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電影大師希區柯克曾拍過一部名為《三十九級臺階》的電影,影片中有這樣一位記憶大師:他每天看50種新知,而且全部都能背下來。無論歷史、地理或是報章雜誌、科學著作,任何人向他提問的任何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絲毫不差。
這個人物角色是建立在一個名叫達塔斯的真人基礎上,希區柯克兒時曾在倫敦看過他的表演,對其印象深刻,尤為喜愛,乃至於以他為原型,塑造了熒幕中記憶大師的經典形象。
實際上,在當下,也有一些人記憶力超群,令人嘆為觀止。在《最強大腦》這檔節目中,就有很多選手記憶力驚人,他們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記住大量錯綜複雜的信息,堪稱過目不忘。
與這些有著超強記憶力的人相比,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卻常常連簡單的信息都記不住。你是否會好奇他們是怎麼做到?超強的記憶力到底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可以培養的?
吉姆.奎克在他的新書《無限可能》中,就為我們揭示了記憶大師們超強記憶力的秘訣。
作為世界公認的記憶專家,吉姆.奎克同時也是馬斯克、斯坦.李、德約科維奇等名人的大腦教練,他服務於聯合國、谷歌、哈佛大學等多家知名機構和院校,其總結出來的一整套學習體系,每年有超20萬人從中受益。
在《無限可能》一書中,奎克分享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包含了思維認知、內在動力和學習方法等,乾貨多,實操性強。今天我們將截取其中學習方法部分,一起來了解記憶大師們的記憶力秘訣。
1、保持專注
如果你有看《最強大腦》,你一定很熟悉這樣一個環節:節目組給出需要記憶的題目後,選手們都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一動不動。
這個看似平平無奇、不值一提的環節,恰恰透露了超人記憶力的第一個秘訣:保持專注。
選手們記憶期間,你根本不會看到有任何事情能讓他們分心,無論是嘉賓的發言還是觀眾的交頭接耳,都無法對他們形成幹擾。在那短短的幾分鐘之內,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記憶上,視外界一切為無物。
這種高度的專注,讓他們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記住大量的信息,迸發出驚人的能力。
反觀我們自己,無論做什麼事,很多時候都是一心多用。比如學習時,我們的眼睛是看著書本,但實際上腦子裡卻在思考中午吃啥、今晚要幹什麼。
同時處理多任務的模式看似節省了時間,卻也造成了效率低下,導致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始終沒法有效記住信息。
對此,奎克給了我們這樣一些建議:
1)一次只做一件事:有研究表明,我們的每一次分心,都要浪費超過20分鐘的時間。要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就要減少自己分心的次數。一心一用,讓自己專注於手頭的任務,而不要去考慮其他任何事情。
2)整理所處的環境,保持乾淨整潔。休斯敦大學有研究發現,周圍環境中雜亂的事物會與我們手頭的正事爭奪我們的注意力,導致效率下降,焦慮和壓力水平上升。因此,保持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也有利於我們提高注意力。
3)讓忙碌的思維平靜下來,包括深呼吸、減少瀏覽電子設備、安排專門的時間處理那些讓自己分心的事等。
想要釋放自己的超能力,就必須要學會集中注意力,只有當我們的精神高度集中,當自己完全置身於任務中時,我們才能突破自己的極限,迸發出驚人的能力。
2、學會學習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在我們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中,我們接觸到的知識數不勝數,但不知你發現沒有,我們幾乎都是在單邊接收。無論老師還是家長,他們盡其所能給我們灌輸各種知識,卻似乎沒人告訴我們,該如何學會學習,怎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
對大多數人來講,死記硬背是我們應對填鴨式教育的唯一方式。一畢業就忘光所學的知識更是屢見不鮮,以致於我們常常自嘲,學過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
相對於我們日常接受到的知識,《最強大腦》給出的信息更是雜亂無章,如果單靠死記硬背,選手們根本無法做到有效記住那麼多信息。學會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書中,奎克給我們推薦了七個簡單的習慣,幫忙我們進入無限學習的狀態。
1)主動回憶:回顧學習材料,然後合上書,寫下或背誦剛剛複習的所有內容,再看一遍材料,檢視自己記住了多少內容;
2)間隔重複: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複習,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沒有記住的信息上;
3)管理自我的狀態:調整自己的學習姿勢,以一種積極的狀態面對學習,當我們的狀態越積極,我們的思維就越活躍,學習效果也會越好;
4)利用嗅覺:氣味能夠刺激我們對過往的回憶,更能觸發我們的情緒和回憶。可以利用迷迭香、薄荷、檸檬等氣味輔助我們進行記憶;
5)為大腦播放音樂:有研究表明,音樂可以為我們營造提升學習能力的環境,當我們需要進入高度集中、極度專注的狀態時,可以播放一些音樂幫助我們塑造專注的氛圍;
6)利用整個大腦去傾聽:摒棄其他一切無關的事情,將自己置於說話人或演講者的位置上,充滿熱情地從他們的角度去感受其觀點與見地,同時可以利用機會與演講者多交流,在腦海中用自己的話複述他們的觀點,也能鞏固我們所接受到的知識;
7)注意做筆記:做筆記能幫助我們區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當我們積極主動、用自己的語言去記筆記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著手處理信息,加深大腦印象。
奎克總結的這些方法,旨在讓我們了解,除了死記硬背以外,其實還有很多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未必一定要死板地對其進行照搬,可以從中挑選一些適合自己的加以運用,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3、長久記憶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把物品收拾起來後,某一天要用,卻怎麼都想不起來放哪裡了,翻了很多可能的地方就是找不著。
這其實跟我們的大腦疏於鍛鍊有關。現在的電子設備發達,能夠幫助我們記錄很多信息,但這也造成了我們懶於去記憶。偶爾需要記住一些信息,往往也是轉眼就忘。
奎克指出,我們的大腦就像肌肉一樣,只有經常鍛鍊,才能保持在最佳的狀態,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力的幫助。
MOM記憶法是奎克發明的,一種用以激發並迅速喚起記憶的方法。具體的運用是這樣的:
M代表MOTIVATION(動力):如果一樣東西能讓我們充滿動力,我們記住的概率也會更大。比如老師跟你說,「回家記得做這道題」,你可能會記得也可能會忘記。但如果老師跟你說:「回家記得做這道題,考試就考這個。」你肯定會牢牢記住。所以如果我們需要記憶某些東西,我們就要需要給自己創造更強的動力,證明牢記這些內容是極具價值的。
O代表OBSERVATION(觀察):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記不住某件事,問題不在於我們的記憶力不行,而是我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想想我們上課的時候,老師在上面講課,我們的思緒可能飄飛到外面,或者玩一下手裡的筆,或者跟同桌交頭接耳,總之就是無法全身心地跟隨老師的思路。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記住某些內容,我們就應該集中注意力去記住它。
M代表METHODS(方法):這裡的方法有多種,比如為知識之間創造聯繫、利用圖表增強畫面感、將信息與情感結合、利用地點進行記憶等等。最關鍵的,就是要將新學的知識與我們過往的知識或者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避免單純死記硬背。
除了以上列舉的這些記憶習慣和方法,奎克在《無限可能》這本書中,還針對我們的認知、大腦健康給出了很多實用性的技巧。或許你會覺得自己現在又不需要考試、也不想像選手一樣參與競賽,根本沒必要鍛鍊自己的記憶力。
其實鍛鍊自己的記憶力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鍛鍊記憶來鍛鍊我們的大腦。當我們的大腦得到更多的開發,釋放出更多的潛能時,也往往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