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真的是嗖嗖嗖地變冷呀。
除了棉襖棉褲,小編最近觀察到,有一件冬季時尚單品也悄悄出道了。
沒錯,就是——保溫杯!
不信你回頭看看,辦公室桌上肯定能找到保溫杯的身影!
你再打開瞧瞧,沒準裡面就泡著枸杞人參大紅棗呢。
如此養生又親民的時尚單品,不擁有一件有點說不過去了,那麼問題就來了,保溫杯該怎麼挑呢,使用上又有什麼說法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如何選購?
保溫杯一般是由陶瓷或者不鏽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容器,真空絕熱層能延緩裝在內部液體的散熱,以達到保溫的目的。
判斷保溫杯質量是否合格,需要考慮保溫杯的密封性、保溫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
目前市面上保溫杯的價格千差萬別,質量良莠不齊,可以通過看、摸、聞來選購。
參考以下兩點:
1.優質的保溫杯外觀光滑,內膽表面拋光均勻,沒有劃痕,並採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材質如食品級304、316不鏽鋼等。
2.配件健康環保,應採用聚丙烯或食品級矽膠等,因其具有表面光亮、無毛刺和氣味小的優點。若採用非食品級材質如聚碳酸酯,其釋放的雙酚A可能會對神經和生殖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保溫杯使用誤區:
誤區一:用保溫杯盛飲料、果汁、牛奶
就像上面新聞中的那個女孩,紅棗這種容易產生膨脹性氣體的東西千萬不能放進保溫杯。
另外,像果汁這種弱酸性的飲料,會容易影響杯子的保溫性,並讓內膽遇酸析出重金屬。
還有牛奶、豆漿這種蛋白質含量高的飲品,在密封保存的條件下,會加快微生物的繁殖,加快變質速度。
另外不建議盛放碳酸飲料,會容易造成內壓上升,導致瓶塞無法打開或內容物噴出等危險。
所以,保溫杯最好只用來盛白開水。
誤區二:不及時清洗
即使只喝白開水,也要認真清洗杯子,因為杯子的內膽、吸管、杯口、杯蓋這些地方都很容易儲藏微生物和細菌。
在洗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因為不鏽鋼表面有一層緻密氧化膜,如果用鋼絲球清洗的話,容易把它擦掉而導致金屬析出。
誤區三:一個杯子當傳家寶,用很久
很多寶媽都知道奶瓶是有使用「壽命」的,但其實保溫杯也是有保質期的。
今年5月,臺灣媒體報導了一則新聞,一個50多歲的男子,因為不當使用保溫杯,導致鉛中毒,還並發了肺炎。
他的這支保溫杯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已經使用了20年,內層早已受損、生鏽。
此時會有人會產生疑問:小編,不是說保溫杯用的都是不鏽鋼,那為啥還會生鏽?
沒錯,雖然名叫不鏽鋼,但不是說就一直「不鏽」,用的時間長了,穩定性、保溫性能等多少都會打折扣。
一般來說,保溫杯的壽命最多3年,建議一年一換,不過也有一些質量特別好的杯子,可以用得更久一點。
點擊播放 GIF 0.2M
好啦,小編這次的保溫杯科普
說的夠全面夠清楚了吧,
現在就讓我們舉起手中的保溫杯,
在冷冷的天氣裡,
喝一口熱熱的枸杞養生茶吧~
end!
小王大夫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都在這裡了,如果對您有所幫助,請點擊一下關注吧!
敬請大家轉閱,讓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