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拍板開放美豬牛 臺名嘴:交保護費給美國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美國政府一直盼臺灣地區開放美豬、美牛,民進黨當局也曾響應將審慎研議,蔡英文28日下午親上火線,明確表態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與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對此,臺灣名嘴李正皓指出,臺當局開放美豬、美牛,其實就是交保護費給美國,至於這保護費值不值得,見仁見智。並分析這件事情對民進黨的傷害其實不大。

    不過,李正皓也分析,大陸要的東西,臺灣不想給,也給不起。李正皓認為,至於民進黨的臉很腫,他覺得這是面子問題,會有傷,但不會傷筋動骨。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蔡英文拍板定案進口美豬牛 「綠委」難過哭了:震驚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日拍板定案,決定開放萊克多巴胺(瘦肉精)豬肉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對此,今日才知道消息的「綠委」王美惠難過的表示震驚。    在「拉美制中」的戰略下,臺當局近日已拍板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牛輸臺,為避免爭議爆開難以收拾,今天中午蔡英文偕同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召集黨籍「立委」在臺北賓館會面,當場宣布這項重大政策。與會「綠委」指出,會中行政部門提出說帖,盼「立委」共同為政策辯護。
  • 臺專家批蔡英文:為「過境美國」買武器,向美交保護費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尹豔輝】在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即將「出訪」加勒比海所謂「邦交國」並將「過境」美國前夕,美國國務院批准了總計約22億美元(約合151億元人民幣)的對臺軍售案。但有島內專家質疑,蔡英文主要目標是為了在「過境」美國時取得更好的待遇來拉抬選情,為此她不惜花大錢買了一堆用途不大的武器當成交給美國的保護費,搞出「敗家外交」。
  • 美豬開放內幕曝 湊齊「3關鍵」讓蔡英文急拍板
    蔡英文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讓美豬議題再次引發討論,爭議不斷延燒。至於為何會如此急迫拍板開放美豬進口,與3關鍵因素有關。    據《鏡周刊》報導,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就針對美豬開放多次研商,連任後更加重視此議題,8月分析是最佳時機,因此在8月底迅速定案,並由蔡英文親自宣布此消息。
  • 蔡英文剛勝選 美國就上門來收「保護費」了
    原標題:蔡英文剛勝選 美國就上門來收「保護費」了!針對臺灣2020大選蔡英文勝選的結果,外交部12日罕見地連發兩則聲明,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蔡英文還在幻想「臺美關係」將從「雙邊夥伴關係」升級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沒想到「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在華盛頓的一席話,直接給蔡英文和民進黨潑了一盆冷水。
  • 開放美豬還川普人情,蔡英文媚美賣臺能挺多久?
    而開放美豬美牛進臺在臺灣一直是個社會爭議性很大的問題,從陳水扁時代吵到馬英九時代再到蔡英文第一個任期,此外臺灣的民眾一直以來很反感美國的的施壓。不過,現在看來,美豬美牛進臺灣不是一個經貿問題或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而在美臺關係升溫升級、臺灣在政治經濟安全上進一步有求於美國的背景下,蔡當局必定會被美國要挾,施壓。
  • 當年「正直」蔡英文如今卻開放美豬牛,打臉自己
    蔡英文28日宣布臺灣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及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引來各界議論,然而蔡英文卻曾在2009年上街頭反對美國毒牛,蔡英文當時高呼「這是民生問題,這不是一個政治問題」,當年的蔡主席嚴重打臉現在的蔡英文。
  • 這個我慧:瘦肉精美豬美牛入臺,蔡英文又送川普「大禮」!
    美豬因為大規模飼養,價格比臺豬便宜,只要一開放,就算消費者不買,也會化為各種加工品,以無法被察覺的方式進入餐飲業、夜市等等。到了那個時候,臺灣人到夜市買個炸豬排是不是都要先問問,你家炸的是美豬還是臺豬?
