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風雨橋、侗族刺繡、油茶,遇見三江

2020-12-08 國家旅遊地理

11月10日,遊客身著侗族服飾在三江鼓樓前合影。

11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侗繡博物館內,94歲高齡的覃奶時清在剪紙。不用打草稿,全憑手裡一把剪刀,腦子裡想著什麼圖案,手裡便會剪出什麼圖案來。每天都有不少人排著隊等她幫忙剪紙。

「清花秀坊」引進了兩條機械化侗族刺繡生產線。一套衣服的花邊用手工繡最快要3個月,用機器只需要一周。

11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同樂村村民對茶樹修枝、施肥。

11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同樂村韋秋蘭對茶樹修枝。

侗族刺繡之十二生肖。

侗族刺繡之十二生肖。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風雨橋。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風雨橋。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有一戶姓覃的人家在2006年底被設為柳州市非遺保護侗族文化傳承基地刺繡傳承點,五代13人個個都是刺繡巧手。圖為94歲的覃奶時清和兒媳韋清花、楊甜一同剪紙刺繡。

機械化侗族刺繡生產線。

精美的侗族刺繡。

精緻的侗族刺繡。

夜幕下的三江鼓樓熠熠生輝。

用於縫製在背小孩的背帶上的侗族繡片。

用於縫製在背小孩的背帶上的侗族繡片。

國家旅遊地理廣西柳州12月3日訊 阮松萍 撰文攝影

最近,心底總有個地方叫人魂牽夢縈。

深秋時節,我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出差。只此一面,三江的風雨橋、侗族刺繡、油茶便深深的烙印在我心間。

三江縣位於廣西北部,是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得名於境內榕江、潯江、苗江三條大江。

從雲南省曲靖市乘坐高鐵,只需在貴陽中轉,約4個小時車程,即可抵達。一走出三江南站,我就被不遠處山上的幾棟侗族木質建築吸引了,跟司機一打聽,原來是為了旅遊宣傳的需要,並不住人。

午後,陽光耀眼,一路向前,不經意間,便與世界第一風雨橋——三江風雨橋撞了個滿懷。這是一座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雄偉建築,橋長368米,寬16米。它矗立在潯江河上,底座是鋼筋混凝土製成的月牙形單拱橋,橋面以上則集侗族特色木質構造建築技藝精華於一體。橋的兩側形似歇山式六疊閣樓,中央有亭,其間飛龍繞寨,寓意風調雨順,幸福安康。橋面中間可通車,兩側有廊,可供行人通行、躲避風雨。

除石墩外,三江風雨橋全為木結構,卯榫嵌合,未用一釘一鐵。初見,我就被造橋人高超的技藝折服了。

華燈初上,天空更顯深邃。三江風雨橋上兩排大紅燈籠將夜色暈染開來,尤其的寧靜、安詳,整座城好像也昏昏欲睡起來。沿著長廊走了走,心境格外安寧。很是奇怪,明明是異鄉人,景物也跟家鄉大相逕庭,但它卻讓我莫名有一種家鄉的親切感。

在三江縣,遇見非遺——侗繡,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三江縣是全國五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侗族婦女自古以來心靈手巧,擅長刺繡,幾乎個個都是高手。侗族服飾底色常見為黑色、深紫、深藍的布料,早前多為自織,現多為機器生產。

但是衣服對襟、衣角、衣叉、袖口、裙擺處寬窄不一的花邊,上面,紅、綠、藍、紫、黃、白等彩線組成龍鳳、牡丹、金錢葫蘆等色彩斑斕、造型獨特、栩栩如生的圖案。此外,飛針走線間,侗族婦女還常用金絲銀線滾邊或點綴許多多邊形或小圓形的亮片,更顯刺繡美輪美奐。相信你也會一下子就被侗繡迷了眼。

