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報考醫學專業人數增加 醫界前輩「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2020-09-04 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北京9月3日消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開學季,醫學界的「後浪」們備受關注。記者採訪了解到,今年多所醫學院校線上生源普遍報滿,像報考清華醫學院、協和醫學院的上線人數比去年增加了近30%。目前,不少同學已拿到錄取通知書將踏上學醫之路。

學醫意味著什麼?怎樣才能當一個好醫生?對此,記者採訪了眾多行業的前輩大咖們,看看他們會怎樣講醫學生涯的「開學第一課」?

學醫的「初心」:或自願或機緣巧合,但都被救死扶傷的使命所激勵

「1979年恢復高考,我是一心填報醫學專業的。」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著名心臟外科專家劉中民教授回憶,自己之所以一心學醫,是因為在當知青期間,切身體驗到基層群眾缺醫少藥的困難。

那是一個零下十幾攝氏度的下雪天,年輕的劉中民在興修水利的工地上高燒40度,當地的村醫束手無策。他躺在運糧卡車的稻草堆裡,經過一天的奔波才被送往縣城醫院,萬幸「撿」回了一條命。從那以後,劉中民就開始自學醫術,將當時能找到的赤腳醫生手冊翻了又翻。

「有一次,有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半夜腹痛導致休克,我就用書裡介紹的手法給孩子按摩了一夜,天亮時孩子病情好轉。這讓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劉中民說。

與劉中民不同,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梁朝朝年輕時喜愛文學,原本想報考中文專業。「1984年高考我的成績很好,但長輩們都建議學醫,我就填報了醫學院。」

「我是一個很感性的人,雖然學醫不是我最初的興趣,但在專業學習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分量和醫學的重要性。這份激勵至今仍在我胸中鼓蕩。」梁朝朝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李海潮出身於醫生家庭,是在媽媽的建議下選擇學醫的。「1985年高考那年,我才16歲,本來報的志願是天文學。當時改了志願,心裡還很不樂意,三天都沒怎麼吃飯。」

「父母特別開明,學生時代就鼓勵我有廣泛的興趣,但唯獨在對我職業選擇上很堅持。」李海潮說,做醫生的父母在當地很受人尊敬,這份伴隨成長的尊重之情,讓我理解並接受了學醫,並最終領略到「臨床醫學自帶的美麗」。

學醫意味著什麼?有「酸甜苦辣」,但從沒想過報酬值不值

「學醫意味著精益求精,需要認定目標、不斷進取。」劉中民說,考入鎮江醫專之後,正由於白天學習,周末和晚上還常在解剖室「加練」,為自己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畢業後,劉中民在鎮江做住院醫生期間,手術門診連軸轉、熬夜看護病人是家常便飯。

「當時獎金一個月只有六塊七毛錢,但是我們這些年輕醫生依然很有工作激情,沒有想過報酬值不值。」劉中民回憶,1994年,科室為搶救一名二尖瓣狹窄導致心臟腫脹的病人,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接力做了一臺長達幾十個小時的手術。最終手術成功,整個團隊精疲力竭,但大家都十分興奮。

「我們去醫院附近小弄堂裡的老虎灶,為慶祝大吃了一頓油條、豆漿,覺得特別美味、特別滿足。直到現在我還能想起那個味道。」劉中民感慨,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挑戰和風險,但救死扶傷的強大信念、技術上的自信和社會對醫生的尊重,讓當時還是年輕醫生的自己內心很充實,才在遇到各種爭議、挑戰時能支撐下去。

在專業選擇上,李海潮同樣經歷了「先結婚後戀愛」——慢慢才愛上了呼吸科。「學醫路上,換位思考和共情是醫者的基本能力。其次就是進取精神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這對醫生的成長非常重要,也關乎醫學的突破和進步。」李海潮說。

直到現在,已當了院長的梁朝朝依然保持著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幾年前,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剛引進國內,他馬上就加以學習並在泌尿外科用這一新技術開展手術。

更令他欣慰的是,女兒在他的影響下也選擇了學醫。「女兒偶爾也會向我訴苦,我就會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她,當醫生是一輩子的事業,為了對病人負責,就是需要終身學習,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怎樣做好醫生?除了分數和技術,他們帶出的好苗子都有這些特質

