐。比如,創新體制機制,為教師施展教學才華提供寬容環境,一舉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直管區人才(團隊)的引進培育、項目扶持、獎勵激勵以及綜合服務保障等。張龑直言,有了校長的支持,有了資金的保障,自己對校園新技術的引入和開發充滿信心。
作為高層次人才,張龑還被納入到了天府新區的「天府英才計劃」,根據「天府英才計劃」的獎勵標準,張龑屬於C類高級人才,除開直接享受到50萬元的補貼外,還在落戶、人才安居、「天府新區英才卡」等各項配套政策中享受到與之所對應的服務和保障。
當然,「天府英才計劃」覆蓋的對象不僅是像張龑一樣的名校博士畢業生,包括全國優秀教師、模範教師、省特級教師、省優秀校長以及省優秀教師、優秀青年教師、師德標兵、優秀教育工作者、副省級城市學科帶頭人等都被納入了「天府英才計劃」的獎勵範圍,吸引著源源不斷的名優教師來到新區,貢獻智慧和力量。
據了解,天府新區首批教育系統英才計劃申報工作於2017年12月啟動,截至目前,經人才辦評審,教育系統優秀以上人才共近600人籤訂了書面協議,共涉及獎勵經費1400餘萬。
03打破用人機制 上升通道暢通
從2017年開始,天府新區率先創新打破用人機制,通過競聘的方式,讓普通教師也能有機會直接競選校長、副校長,同時,競聘不設門檻,不考慮任職者的教齡和年齡,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即使沒有編制,也能在新區走上管理者的崗位,同時,通過每年一次的考核,去激勵競聘成功的管理者不斷學習和進步,從而保證新區的教師團隊、管理團隊一直充滿活力,打破職業倦怠。
「只要你敢想,新區就給你機會;只要你有能力,新區就給你舞臺」。這種能上能下的靈活機制,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無數優秀教師匯集於此,揮灑教育熱情。
04 打造全方位體系 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和胥敏雪一樣,今年,天府新區從6.4萬餘名簡歷中招聘了新教師890人,平均年齡28歲,其中,區級以上名優特教師272名,研究生學歷92名。在談及為何選擇到天府新區成為一名教師時,很多老師都不約而同提到了一個理由:發展機會。那具體來說,天府新區到底能給一名新教師哪些機會呢?
教師們普遍認為,天府新區創新的辦學體制和辦學理念,能讓自己擁有最廣闊的發揮空間,同時,新區的資源和機會也都更多,能夠最大化地幫助自己職業成長。
以專業成長為例,截至目前,天府新區共引進各級各類教育人才1600餘人,成立陳東永、陸枋、祝長水等省、市、區名師(名校長)工作室21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4個、區級15個,培育出正高級教師11人,全國優秀教師、省級名優教師40餘人,市區兩級名優特教師1700餘人。
大量的名校長(園長)工作室,不僅給廣大的新教師提供了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也成為他們展示自我能力,快速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舞臺。
今年剛剛入職的胥敏雪,雖然尚未加入名園長工作室,但在這裡,她同樣被邀請加入省級、市級的課題組,與諸多學前教育名師一起從事前沿的課題研究。幾個月相處下來,胥敏雪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氛圍的輕鬆愉快,「絲毫不會因為新人經驗缺乏,能力不足而受到冷落,相反,從園長到老教師,每一個人都願意讓你大膽嘗試,放心去做,同時也鼓勵年輕教師表達想法。」
另外,天府新區省級校長教師評優評先可單列直報。2020年,新區共10人獲評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中小學名校長、中小學名班主任榮譽稱號,成為成都市區縣第一。2020年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4人、教壇新秀5人、師德標兵2人、優秀支教教師4人;區級優秀青年教師68人、教壇新秀67人。
此外,在天府新區新教師們還有高頻次的培訓和對外交流機會。新區不僅全年為教師打造了涵蓋讀書沙龍、STEAM課程、中小學信息學、種子教師培訓、優課教學等多場專業學習的區級平臺,也為新教師提供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參加論壇和峰會的機會,幫助新教師拓展視野,取經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並在實際教學中得以運用。
05 設立專門的服務管理機構 讓退休教師有尊嚴、有獲得
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在其名篇《當你老了》中,曾這樣寫道: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只有一個人,愛你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的皺紋。
天府新區對老師們的「愛」,有著同樣的深情。當他們還是新老師時,成長有保障;當他們成為名教師後,有發揮空間;當他們退休老去之時,依然有來自新區的全面保障。
今年已經年滿70周歲的張月清老師,曾在華陽小學任教30餘年,如今,張月清喪偶、「失獨」,現又已半癱臥床三年,僅有一個15歲的孫兒相依為命,由前兒媳代為料理日常起居。
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天府新區對張月清老師今後的養老、前兒媳就業以及孫子就學等困難均進行了統籌安排,給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只要為新區教育作了貢獻的人,都應該得到體面的尊重,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全面保障」,這是天府新區對「銀髮」教師們的公開承諾。
據了解,近年來,天府新區健全退休教師服務管理機制,建立了退休教師服務管理機構,在天府新區教師服務管理中心設立退休教師服務管理部。作為全區退休教師服務管理機構,退休教師服務管理部除開負責新區離退休教師信息庫建設與管理,指導學校加強離退休教師服務管理工作外,還承擔起指導學校開展離退休教師活動,督促學校落實離退休教師關愛行動,保障離退休教師福利待遇等一系列工作。
而在學校層面,各學校也建立起了退休教師服務管理小組、完善退休教師服務管理制度,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來真情真心關愛退休教職工,保障退休教師的晚年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天府新區還正在計劃啟動設立天府新區教師關愛基金,用財政預算加社會定向捐贈相結合的方式籌集資金,並掛靠於成都天府新區慈善會,實行專項管理,用於對天府新區困難教師開展醫療救助、助殘、濟困等工作,以此構建起長效幫扶機制,讓每一個投身新區教育事業的教師生活無顧慮,職業有尊嚴,全心教書,安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