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成了VR圈外的一股清流……開什麼玩笑,VR泡沫有一半都是Cardboard概念炒出來的。
Google今天上架了一個叫做Sprayscape的相機軟體,來自Google Creative Lab谷歌創新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開發的App多少都有點……不務正業?
先說說Sprayscape。這是一個目前僅限安卓用戶使用手機相機多張拍攝,利用手機傳感器測量的拍攝角度拼接成一張完整的球形全景照片,並且做了一個平臺(sprayscape.com)來讓用戶分享拍攝的全景照片。要是擱在國內,這分分鐘就炒作成了VR社交的下一代生意,但谷歌偏不,這就是一個只能用2D和傳感器觀看的普通平面照片。
甚至連親家Cardboard都不接進去,全景就是硬生生與VR無關了。感覺國內做全景相機的創業同行臉有點疼。
而且怎麼說,成片的畫風一股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拍照拍得朦朦朧朧,拼接幾乎沒有對上邊緣,帶著重影再隨機抓了一把暗角濾鏡就扔進去了——這果然是谷歌創新實驗室充滿創新的不務正業啊?
點擊跳轉全景原片。
但谷歌希望實現的恰恰是這樣的效果。不拼接、減輕算法、360度的空間裡你隨便捏四五個點,倒反而給看的人留下了探索的樂趣,這可能才是Sprayscape希望做到的。向你的社交網絡分享你所處的場景,這不一定需要一張完整的照片甚至視頻,輕量化和易於分享才是關鍵。
說到分享,sprayscape的分享也非常簡單粗暴:拿到sprayscape網站存圖的地址,直接分享,打開直接就是一張自由查看的全景圖,其他什麼多餘的東西都不會有;或者分享到facebook,沒了……
Google Creative Lab的不務正業……我們看了一下它早先的App,畫風是清奇:Tunnel Vision僅僅是把手機拍攝的視頻全加上從中間放射的特效,而且精度還不高放射線全是馬賽克;Lip Swap僅僅就是把照片裡的五官讀取出來然後用其他惡搞的素材替換一下;而一個多少正經一些的App,名叫Verne:The Himalayas,是用一個可以跑或者飛的小雪人看喜馬拉雅山的風光,素材來自3D建模與航拍的結合,但是——同樣沒有VR,模型全有了控制全有了,App的思路也和VR觀光差不多,居然就是不做。所以說,不在估值壓力下做事情,突出一個隨心所欲。
問我怎麼想……熊孩子真會玩,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