歷經一代又一代的沉澱、傳承,智慧、勤勞的侗族人民把歷史、傳說、神靈崇拜等民族文化定格在刺繡圖案等中,可謂凡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其圖案多為花草蟲獸,紋多圓形、方形、菱形等幾何樣式,期間寄託著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侗族刺繡是一種融合了紡織、印染、剪紙和繡花技藝於一體的的民間藝術。採訪途中,在位於同樂苗族鄉同樂村的三江刺繡博物館內,有緣見到了94歲高齡、身體健碩的侗族老人覃奶時清。一把剪刀,一雙手,一片紙,不用打草稿,三下五除二的功夫,老人就剪出了靈巧的動物和漂亮的花朵。聽說,現在每天都有許多人排隊請她幫忙剪紙。

覃家五代13人個個都是刺繡巧手。廣西壯族自治區非遺侗族刺繡傳承人、覃奶時清的兒媳韋清花告訴我,因為侗繡中藏著作為底稿的剪紙,所以看起來圖案有些凸顯,增加了一種立體感。但也正因此,人工刺繡的侗服一般不輕易洗,要是洗的話,裡面的剪紙底稿就會爛掉,繡線一旦散開會影響美觀。此外,人工刺繡的侗服價格不菲,一套差不多要上萬元。所以一般在重大節日、貴賓蒞臨時穿。

可百姓生活中,愛美的侗民哪少得了侗繡的那一份精緻美。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再加上當地一小部分侗服、侗繡也採用了機械化生產,性價比較高。日常,穿著精美繡服的侗民越來越多。

除了刺繡,三江的侗族油茶同樣會令你怦然心動、流連忘返!

油茶是侗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隨時都可以製作。除了果腹,據說,侗族油茶還有禦寒防病、提神醒腦、生津解渴、解除疲勞的功效。

代代相傳,油茶待客還是侗族人民的重要禮俗。其製作方式很是講究。因侗族人民喜愛種植茶樹,故油茶中的茶一般都是自家採摘、加工的上好茶葉,此外,茶油也是用自家老油茶樹上的油果壓榨而成,產量較低,但極香。

製作時,先是將陰乾的糯米飯放入滾沸的茶油中,炸出香脆的米花撈出。留少許油後,放入一把米炒至金黃,再加入幹茶葉混炒至焦黃,加水煮開,然後過濾出渣葉。最後,客人視自己的喜好,可在茶碗中加進糖、鹽、米花、蔥花、薑絲、芝麻、茼蒿或菠菜等時鮮蔬菜。

比較高檔的油茶,佐料製作就更多,更複雜了。除了炸米花,還可以油炸花生、黃豆、葵花籽、腰果、蝦米等。另外,可以炒些瘦肉、豬肝、粉腸等,再煮些湯園、餈粑之類的食物。侗家自製的酸魚、酸肉等配菜也可以供客人挑選。

散了,散了,星星要走的了!

散了,散了,月亮要走的了!

期待下次再見了,美麗迷人的三江!

