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想到印度尼西亞,大家一定會想到峇里島!峇里島是個休閒愜意的好地方,而且還有很多隱秘的絕色佳境哦!想要到峇里島旅遊的話,趁旱季,即是4月至9月的時候,去潛水、登山就可以玩得很盡興哦!這時候節慶活動很多,比如祭祖節和印度尼西亞獨立紀念日等,很熱鬧。
峇里島是印尼13600多個島嶼中最耀眼的一個島,位於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島東部,島上東西寬140公裡,南北相距80公裡,全島總面積為5620㎞。是世界著名旅遊島,印度尼西亞33個一級行政區之一。
峇里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全島山脈縱橫,地勢東高西低。島上的最高峰是阿貢火山海拔3142米。峇里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區。80%的人信奉印度教。主要通行的語言是印尼語和英語。
沙努爾、努沙-杜爾和庫達等處的海灘,是島上景色最美的海濱浴場,這裡沙細灘闊、海水湛藍清澈。每年來此遊覽的各國遊客絡繹不絕。
由於峇里島萬種風情,景物甚為綺麗。因此,它還享有多種別稱,如「神明之島」、「惡魔之島」、「羅曼斯島」、「綺麗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花之島」等。
2015年由美國著名旅遊雜誌《旅遊+休閒》一項調查結果把印尼峇里島評為世界上最佳的島嶼之一。
峇里島(Bali)是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小巽他群島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軸為東西走向。面積約5623平方千米,人口約247 萬。地勢東高西低,山脈橫貫,有10餘座火山錐,東部的阿貢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島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乾季約6 個月。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僅次於爪哇,居全國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峇里人,信奉印度教,以廟宇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紡織、歌舞和風景聞名於世。為世界旅遊勝地之一。土地墾殖率65%以上,出產稻米、玉米、木薯、椰子、咖啡、菸葉、花生、甘藍、洋蔥、水果與棕油等。牛、咖啡與椰幹為主要出口產品。峇里島東側的龍目海峽是亞澳兩大陸一部分典型動物的分界線,在生物學上有特殊意義。
峇里島還是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旅遊區,是爪哇以東小巽他群島中的一個島嶼,面積約5560多平方公裡,人口約280萬。峇里西距首都雅加達約1千多公裡,與首都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隔海相望,相距僅1.6公裡。 該島由於地處熱帶,且受海洋的影響,氣候溫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綠水青山,萬花爛漫,林木參天。峇里人生性愛花,處處用花來裝飾,因此,該島有「花之島」之稱,並享有「南海樂園」、「神仙島」的美譽。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全島山脈縱橫,地勢東高西低,有四、五座錐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貢火山(峇里峰)海拔3142米,是島上的最高點,附近有曾於963年噴發過的巴都爾活火山。島上沙努爾、努沙·杜爾和庫達等處的海灘,是該島景色最美的海濱浴場,這裡沙細灘闊、海水湛藍清澈。每年來此遊覽的各國遊客絡繹不絕。
峇里島因歷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響,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這裡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義和峇里島風俗習慣的結合,稱為峇里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溼奴、溼婆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教徒家裡都設有家廟,家族組成的社區有神廟,村有村廟,全島有廟宇125000多座,因此,該島又有「千寺之島」之美稱。神廟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擁有千年歷史的百沙基陵廟,陵廟建在稱為「世界的肚臍」的阿貢火山山坡上,以專祀這座間歇噴發的火山之神。陵廟的層級石雕建築,與柬埔寨吳哥窟相同。
峇里人是由多種南島移民,於約公元前2500年的史前時代混血所組成。一般相信,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的青銅器時代,峇里島已有非常進步的文化;現在仍在使用的農田灌溉組織(Subak),和灌溉系統就是沿襲自當時。
雖然考古發現大約公元一世紀的印度教遺物,但在十一世紀以前,佛教的影響多於印度教。公元670年,中國唐朝義淨和尚也曾提到,在他往印度取經的路程中,曾到過一個佛教國家「峇里」。
大約公元十世紀時,印度文明影響全東南亞,經過爪哇島傳入峇里島,提供後來峇里文學、藝術、社會組織,和政治的雛形。十三世紀時,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開始統治峇里;公元1515年伊斯蘭教(回教)入侵爪哇,促使了大批印度教的僧侶、貴族、軍人、工匠,和藝術家逃亡峇里,造成十六世紀峇里的黃金時代。