「我更看重的是學生有沒有肯吃苦、肯吃虧的品質。」劉中民說,因為醫學需要團隊合作,有團隊意識、不怕吃苦、在個人利益上不怕吃虧的學生往往更有潛力。

「珍惜學習機會、重感情、有愛心的學生往往更有『後勁兒』。」梁朝朝說,在臨床工作中,這樣的學生對病患的責任心更強,遇到問題會主動鑽研,成長的空間更大。

李海潮最高興的是,學生裡幾乎沒有人轉行,絕大部分都堅持下來了。很多學生已經超過40歲,仍在認真地學習新知識。

他說,要做一個好醫生,主要有幾點:一是做一個誠實的人,論文科研數據造假是絕對不可接受的;二是專業上保持高質量;三是知識面要廣,比如作為呼吸內科醫生,首先要做一個好的內科醫生;四是注重細節,從論文的格式到熟練掌握臨床上的每一個流程,都會讓你獲益終生。

「我經常和學生們說,一個人最終達到的高度,是和厚度有關的,不能揠苗助長。」李海潮說。

(原題為《疫情下報考醫學專業人數增加 醫界前輩的「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疫情下報考醫學專業人數增加 醫界前輩的「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 疫情下報考醫學專業人數增加 醫界前輩的「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題:疫情下報考醫學專業人數增加 醫界前輩的「開學第一課」講了啥?新華社記者屈婷、鮑曉菁、林苗苗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開學季,醫學界的「後浪」們備受關注。記者採訪了解到,今年多所醫學院校線上生源普遍報滿,像報考清華醫學院、協和醫學院的上線人數比去年增加了近30%。目前,不少同學已拿到錄取通知書將踏上學醫之路。學醫意味著什麼?怎樣才能當一個好醫生?對此,記者採訪了眾多行業的前輩大咖們,看看他們會怎樣講醫學生涯的「開學第一課」?
  • 武大華科醫學專業投檔線雙雙提高,疫情激發年輕人學醫熱情
    近日,記者從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獲悉,兩校今年醫學專業在全國多數省份的投檔位次值均有大幅提升。據了解,今年醫學專業招生有兩大現象,一是報考人數及高分考生較往年更多,二是越是高分越傾向於長學制專業。武漢大學醫學部招生負責老師宋娟表示,今年學子們報考醫學的熱度確實更高,可能是疫情的發生激發了年輕人學醫的熱情,全社會尊醫重衛的氛圍更濃厚。
  • 武大華科醫學專業投檔線雙雙提高,疫情激發年輕人學醫熱情
    近日,記者從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獲悉,兩校今年醫學專業在全國多數省份的投檔位次值均有大幅提升。據了解,今年醫學專業招生有兩大現象,一是報考人數及高分考生較往年更多,二是越是高分越傾向於長學制專業。武漢大學醫學部招生負責老師宋娟表示,今年學子們報考醫學的熱度確實更高,可能是疫情的發生激發了年輕人學醫的熱情,全社會尊醫重衛的氛圍更濃厚。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學醫的「初心」:或自願或機緣巧合,但都被救死扶傷的使命所激勵學醫意味著什麼?怎樣才能當一個好醫生?
  • 今天開學!「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開學報到全國大中小學陸續迎開學!近3億學生回歸校園在經歷過疫情下的特殊暑假後,全國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終於迎來了秋季開學,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錯峰迴歸校園。來自教育部的消息顯示,到目前為止,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經明確了秋季學期開學的安排,按照分期、分批和錯時、錯峰進行。開學第一課,都講點啥?
  • 今年報考醫學專業的人數大大增加,大學專業你會選擇醫學麼?
    報考醫學專業的人數增加30%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校長張抒揚:武漢戰疫期間,人們更加敬畏生命,也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形成了很好的社會生態。今年報考醫學專業的人數大大增加,報清華醫學院、協和醫學院的人比去年增加了近30%,尤其是臨床醫學。
  • 全國大中小學陸續開學,「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轉眼,時間已進入到9月,全國大中小學迎來學生密集返校開學的日子,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陸續回歸校園。特殊之年的「開學第一課」有哪些看點?面對即將到來的秋冬季,學校的防疫準備做足了嗎?中新社記者田雨昊攝全國大中小學陸續迎開學!——近3億學生回歸校園在經歷過疫情下的特殊暑假後,全國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終於迎來了秋季開學,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錯峰迴歸校園。
  • 全國大中小學陸續開學 「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轉眼,時間已進入到9月,全國大中小學迎來學生密集返校開學的日子,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陸續回歸校園。特殊之年的「開學第一課」有哪些看點?面對即將到來的秋冬季,學校的防疫準備做足了嗎?全國大中小學陸續迎開學!——近3億學生回歸校園在經歷過疫情下的特殊暑假後,全國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終於迎來了秋季開學,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錯峰迴歸校園。來自教育部的消息顯示,到目前為止,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經明確了秋季學期開學的安排,按照分期、分批和錯時、錯峰進行。
