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是「甘肅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地處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現有教職工360人,學生7000餘人。學院黨委下設 7個黨總支、6個在職職工黨支部,3個離退休職工黨支部和2個學生黨支部。在職職工黨員 147人,離退休職工黨員49人,學生黨員314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3人。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學院黨委緊緊圍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校園和諧,服務師生員工,加強基層組織」的活動要求和「創建具有行業和區域特色的國家骨幹高職院校」的發展目標,緊緊圍繞中心,立足實際,強基固本,務求實效,合力育人,紮實推進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
一、貼近群眾,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活動中創先爭優
院黨委堅持把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作為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落腳點,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一是以學院組織開展的 「三風(作風、教風、學風)」建設年活動為載體,在各總支、支部黨員中開展了「立足崗位做貢獻,爭當先鋒做表率」 競賽活動,掀起了「比、學、趕、超」的創先爭優氛圍,湧現出受省、市表彰的先進黨組織5個,優秀黨員(黨務工作者)6名,受學院表彰的先進黨組織5個,優秀黨員(黨務工作者)40名。二是不斷改進新時期的黨建工作,加大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黨員發展工作力度,發展預備黨員383名(其中青年教師9名),充實壯大了黨員隊伍。三是結合慶祝建黨90周年,組織黨員開展重溫黨章、重溫入黨誓詞、回顧黨的成就、學習黨史系列活動。四是開展「亮牌示範」活動,在各部門設立了「共產黨員示範崗」,透過窗口,展示形象,接受監督。五是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對學習實踐活動整改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對整改落實方案進行全面自查,逐條梳理,進一步明確責任領導、承辦部門、完成時限,把任務分解細化,把責任落實到人。六是公開承諾,接受監督,踐行諾言。緊扣部門職能和黨員崗位職責,圍繞推動學院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圍繞廣大師生關切和期盼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公開承諾,並形成承諾書、承諾卡,通過會議、文件、黨務政務公開欄等形式向群眾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七是領導點評,群眾評議,考核評比。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逐一進行領導點評,做出總體評價,明確指出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方向。在點評和抓好整改落實的基礎上做好群眾評議,並進行群眾滿意度測評,對群眾測評滿意度較低的組織和黨員進行督查整改。
二、立足教研,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創先爭優
一是積極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圍繞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創新教學模式,實施了「模塊式教學」、「分層次教學」、「分段式教學」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塊式教學實驗研究」和「分層次教學實驗研究」獲甘肅省教育廳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二是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酒泉鋼鐵(集團)公司等10多家企業籤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先後開辦了10多個以企業冠名的校企合作班,積極引入行業職業資格標準,聘請企業專家和技術人員來院開展實訓教學和技能指導。在武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甘肅威龍有機葡萄酒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校企聯姻」成功創辦了甘肅威龍葡萄酒專修學院,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行業參與、校企合作辦學的新路子。該公司已投資200多萬元用於實訓室建設,使「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落到了實處。三是專業、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得到加強,效果顯著。獸醫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動物診療技術》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1名教師被評為「甘肅省先進個人」,1名教師被評為「甘肅省教學名師」,2名教師獲「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畜牧獸醫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四是切實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主陣地的育人功能。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途徑、新方法。2010年院黨委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列為學院教學改革項目,並制定了課程改革方案,在資金、設備、人員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通過按課本內容確定專題,集體備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教師輪流授課,團隊其他老師隨堂聽課,課後討論評議,及時補充完善,科學考核及評價等方面的探索與改革,學院的思想理論課教學取得了顯著成效。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明顯增強,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雙贏」。通過對思政課改效果的問卷調查,學生的滿意率達到98%以上。五是關注學生第二課堂,推進素質拓展,構建和諧育人新體系。認真組織實施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規劃,改革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活動考核辦法,努力構建第一課堂教育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學生主體作用和學校主導作用充分發揮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協調發展,在全國和全省開展的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共有38個項目、78人次獲獎。結合國家重要節慶及社會熱點,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重視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編寫了校本教材《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心理保健必讀》,編印了《心苑絲語》等刊物,積極開展學生道德培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安全教育防範月」、「防震(消防)避險應急疏散演練」等安全、法制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法制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技能;積極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舉辦「大學生讀書月」、「大學生辯論賽」、「演講比賽」、「詩文朗誦會」等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學生教育管理模式逐漸向「活動育人,文化管理」的方向邁進。大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已成為學院的辦學特色之一。《高職院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實驗研究》獲2011年甘肅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獎。
三、立足西部,在為民服務活動中創先爭優
一是依託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積極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學院畜禽養殖實訓中心形成了動物防疫、飼料加工、經營管理等系列化技術服務,產品和技術輻射河西各市及白銀、蘭州、定西、天水和寧夏、青海、新疆等地。2011年向社會提供優質雞苗100多萬羽,種蛋300多萬枚,種豬4000多頭,診療病畜5000多頭,凍配黃(奶)牛2000多頭;指導涼州區、民勤縣、永昌縣等區縣新建養豬小區30多處,指導沙漠放養養雞戶100多個,舉辦了10期畜禽養殖、疫病防治、檢疫檢驗、家電維修、農機具維修等培訓班,培訓人員1000多人;幫助天祝縣天堂鄉達什科村制定了草地載畜量規劃,並出資15000多元修通了從泉眼到村莊的自來水管道;向天祝縣大東灘鄉小學捐贈語音設備50套,捐贈電腦30臺;培訓農民駕駛員300多名。今年學院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甘肅省委和武威市委關於在全省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意見精神,制定了學院實施方案,先期由黨員捐資為「雙聯」對象武威市天祝縣松山鎮紅石村村委會配備了電腦一套,幫助村黨支部建立和完善了黨員信息管理庫,提高了黨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為該村每戶村民送去雛雞50隻,並派專業教師入戶進行飼養技術指導,使廣大村民得到了技術支持和實惠,為「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了好頭。二是完善貧困生資助體系,努力推進綠色助學工程。在做好國家貧困生助學貸款的同時,通過「獎、補、減、免、貸」及「工學交替」等措施,幫助特困生順利完成學業;通過「大北農獎學金」、「何康教育基金」、「威龍獎學金」、「甘肅-深圳獎學金」、「特困生困難補助」等對家庭困難學生進行資助;通過「黨員一日捐」、「愛心救助」等公益活動建立了「困難學生資助基金」,資助品學兼優的家庭困難學生。2011年獎勵資助學生3684名,資助金額達922萬餘元。保證了家庭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實現了學院「不讓一個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鄭重承諾。三是心系教職工,努力為教職員工辦實事辦好事。關心教職工健康,定期對教職工進行體質檢查;暑期組織教職工外出考察學習,開闊視野,轉變觀念;積極爭取到232套政府公共租賃房建設項目,努力改善教職工居住條件;關心困難職工生活,經常走訪慰問家庭困難職工和軍屬。2011年為困難職工及軍屬發放困難補助和慰問金13900元,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學院的關懷;關注離退休教職工工作,定期向他們通報學院的改革發展情況,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與他們共享學院發展的成果。
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學院各項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院黨委被中共甘肅省委授予「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被甘肅省教育廳(省高校工委)授予「先進黨組織」稱號,被武威市委授予「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