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自治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牢固樹立「六個精準」理念,始終堅持「建是基礎,用是目的,管是關鍵」的項目庫建設與管理總體思路,以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為「項目安排精準」的前提基礎,為實現脫貧攻堅精細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為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的基本保障,為落實深度貧困地區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支撐,嚴格執行項目庫建設的標準程序,突出項目資金的目標績效,優化項目全流程管理,指導全區建立完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
一、健全機制體制,解決「為什麼建」的問題
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的《關於完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的指導意見》(國開辦發〔2018〕10號)《關於完善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的指導意見》(國開辦發〔2018〕11號)和《關於進一步做好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的通知》(國開辦發〔2019〕7號)精神,結合西藏實際,先後印發了《西藏自治區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實施細則》(藏扶辦〔2018〕54號)《關於加強扶貧項目庫建立及管理錄入工作的通知》(藏脫指辦〔2018〕20號)《關於建立完善西藏脫貧攻堅項目庫的通知》(藏扶辦〔2018〕49號)《關於做好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和2020年統籌整合資金項目計劃安排的通知》(藏脫指辦〔2019〕41號)和《西藏自治區規範完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操作指南》,明確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庫建設的基本程序、項目類別、入庫條件、動態調整進行了規定,強調未納入項目庫的項目原則上不能立項。要求各地(市)嚴格按照文件精神,務必引起高度重視,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二、堅持精準要求,解決「建什麼」的問題
(一)精準瞄準目標。項目庫建設必須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縣摘帽這一根本目標,在實踐中,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重點向深度貧困鄉、村傾斜,指導基層結合本地脫貧攻堅進程,在澄清底數的基礎上,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制定分年度分措施脫貧計劃,優先解決制約本地區脫貧的突出問題,把重點放在貧困戶增收項目上,著力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兼顧農業農村發展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升村居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平。
(二)強化規劃引領。堅持以《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規劃》為總綱,以市場為導向,統籌兼顧,不斷優化項目結構。編制了《西藏自治區「十三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產業精準扶貧規劃》《西藏自治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和《西藏自治區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以《規劃》為基礎,《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為指導,梳理形成扶貧項目庫,細化項目建設內容,落實資金來源渠道。
(三)精準匹配資金。扶貧部門和財政部門把項目庫建設和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作為重要抓手,發揮雙輪驅動作用,與各級財政中期預算規劃編制相結合,強化項目庫與扶貧資金的精準匹配,嚴格按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統籌整合涉農資金規定的支出範圍,堅持同步謀劃、同步推進,通過有效的項目平臺進行承接,確保資金投向最重要的方向、最關鍵的環節、最精準的對象。
三、嚴把建設流程,解決「怎麼建」的問題
(一)嚴格入庫程序。堅持「村申報」「鄉審核」「縣審定」的工作程序,充分尊重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精準到戶到人,引導群眾參與項目入庫選擇、實施、後期管理等工作。嚴格遵守市、縣、鄉、村公示公告制度,自覺接受監督,實行扶貧項目陽光化管理,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二)強化業務培訓。在國務院扶貧辦規劃財務司的大力支持下、信息中心的悉心指導下,經過多次集中培訓和集中梳理,西藏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質量得到很大提升。2019年9月底,自治區扶貧辦積極協調四川省扶貧開發局,邀請劍閣縣扶貧開發局鄧思舉副局長現場授課解惑,實地參觀了四川省扶貧開發局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取得的經驗成績,根本解決西藏升級改版後項目庫系統操作不熟練、不規範的問題,將全區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工作不斷引向深入。2020年初,自治區扶貧辦針對個別縣區項目填報不精準的問題,組織7地市,74縣區相關人員集中審核清洗項目庫填報數據,以保證項目庫中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截至目前,2016-2020年全區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從最初的20000多個,9000多億元,清洗梳理到12347個,1100.29億元;扶貧專項資金由46億元增加到目前的372.45億元。2019、2020年西藏項目庫錄入精準度達95%以上,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2020年10月,自治區扶貧辦組織7地市74個縣區負責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和「十四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規劃編制等相關人員前往杭州浙江大學參加西藏自治區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培訓,期間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打造美麗鄉村、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新時期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選擇、農村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等浙江經驗,通過學習,使參訓學員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學到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模式。
四、強化管理水平,解決「如何管」的問題
(一)嚴格動態管理。堅決維護項目庫管理的嚴肅性,由自治區統籌安排動態調整時間,嚴禁縣級擅自調整,對未進入項目庫的項目不得安排使用財政扶貧資金。納入項目庫的項目原則上不得隨意調整變更,確需支持或調整的項目,在規範履行程序入庫後再批准實施或補充調整。各地可根據貧困人口需求、政策調整變化、脫貧攻堅進度等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做到有進有出,確保項目庫調整服務於脫貧攻堅工作需求。
(二)加強督查檢查。對全區備案的項目庫進行隨機抽查,對發現的項目庫脫離實際、入庫項目超範圍、基本要素不完善等現象及時進行通報糾正。指派專人負責,定期調度,把項目庫建設作為扶貧資金項目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對項目庫建設的程序、公告公示等情況實時通報。在年底績效評價中,聘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對項目庫建設情況開展實地核查。通過這些措施,較好改變一些地方項目庫建設程序不規範、信息公開透明不及時、項目編報隨意性大等問題,為各地精準使用扶貧資金、用好扶貧資金、選好扶貧項目指明了方向。
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國務院扶貧辦關於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項目庫,充分發揮項目庫建設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為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提供強力保障。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