  • 全國大中小學陸續開學 「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近3億學生回歸校園   在經歷過疫情下的特殊暑假後,全國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終於迎來了秋季開學,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錯峰迴歸校園。   來自教育部的消息顯示,到目前為止,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經明確了秋季學期開學的安排,按照分期、分批和錯時、錯峰進行。
  • 「開學第一課」老師講了啥!(二)
    外國語學院講疫情 講防護 講大局 6月5日上午,外國語學院為首批返校的非畢業年級學生舉行「開學第一課」教育活動,學院副院長宋秀葵(主持工作)、李百溫、團總支書記牛犖參加。
  • 新祥旭考研一對一:2021報考醫學專業的人數要上升?
    很多人吐槽「學醫難」,要擁有非同常人的忍耐力,雖然學醫經常被吐槽為最累最苦的專業,仍然有遠大志向的同學會義無反顧選擇這條路。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醫師數量達到386.7萬人,較2015年增加了82.8萬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佔比為57.4%,比2015
  • 全國大中小學陸續開學「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日電(記者 張尼)轉眼,時間已進入到9月,全國大中小學迎來學生密集返校開學的日子,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陸續回歸校園。特殊之年的「開學第一課」有哪些看點?面對即將到來的秋冬季,學校的防疫準備做足了嗎?
  • 全國大中小學陸續迎開學!「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轉眼,時間已進入到9月,全國大中小學迎來學生密集返校開學的日子,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陸續回歸校園。特殊之年的「開學第一課」有哪些看點?面對即將到來的秋冬季,學校的防疫準備做足了嗎?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全國大中小學陸續迎開學!——近3億學生回歸校園在經歷過疫情下的特殊暑假後,全國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終於迎來了秋季開學,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錯峰迴歸校園。
  • 全國大中小學陸續迎開學!"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來源:中國新聞網轉眼,時間已進入到9月,全國大中小學迎來學生密集返校開學的日子,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陸續回歸校園。 特殊之年的「開學第一課」有哪些看點?面對即將到來的秋冬季,學校的防疫準備做足了嗎?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攝 全國大中小學陸續迎開學!--近3億學生回歸校園在經歷過疫情下的特殊暑假後,全國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終於迎來了秋季開學,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錯峰迴歸校園。
  • 《開學第一課》一場來自「平行時空」的對話
    9月1日晚,由鍾南山院士、陳薇院士、張伯禮院士等專家做主講的《開學第一課》,為全國中小學生傳遞了「少年強,中國強」的新生開學力量。他又談到自己的運動天賦,差點成為職業運動員的經歷,以及為何選擇醫學這條路。在談到職業生涯時,鍾南山院士提到今年正好是他大學畢業60年,這60年裡他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件是17年前的抗擊「非典」疫情,另一件是今年的抗擊「新冠」疫情。
  • 遼寧 迎開學!看看瀋陽的小學「開學第一課」講了啥?
    【遼寧 迎開學!看看瀋陽的小學「開學第一課」講了啥?】新學期,新氣象。9月1日,瀋陽的小學迎來了開學的日子,學生開始回歸校園,一年級的小豆包也加入到學校這個新鮮的環境中。 特殊之年的「開學第一課」有哪些看點?老師們在第一課中主要講點啥?9月1日早晨,記者來到瀋河區文藝路第二小學教育集團順通校部,走進這裡的第一課。
  • 「開學第一課」看看這些學校講了啥
    9月1日,瀋陽的小學迎來了開學的日子,學生開始回歸校園,一年級的小豆包也來到學校這個新鮮的環境中。特殊之年的「開學第一課」有哪些看點?老師們在第一課中主要講點啥?9月1日,記者來到瀋河區文藝路第二小學教育集團順通校部,走進這裡的第一課。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節約糧食,從小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垃圾分類的小常識……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話題都成了開學第一課的內容。
  • 「開學第一課」看看這些學校講了啥?
    9月1日,瀋陽的小學迎來了開學的日子,學生開始回歸校園,一年級的小豆包也來到學校這個新鮮的環境中。特殊之年的「開學第一課」有哪些看點?老師們在第一課中主要講點啥?9月1日,記者來到瀋河區文藝路第二小學教育集團順通校部,走進這裡的第一課。
  • 開學啦!第一課講啥?
    來源:開學啦!第一課講啥?-新華網【相關閱讀】不一樣的開學季,各地中小學準備好了嗎?全國各地秋季開學:分期、分批、錯時、錯峰
  • 疫情過後,學醫的人會增加嗎?你對醫學專業有興趣嗎?
    要想成為一個醫生,就要先了解一下執業醫師的報考條件。執業醫師類別分為臨床、中醫、口腔和公共衛生。報考了有一部分專業現在是不能夠考取執業醫師,那你就不能夠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