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傳承者侯曉明對戰「泰拳王」精彩場面
6月6日,華燈初上的橫店影視城涼風徐徐,位於橫店萬盛步行中心街一場詠春對戰泰拳擂臺賽正在上演,橫店雲晟武術培訓基地總教練雲飛擔任裁判。快手直播平臺上留言點讚比比皆是,現場加油聲、吶喊聲、口哨聲,在黑壓壓圍觀人群中此起彼伏,不少觀眾坦言:「橫店真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什麼人才都有。今晚讓我們大飽眼福了。」
裁判講解擂臺比賽規則
身著紅色戰袍的正是演員、武術指導、導演、詠春拳傳承者侯曉明,與之當晚身著黑色戰袍號稱「泰拳王」一決高下。以柔克剛: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詠春拳以快打慢 一招致勝,以弱制強,其動作迅速變化,在多戰回合中擊敗了挑戰者「泰拳王」,令現場觀眾目不暇接連勝叫絕:「動作快又穩,拳拳致命。其背後的努力付出可想而知」。
當晚,詠春拳傳承者侯曉明討巧的招數和過硬的功底,在本場擂臺中拔得頭籌,打敗了挑戰者「泰拳王」(曾經打敗過多位傳武大師),詠春拳再次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同時也藉此展示了中國傳統武術之魅力。
侯曉明坦言,主要對近期馬保國擂臺戰被一名業餘搏擊愛好,30秒內3度被擊倒而遭遇到嘲笑為「假大師」表示難以接受,並要積極為傳統武術發聲,便選擇了開展擂臺賽接受「泰拳王」挑戰,既為詠春拳長臉,也為弘揚詠春拳之中國傳統武術展示魅力。獲悉,侯曉明於2010年拍《葉問2-宗師傳奇》時接觸到了詠春拳,後跟著葉準師傅開始學習詠春拳。期間,為了練習好詠春拳,侯曉明沒少苦練,把每個組合動作研究習練,如何運用到實戰中,通過練習116式木人樁法等升華詠春拳的精髓和使用技巧。十年磨一劍,香自苦寒來,在詠春拳傳承者侯曉明的身上得以體現。
侯曉明介紹,詠春拳有別於太極拳、八卦掌、行雲拳、跆拳道等。詠春拳作為南拳中一種技擊性較強的拳種,是依照身體解剖學結構及流體力學原理進行研究改進,完全脫離了傳統的五行八卦、非科學邏輯性的傳統哲學解釋。它在實戰過程中有簡單實用的特點。詠春拳動作和進攻防守動作簡單,實戰過程中的打擊效果明顯而不需做太多多餘的動作。詠春拳講究雙手同時使用,一手攻則另一手守,形成多方位近體搏鬥的優勢,同時成倍地提高打擊效果和防守之勢。
眼下,侯曉明舉辦擂臺活動,藉助快手平臺,旨在以搏擊方式接受全網民間傳武人(包括泰拳等)向詠春拳發起挑戰,彼此切磋交流武技,共同精湛武藝,為傳統武術增加光彩,續傳輝煌。同時呼籲更多武術習練者,要主攻各類門派武術的實戰技術,讓武術動作習練的既養眼又具備真正的格鬥能力,為傳揚傳統武術共同發聲。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武術宗師李小龍自幼跟葉問學習詠春拳,後遠赴美國進修,相繼在詠春拳基礎上創造了截拳道。當下,詠春拳在美國、德國、歐洲等國家得到了認可。
侯曉明說:「武術精神貴在堅持、難在品德、重在傳承。作為一名詠春拳的傳承者,續寫輝煌和繼承發揚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
欣喜的是,侯曉明已在全網開放免費教學詠春拳,有興趣的學習者請關注侯曉明快手號「實戰詠春(接受全網挑戰)」,裡面既有他精彩作品欣賞,還有完整的詠春拳視頻教程,並在每晚直播中教學詠春拳。一起為詠春拳傳承者侯曉明因武而戰、因武而傳的武術精神點讚。
詠春拳是一門中國傳統武術,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是一個積極、精簡的正當防衛系統、合法使用武力的拳術。較其它中國傳統武術、更專注於儘快制服對手、以此將當事人的損害降至最低。詠春拳是以"中線理論"等理論基礎為內容、而頗具特色的南拳拳術,強調使用正確的觀念、意識及思維方式,來導出肢體的靈活應用;其內容主要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主要聯繫方式為雙人對練的"黐手""黐腳"等;輔助器材有貼牆沙包、三星樁等;訓練器械有木人樁、刀、棍等。詠春拳,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報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福建傳統詠春拳(海峽)文化發展中心獲得詠春拳項目保護單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