也就在這個時候,來自歐洲的白人開始拜訪峇里。在荷蘭探險家們的形容中,峇里異教徒的神秘色彩、富足的社會文化和溫暖的氣候,令荷蘭人既好奇又心動,幻想著只要將荷蘭的文明和商業帶進峇里,就可引導峇里人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峇里島圖冊(3) 公元1908年,荷蘭的國旗終於插遍了全印度尼西亞和峇里島,峇里的貴族們在幾次為尊嚴而自殺的普普坦儀式中,結束了貴族統治的時代。荷蘭人統治了峇里34年,接著在二次大戰時日本人又佔據了三年;直到公元1949年,在聯合國的幹涉下,荷蘭才退出印度尼西亞,島民溫和的峇里,自然成為獨立後印度尼西亞的一省。
在爪哇島佛教王國夏連特拉王朝時代,佛教及印度教開始傳入峇里島。愛爾·卡首次將峇里島與爪哇島統一,其後經過新柯沙裡王朝,1343年爪哇島印度教王國麻諾巴歇再次統一兩地,印度教開始大規模進入峇里島,並和原來的佛教進行融合。1515年伊斯蘭王國淡目興起並取代麻諾巴歇,於是很多印度教精英逃往峇里島,由此開始印度教文明的繁榮。1550年巴圖仍貢建立了第一個峇里島王國。
1588年西方人第一次來到島上,據說3個荷蘭航海家船隻失事後到達島上,後來能夠搭船回國時卻只有1人願意回去,由此也可見峇里島的魅力。其後進入荷蘭殖民時期。在很長一個時期,殖民者只專注於爪哇島和蘇門達臘的資源掠奪(香料,木材等)和海上貿易,並未將峇里島納入進來。一直到20世紀初,荷蘭人決定徵服該島,峇里島土著在抗爭無效之後,選擇大規模集體自殺,1906年登巴薩王室貴族幾乎全部自殺於荷蘭軍隊面前(現在登巴薩市政廣場的紀念碑即是紀念此事件)。自殺事件經新聞傳到歐洲後引發震動,迫使殖民者實行較人道的統治,峇里島的傳統文化特色也由此能夠保持下來。峇里島北部有一火山帶貫穿東西,其中最高為阿公火山(Gunung Agung) 3,142 米。火山帶往南及北延伸,為島上主要生產農作物的肥沃稻田。
峇里島西部人口稀少,是島上唯一的非耕種區域,也是峇里島國家公園所在地,這裡為茂密的樹木叢生區域,內有豐富罕見的植物和鳥類,以及壯觀的海底世界。
最高山:東北部的阿貢山(Gunung Agung),海拔3,142公尺,被稱為「世界的肚臍」。
最大湖泊:巴杜爾湖(Danau Batur)
最主要的兩條河流:帕克裡桑河(Pakrisan)和貝塔努河(Petanu),這兩條被視為聖河的兩岸,曾經發現許多古代帝國的遺蹟。
國家森林保護區:西部的珍巴拉納(Jembrana),是仍居住著熊、野豬,和鹿等生物的熱帶叢林。
峇里島地處赤道,氣候炎熱而潮溼,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在低處,平均溫度在攝氏21和33度之間,但山區溫度可以低至攝氏5度。溼度根據地區及季節不同而異,總體而言很高,平均溼度約在60%-100%之間。一般而言,印度尼西亞可分為兩個季節:東南季風帶來乾燥天氣(乾季),西北季風帶來豐沛的雨水(雨季)。
雨季從11月持續到3月,1月至2月是雨季的最高峰,每天下雨好幾個小時,特別是在峇里島中心的小山上。這時期下雨是可以預期的,然而總會間以陽光出現雨水稍停的時候。下雨之前,空氣中充滿溼黏的悶熱感;雨後則立刻讓人感覺清涼舒暢。4月到10月是乾季,是攀登山峰或參觀自然保護區的最佳時節。
除了可以節日的時候走一走,峇里島其實還有很多絕美景點哦!天空之門(Doors of Heaven)天空之門是峇里島標誌性建築,坐落在Pura Lempuyang神廟裡。這造型獨特的門以對稱的直角三角形分立兩側,石頭上雕刻著繁複精緻的圖案,精美絕倫,仿佛走過了那扇門,就通往另一個世界。而且這超像西遊記女兒國的場景呢!這座寺廟應該是峇里島上最高寺廟之一...準確來說總共有七處廟,都在登山步道上,可以拾階而上。不太適合心臟不強健的遊客,不過如果能克服一切困難登頂一切都值了。非常不容易。總共需要大約四到五小時,這取決於你攀登的速度。景色是無敵的。要早點出發。最好在早上八點或八點半出發,這樣可以在天堂門那裡看到阿貢山壯麗的景色,緊接著在第二高寺廟也能看到美麗的風景。真的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一切。一定要很禮貌,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因為這座寺廟是當地人參拜的神聖的地方。
這座寺廟應該是峇里島上最高寺廟之一...準確來說總共有七處廟,都在登山步道上,可以拾階而上。不太適合心臟不強健的遊客,不過如果能克服一切困難登頂一切都值了。非常不容易。總共需要大約四到五小時,這取決於你攀登的速度。景色是無敵的。要早點出發。最好在早上八點或八點半出發,這樣可以在天堂門那裡看到阿貢山壯麗的景色,緊接著在第二高寺廟也能看到美麗的風景。真的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一切。一定要很禮貌,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因為這座寺廟是當地人參拜的神聖的地方。(Gili Trawangan Swings)來這座party島除了開趴之外,還不要忘了在海上鞦韆拍個照哦!
水神廟(Pura Ulun Danu Bratan)峇里島上最有特色的神廟莫過於水神廟啦~這座建在水面上的建築拍起照片來極美哦!
芃裡普蘭村(Penglipuran Village)芃裡普蘭村是一個傳統、特別且獨立的村落,裡邊的建築結構很相似,所以被開發為觀光區。從高處俯瞰腳下的景色,很是壯觀美麗。
吉安雅聖泉寺(Pura Tirta Empul)聖泉寺是峇里島上六大著名廟宇之一,按著地下泉而建。寺內有十多個出水口,每個水口的功效不同,有的可以消災解惑,有的可以驅逐病痛,有的則可以洗滌心靈。
聖泉寺是「千寺之島」峇里島上六大著名廟宇之一,依地下泉眼而建,因此得名。石頭聖龕上早是苔痕斑斑,而泉湧依然如當年。聖泉寺建築規模宏大完整,從此處可以看到峇里島廟宇的所有特點。據說遠古時有巫師在水中下毒毒害村民,大神因陀羅以矛刺地湧出泉水,解救了村民。這就是聖泉的來歷。聖泉寺中有十多個出水口,歷經千年依然清澈。每個出水口的功效都不同,有的可以消災解禍,有的可以驅逐病痛,有的可以洗滌心靈,附近居民每天早、中、晚三次來此沐浴祈福。前來沐浴的遊客著裝需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