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強悍」的內陸省會,人口多過廣州,實力強過武漢南京!

2020-12-14 好好帶你去旅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的在變強,一步一步的在發展,我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中又發現和發展出許多新的景點了,旅遊了,高鐵了,今天小編你們來領略一下我們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如果有疑問歡迎大家來積極地評論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中國最「強悍」的內陸省會,人口多過廣州,實力強過武漢南京!

說到我國的省會,大家首先會想到哪裡呢? 意外應該是廣州,這個城市可以說是我國省會城市的標杆, 無論實力還是影響力,其他省會都很難趕上, 但是今天不談論廣州, 內陸省的哥哥,我要去看成都。

成都、中國內陸省會的實力第一城位於西南深處,但近年來的增長速度不是沿海的差異,經濟水平已經超過了大部分沿海城市,去年這裡的gdp為1.388兆, 不僅領導同為內陸省會的武漢和南京,還把身份投向了沿海城市省會杭州。

作為歷史名城,成都有著驚人的歷史軌跡,3500多年前殷商的時候,這裡已經出現了非常繁榮的古蜀文明, 然後建設小規模的城池,經過千餘年的發展,到了漢代初期,它已經是人口超過40萬的繁華城市, 唐宋數百年間成都的繁榮達到了頂峰。

當時它和長安分庭抗禮,現在的成都也持續著當年急劇的勢頭,不僅經濟強勁,城市規模也擴大了,前年吃了原來屬於資陽管轄的簡陽市, 現在這個城市共有19個區縣, 面積是1.435萬平方公裡,人口規模也超過了廣州,現在的常住人口是1615萬人左右,怎麼樣? 看了這個,我不知道夥伴們是怎麼想的, 歡迎留言。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看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什麼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強的幾個副省級城市,成都武漢杭州上榜,第一已超省會,實力不...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城市也非常的多,一般的情況是,城市的等級越高,機會就越多,經濟也能更好的發展,我國現有15座副省級市:廣州、武漢、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 。今天要說的5個最強副省級城市,有四個都是省會城市,但是不是省會的那個城市,經濟實力卻是最強的。
  • 我國區位「最好的」內陸省會,不是西安成都,未來或成國際大都市
    就我國而言,每個省設立一個省會,一般都會把地理位置、城市規模、城市歷史、交通狀況、戰略地位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起來,選出一個省內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作為省會,沿海地區的省會大多位於沿海地區的沿海地區,交通便利,具有對外開放的天然優勢,往往就是廣州、杭州、上海等國際大都市,它們無法成為內陸省的省會
  • 我國「位置優越」的省會,廣州都比不過,經濟實力遠超西安!
    中國有很多省,每個省也有自己的省會城市,總的來說,各省會城市也是該省最發達的城市,資源優勢,地理位置優越,那麼,你知道中國最好的省會城市是哪裡嗎?想必很多人會想到廣州和西安吧?廣州不僅是廣東省的省會城市,也是一個發達的沿海城市,發達的港口貿易給這裡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已成功成為中國四大城市之一,很多人會來這裡努力工作。
  • 武漢欲合併鄂州?或成僅次於廣州的經濟第二大省會
    「先讓中心城市做大做強,從而引領都市圈、城市群的建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在中國城市發展目前階段來看,這是一個客觀需要。」 葉堂林表示:「近幾年,我們提城市群建設比較多,但實際上中國很多地區還沒有跨過都市圈的階段,同時,有些地區的中心城市整體實力還不夠強大。」
  • 中國四大省會,誰能傲視群雄?誰說了都不算關鍵還是得數據說話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省會或者首府城市,這些城市擁有優先發展的便利,集中了地區的大部分資源,經濟發展基本上都是所在區域的領頭羊。當然,每個城市的經濟實力也並非等量齊觀,還與所在區域的整體發展水平息息相關。
  •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20強:武漢進入前六
    近日,中國城市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20強排名,武漢位列第6,僅次於上海、北京、香港、廣州、深圳。 武漢在這三個維度的得分分別是綜合經濟82分,交通與城建95分,科教與醫療93分。 在交通與城建維度,武漢僅次於深圳、上海、北京,並與香港、廣州、南京持平。 在科教與醫療維度,武漢僅次於北京、上海、香港,並與廣州持平。
  • 南京,「合併」鎮江、馬鞍山,有望成為中國第五個直轄市
    關於新增直轄市,也是大家經常討論的熱題,比如最有希望設立直轄市的候選城市有深圳、南京、西安、成都、武漢等地。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因其與臺灣省之間的獨特關係,南京直轄最被看好。南京夜景南京是江蘇省會,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 南京,一直被很多人低估了
    廣州是華南地區的大區中心、是天然的交通樞紐、貿易中心,也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率先開放的標杆,在最短時間內吸引到寶潔等頂級外企總部,成為快消、文娛和傳媒等行業的全國性中心,並奠定「一線城市」的地位。武漢和成都也分別是華中和西南地區的中心,也是典型意義上的「強省會」。
  • 2020年城市營商環境實力排名出爐,南京排名第六,武漢退出前十
    當今的中國,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真可謂是百花齊放,百業興隆,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了國家的重要國策和各個城市的主要任務。而在城市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招商引資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關係到著經濟發展的成敗!而能夠決定招商引資成敗的,則是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說招商引資已經成功了一大半;所以說,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營商環境的競爭!