  • 馬英九要求蔡英文鄭重道歉,並延後開放進口美豬、美牛政策
    民進黨當局近日宣布,臺灣將逐步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和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於明年1月1日實施。島內多個縣市對此表達嚴重不滿。民進黨當局以行政命令,強勢通過瘦肉精美豬美牛解禁,也引發其他黨派反彈。國民黨31日上午動員22個縣市議會黨團同步舉行記者會,反對該政策。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堅決反對含瘦肉精美豬進口,若蔡英文一意孤行,未來不排除上街頭。
  • 陳水扁爆內幕:蔡英文抗拒不了美方的政治壓力,開放美豬牛進口
    蔡英文28日拍板,將逐步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及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美國方面對此表示歡迎。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在臉書爆料稱,蔡英文是因為抗拒不了來自美方的政治壓力才做出這個決定。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解禁美豬美牛進口的消息一出,美國白宮國安會隨即發出推文表示,美方歡迎這項舉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稱,此舉將為所謂「美臺」進一步的經貿合作打開大門。
  • 美豬美牛來了,臺名嘴陳揮文聲稱:國民黨的上上策是幫蔡英文講話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明年將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臺「衛福部長」陳時中加碼表示,目前規劃開放「全豬」進口,中國國民黨為此揚言發動豬農遊行抗議活動。島內資深媒體人陳揮文卻表示,國民黨的上上策,是幫蔡英文講話。
  • 臺灣擬開放美國豬肉進口,臺網友嗆:民進黨7年前怎麼說的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下午將正式宣布,開放萊克多巴胺(瘦肉精)豬肉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但有島內網友翻出7年前,當時的馬「政府」擬開放美豬美牛,民進黨「立委」劉建國就揚言,只要開放美豬美牛將「全面開戰」,質疑如今搞雙標,自己打臉自己。
  • 蔡英文開放美豬闖大禍,美國又送來一劑「毒藥」,馬英九帶頭痛批
    據臺媒1月2日報導,臺當局立法機構去年底表決通過9項行政命令,1月1日正式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萊豬進口;美國白宮國安會當地時間1月1日推文表示,「臺灣移除對美牛豬進口限制,對美國農民來說是受歡迎的舉動,也是好消息。我們期待在2021年進一步強化美臺經濟關係。」
  • 臺灣開放美豬 美媒預言:蔡英文送給阿扎的禮物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 美豬美牛明年元旦起將大舉攻臺,國民黨臺北市議員遊淑慧指出,美國衛生部長阿扎才來臺訪問後沒多久就開放,且《外交家雜誌》8月中旬已撰文提到「阿扎訪問後可能達成貿易協議」,其中包括美豬牛開放,諷刺的是,《外交家雜誌》內文還特別備註「瘦肉精遭到160多個國家禁用
  • 蔡英文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國民黨痛批:政治良知蕩然無存
    蔡英文8月28日宣布,臺灣將逐步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和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於明年1月1日實施。消息一出,立即遭到島內輿論的質疑與反對;臺灣養豬業者宣誓將抗爭到底。從過往開放美豬、美牛議題上島內各界的抗爭來看,民進黨當局此舉等於打開了「潘多拉盒子」。
  • 開放美豬進口搞交換?從美國傳出重要風聲,蔡英文等來了絕望消息
    美國是臺灣地區第四大貿易夥伴,2019年臺美貿易額為810.7億美元。近年來,蔡英文當局迫切希望通過與美國籤訂貿易協定,來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在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訪臺」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沒有經立法機構討論,沒有和相關產業界及社會大眾溝通的情況下,直接宣布開放美豬及美牛進口,明年1月1日起執行。蔡英文聲稱此舉是「基於經濟利益」,「為臺打開活路」。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8月中旬曾抱怨稱,美臺雙方面臨長期的貿易壁壘,並提到臺灣限制美牛美豬進口。
  • 蔡英文剛剛勝選,美國就上門來收「保護費」?網友:吃相難看
    顯然蔡英文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選舉結束之後的第1天,她就會見了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與「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蔡英文連任後會見美國,日本要人當然她在會見時說的話還是很冠冕堂皇的,她說這自己贏得了這次選舉的勝利,是臺灣民眾用自己手中的選票,表明了「要民主要自由」的意願。臺灣和美國的關係也已經上升到了全球合作的層面上,她會在原來三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臺美」全球議題合作。
  • 親綠人士爆開放美豬原因:美衛生部長提議蔡英文無法拒絕
    親綠人士爆開放美豬原因:美衛生部長提議蔡英文無法拒絕 2020年09月05日 14:3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9月5日訊  蔡英文日前以行政命令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美牛進口,在島內引發軒然大波。親綠智庫「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在社交媒體表示,這項政策來得突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先前訪臺時,帶來一個蔡英文無法拒絕的提議,簡單地說,這項重大決策基本上是非自願的。
  • 蔡英文高票連任,山姆大叔喊話:要買我們的美豬和美牛
    島內「大選」結果出爐,蔡英文高票連任。「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十一日在美國華府受訪,談到美臺經貿關係表示,美豬、美牛問題需要解決,希望能取得進展。莫健的談話顯示,是否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已是蔡英文未來四年無法迴避、必須面對的問題。
  • 臺名嘴酸諷:臺灣人敢吃瘦肉精美豬 地位得升頂天了
    蔡英文宣布開放進口瘦肉精美豬、牛肉,爭議持續延燒,而臺衛福部門主管陳時中日前受訪時表示,開放美豬美牛可以換來臺灣地區在國際上的地位。對此,臺灣名嘴謝寒冰直言,臺灣人敢吃有100多個國家不敢吃的瘦肉精美豬還沒事,讓全世界都知道臺灣是第一勇,這樣國際地位還不升到頂天?
  • 美國將重點放在美牛美豬問題上,蔡英文能扛住民意反撲?
    編輯:凝冰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3月1號到7號再次來到臺灣,臺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對莫健此行做出推測,莫健之行,一方面是為了了解蔡英文就職演說內容,另外一方面催促蔡英文放開美豬美牛的進口,川普在11月要參與大選,美牛美豬成功出口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