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
今年超長版「三伏天」如約而至
(7月12日起至8月20日)
這麼熱的天
很多家長為了加強孩子的防衛功能
提高抵抗力
盯上了「三伏貼」
一個多月前
江西省兒童醫院的微信公眾號
曾在其推送的一組文章中
發起了三伏貼的廣告
並且放在頭條位置
↓↓↓
文中稱:
三伏貼是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夏季三伏天,通過溫熱藥物敷貼人體相應穴位,以借自然界旺盛的陽氣來扶助體內虛弱的陽氣,達到消散體內伏留之陰邪、鼓舞人體陽氣以增強抗病能力的目的。
我院中醫科開展「冬病夏治」特色診療服務已有十餘年的歷史,臨床實踐中不斷改良藥物配製,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大幅減少了貼敷的不良反應。「冬病夏治」 三伏貼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療效確切,而且避免了打針吃藥之苦,深受廣大患兒及家長歡迎。
每年三伏貼預約掛號都爆滿,今年估計也不例外,不過大家放心,如果沒在預定時間搶到號或者掛好了號沒來貼,都可以補。可在除周末以外的時間來中醫科進行貼敷,也能取得療效。
看到消息和三伏貼的功效後
家長們都「心鬱郁」
7月12日,江西省兒童醫院
「冬病夏治」三伏貼活動正式展開
不少家長帶著他們的孩子前往貼三伏貼
但不久之後
貼三伏貼的孩子們出現了不良反應
當日上午
即有家長陸續反映:
在接受「三伏貼」治療後
部分兒童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
灼痛感?水泡?
是貼三伏貼的正常反應嗎?
出現不良反應的孩子
一開始有灼痛感,粘貼處皮膚呈紅色或深紅色
之後起水泡、破皮等
從孩子被灼傷後的照片顯示
很多孩子背部起水泡,傷口數日不愈。
部分兒童被灼傷後,持續發燒20小時
被灼傷後,孩子痛苦地蹲在地上
▼
被三伏貼灼傷後,孩子的背部大面積被包紮
▼
一名兒童被灼傷後,臥床休息
▼
7月16日晚,數位家長表示
問題主要出現在
7月12日、13日貼三伏貼的孩子身上
「之後,醫院改了配方。」
心疼!
下一步怎麼處理?
針對此次事件
江西省兒童醫院於17日早上
發布通報稱:
7月12日上午,有家長陸續反映在我院接受「三伏貼」治療的部分兒童出現了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對此我院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增派醫護力量做好出現不良反應兒童的治療和監測工作,同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調查處置。經查,7月12日至13日,我院共進行「三伏貼」治療兒童881人,其中7月12日接受治療兒童中92人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均已接受了後續治療。目前,我院已暫停「三伏貼」治療項目。呵護孩子健康成長,不僅是父母的責任,也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責任。下一步,我院將全力做好「三伏貼」治療兒童的後續隨訪和診治,並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做好專家論證和原因分析工作。
江西省衛健委方面表示,目前,相關專家仍在工作中,主要就不良反應原因展開調查論證。
每年一到夏季
圍繞著三伏貼的爭議也甚囂塵上
公說公的道,婆說婆的理
有網友認為有用的
▼
也有覺得需要謹慎對待的
▼
但小編個人認為
三伏貼不是「萬能貼」
盲目跟「貼」後果嚴重
如果想貼,需要清楚以下事項:
哪些人適合冬病夏治?
「三伏貼」最初用於治療哮喘,現在則廣泛應用於治療反覆感冒、慢性咽炎等呼吸系統疾病,還有風溼性關節炎、老寒腿等疾病,對婦科以及小兒消化不良等兒科疾病也有一定效果。
哪些人不適合?
首先,溼熱體質的人就不適合。 「冬病夏治」主要針對虛寒體質人群,如果痰或鼻涕為黃顏色,且比較黏稠;舌質發紅且舌苔乾燥,或舌苔黃膩,這些都是有內熱之象,就不適合來做「冬病夏治」。
瘢痕體質、虛弱怕痛、支氣管擴張、正在感冒發燒及血糖不達標的糖尿病患者也不適合。
「冬病夏治」主要以貼敷為主,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有點微熱感,但有10%左右的人可能會出現皮膚起泡、痛癢難忍的狀況, 所以不適合瘢痕體質的患者。
對那些長期咳嗽,甚至有咯血病史的人,最好先去拍肺部CT,如果確認是支氣管擴張患者,最好不做貼敷 ,因為這類患者多是溼熱體質。
至於疾病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敷貼後則會加重病情。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未能很好控制,皮膚一旦破損則很難癒合。
注意事項:
「三伏貼」在貼敷中要密切觀察
貼敷時間要恰到好處,時間太少療效差,太過則起皰潰爛損傷皮膚,造成痛苦。貼敷時間的長短必須以病人的反應為度,一般以局部皮膚有燒灼感為宜。
在貼敷期間,飲食方面要注意
儘量吃得偏溫,吃得清淡有營養,不宜過飽過鹹過甜,少飲酒,不吃生冷食物、冰鎮冷飲、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魚蝦等。吸菸者應儘量戒菸,平時注意預防感冒,鼓勵病人進行適當體育鍛鍊,氣候驟變應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你用過三伏貼嗎?
有效果嗎?
來源:紅星新聞、中國新聞網、新浪微博@江西省兒童醫院、廣東公共DV現場
編輯:聶睿
責編:吳瓊
統籌:王剛、高長利
監製:陳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