  • 二十大,誰最快?——2017年中國城市人均快遞量排名
    中部和中南部入選城市,多是省會城市。如武漢、成都、鄭州等。這些城市,既是交通和物流重鎮,又是生產大市,同時也是消費大市。三方面都很強勢。預計將成為未來增長最快的區域。北京上海是典型的消費型城市,產業結構上,基本上以服務業為主體,沒有什麼工業,發單量不多,但是,人口龐大,消費強勁,主要是靠落單。
  • 中國「最小」的地級市,面積只有南京的1/24,實力遠超成都武漢
    這也與一個地區本身所擁有的資源有關,但並不意味著面積越大,發展就越好,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更多的資源,自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一個地區的快速發展,此外,這與當地政府的發展政策密切相關,政策好,機會多,條件好,就容易興旺發達,今天,我們來談談中國最小的地級市之一,除了海南省的三沙市(面積20多平方公裡),它是在國家的底部,但與廣州等一線城市相比,實力遠超成都、武漢,
  • 國內「最沒存在感」省會,市區人口過百萬,知名度卻不如周邊城市
    許多相信的朋友都明確地問著,星條形地二字,在我國的城市體系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常常匯集起自己代表一個地區的全部資源,當地最發達的基礎設施,以及城內最集中的現代市貌;而且,現在各省各省的省會幾乎都是本省的頭目,其中清朝,林肯,武漢,杭州等等,城市在本地區的8度甚至在全國的城市中都能名列前茅
  • All in 省會,可能是中西部省份的最佳出路(深度長文)
    01缺乏存在感的南昌和相鄰省份的省會(武漢、長沙、合肥、福州、杭州、廣州)相比,南昌無疑是存在感最低的那一個。不要跟高居十大都市的廣州、杭州、武漢比,就是地緣相鄰、地理條件相似、行政級別同為地級的長沙和合肥,這些年也以工程機械之都和家電之城聲名在外。
  • 南京、武漢、西安最具競爭力!
    科技強不代表科學強。中國現在就是典型的科技強國,但不是科學強國!中國所謂的新四大發明(網購、行動支付、高鐵、共享單車)都只是科技,而非科學。而且除了共享單車是中國首創,其它三個都是外國人發明的,中國只是成功的推廣者。
  • 新「長江五虎」,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守住擂臺,安慶退出,成都上榜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中國最大的江河,具有較大的水運、水電開發價值等,長江流域串聯著祖國十餘個省市,被稱為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最活躍的經濟帶,人口和GDP均佔據全國40%左右,在全國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 我國「唯一」有16座高鐵站的省會,GDP持續上升,人口過千萬!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速鐵路是目前城市交通運輸的主力軍隊而言,非常普遍,不僅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柱,方便迅速,節省時間,環境很好,為人們的移動巨大的方便,提高,2008年中國的第一個高速鐵路開通後,不到10年,中國的大小城市基本是高速鐵路車站的身影正在擴散,今天,為大家帶來中國高鐵站最多的巨大城市。
  • 中國「最有前途」的副省級城市,南京、成都,另一個已是一線?
    你應該知道中國迄今為止在中國有15個省級市, 這些城市現在實力非常強,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相對穩定,城市化進程也逐漸加快,各城市的經濟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這15個省級市在我們國家應該依然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城市最近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區別, 現在很多城市的發展已經處於比較優秀穩定的階段
  • 低調南京的「逆襲」之路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長期以來陷入「尷尬」境地,雖然經濟總量早已破萬億,但在江蘇省內長時間排在蘇州、無錫之後,省會首位度也在省會城市中倒數,被戲稱為「蘇老三」,著實讓這個有著「六朝古都」同時又是沿海經濟強省省會南京無比鬱悶。
  • 當前中國城市人口新格局探析(下):從人口遷徙視角看城市前景
    人口的跨省流動變化  長期以來,人口流向維持「孔雀東南飛」格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東南沿海城市尤其是珠三角和長三角成為內陸人口流入的主場。但隨著經濟水平和城鎮化率的提升,尤其是受益於東部沿海產業轉移,一些二線城市也能提供較好的機會和資源,例如重慶、鄭州、武漢等作為區域的經濟中心,已經具備不錯的就業、教育和醫療等資源,加之當地政府出臺了相較一線更為寬鬆的落戶條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被一線城市拒之門外的外來人口遷入,中西部省份的省會城市人口則迅猛增加。
  • 南京理工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實力雄厚的211工科強校
    武漢理工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都是全國重點大學,都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兩所學校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綜合實力雄厚,辦學特色突出。坐落於湖北省省會、新一線城市武漢市。現有馬房山校區、餘家頭校區和南湖校區,校園總佔地4000餘畝。武漢理工大學有18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特色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現有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