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大家都很熟悉,小時候一到春天,農村的田間水溝到處是這些「大頭娃娃」的身影,估計許多人都有養蝌蚪的經歷.....
然而「一米長的蝌蚪」誰見過?
在廣東這一處水坑裡,就棲息了不少這種體長過米的「巨型蝌蚪」,甚至有人「慕名」跨越大半個城市來垂釣......
原來,這些乍一看像是「巨型蝌蚪」的,其實是一群大鯰魚,只是似乎發生了「未知變異」,成了這副怪模樣。
水池裡的鯰魚「集體變異」,發生了什麼?
在江河裡,出現一些「畸形怪狀」的魚並不稀奇,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外傷、基因變異以及絲網、魚鉤劃傷等等。
但在這個水坑裡,看起來一池子裡的魚都成了這種「蝌蚪狀」,這就很反常了.......
這一水池裡的魚都「集體變異」,成了「大頭蝌蚪」,水池裡到底發生了?是汙染變異還是什麼其他原因?
應是「餓瘦」的
其實,了解水產知識的朋友就知道,這並非什麼汙染變異,更不是「超自然現象」——這些魚就是沒得東西吃,餓瘦的!
很顯然,這是一處封閉的水坑,裡面食物有限,然而棲息其中的「大鯰魚」數量又不少,在吃完了水坑裡的野生魚、蝦蟹、軟體動物以及所有水族後,它們只能啃食淤泥來度日.....
長此以往,得不到有效的營養補充,其肌肉組織都被消化掉了,就空剩下一副魚刺骨架了.....
其實,如果經常看到長江君文章的朋友,應該對這種現象很了解,我們以前就科普過為何棄置的封閉魚塘、水井裡生活的魚,最後都會變成「大頭魚」,就是同一個原理。
網友:太可憐了,應該放到河裡
一池子魚餓的瘦成這樣,也是一種奇觀,而這些鯰魚「瘦骨嶙峋」的模樣,也是讓許多網友頗為「心疼」。
因此,有不少人建言:「....這些釣魚的人怎麼不把它們釣起來,轉移到其他河裡放了,這樣有原地放回太殘忍了吧....」
但另一方面,這些「大鯰魚」本身屬於兇猛的外來物種,學名埃及塘鯴,繁殖快、生命力強(這都餓不死可見一斑),一旦將它們放生到周邊自然河道裡,將會造成不小的生態危害。
因此,長江君認為,放生還是不要亂放生了,誰要是真覺得這些「大鯰魚」可憐,就帶回家好好養起來,等到養肥了再下鍋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