責任編輯:馬 新 值班值班:詹曉東

相關焦點

  • 又到新年了,今年過年去哪玩,來柳州三江吧
    在廣西居住著十幾個少數民族,是少有的幾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在柳州三江的侗族也是比較出名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侗族獨特的建築及文化吸引著國內及海內外的遊客前來遊玩。成龍的一部電影還選擇了三江的風雨橋作為電影的場景之一。
  • 臺北復興高中師生到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參訪 體驗少數民族風情
    臺北復興高中師生到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參訪 體驗少數民族風情 2018年03月30日 15:1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30日柳州訊 3月28日,臺灣臺北市復興高中師生一行49人來到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參觀當地侗族特色建築,體驗蘆笙踩堂、紡紗捶布、打油茶等侗族民俗活動,體驗少數民族風情。
  • 廣西三江「世界第一風雨橋」,全身沒用一顆釘子,遊客:好神奇!
    「風雨橋」又稱花橋、福橋,是主要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的獨特橋梁形式。 「風雨橋」全身是木頭,主要組成部分有橋、塔、亭等,橋的兩側設有欄杆、長凳、橋頂瓦,由此形成步行道式通道。「風雨橋」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為過去的行人在橋上容易避風雨,長期以來被大家稱為「風雨橋」。「風雨橋」以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基礎,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不可思議的橋梁之一。但說起「世界第一風雨橋」,肯定不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三江風雨橋」。
  • 侗族_中國網
    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標誌。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三江著名的程陽風雨橋,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橋上建有五座多腳寶塔,通道兩側有欄杆,形如遊廊。橋梁結構不用一根鐵釘,只在柱子上鑿穿洞眼銜接,斜穿直套,結構精巧,十分堅固,令人嘆為觀止。侗族的簫與笛是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侗族還以建築藝術見長。每個寨子都有造型別致的木樓。
  • 來廣西別只記得吃螺螄粉了,侗族文化之旅:這條小眾路線人少景美
    一提起柳州,想必很多人首先浮現出的就是螺螄粉,這種和臭豆腐並肩的食物,不僅作為柳州的美食代表,但是衝向了全國,俘獲了很多全國人民的嘴巴。但是,來到柳州,不只有美食,這條小眾路線你來過嗎?景美人少,了解侗族文化,觀看坐妹表演,走過風雨橋,來到月亮街。
  • 喜歡少數民族風情的網友一定要來廣西柳州看看
    小編也是旅遊愛好者,不過很多去過的景點也沒有多少,這期給大家分享的是記憶中的廣西少數民族壯族自治區的一個景區,柳州城。這裡有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在這裡你能真正感受到少數民族人的熱情。
  • 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茶旅融合「畫」增收 特色產業拓寬致富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光明日報記者 王昊魁 周仕興  初秋時節,走進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茶園,三五成群的茶農輕哼侗歌,巧手翻飛採茶忙。從高處遠眺,一壟一壟的茶畦,就像層層疊疊的綠色曲線,茶農和遊客如同點綴在五線譜上的躍動音符,譜寫著幸福的樂章。
  • 廣西在建的一座大橋,融入侗族傳統建築特色,或將成柳州又一名片
    柳州是廣西一個地級市,境內的民族風文化就非常有特色,侗族的建築就是其中一大特色,這不,在建設一座大橋時就融入了這個文化,這座大橋就是鳳凰嶺大橋,主橋設計方案採用獨具侗族民族風的風雨橋造型,主梁設計跨徑700米,創造了同類橋梁的世界紀錄,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風雨橋。
  • 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昨開館舊文物藏村又存館
    都市報記者 蘭丹 實習生 趙建輝  本報訊繼11月26日「南丹裡湖白褲瑤族生態博物館」開館之後,廣西又一座生態博物館———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也於昨日上午正式揭牌。該館採用「館村結合」的保護方式,始建於1992年,是國內外所有生態博物館中的新模式。
  • 來廣西柳州市旅遊,那些你不能錯過的美景
    柳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地形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稱「壺城」。又叫龍城,龍城的名字源於南朝梁。柳州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柳州雖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但卻有著山清水秀地乾淨的美譽。
  • 柳州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出爐 侗族鼓樓奪魁-廣西新聞網
    首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出爐侗族鼓樓立體拼奪魁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柳州訊(記者謝永輝)昨日下午,柳州市首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頒獎儀式在石尚1966文化藝術園區舉行,柳州市博物館選送的侗族鼓樓立體拼一舉奪魁,入圍作品都是難得一見的新奇玩意兒。
  • 廣西三江:楓林披彩美如畫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龔普康攝12月18日,無人機航拍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侗天宮文化廣場楓景如畫。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龔普康攝12月18日,無人機航拍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侗天宮文化廣場楓景如畫。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龔普康攝12月18日,無人機航拍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侗天宮文化廣場楓景如畫。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龔普康攝12月18日,無人機航拍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侗天宮文化廣場楓景如畫。
  • 廣西三江:五彩斑斕 冬染侗鄉「楓」景美(組圖)
    12月11日,三江侗族自治縣縣城現紅楓景觀。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龔普康 梁秀明12月11日,在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程陽風雨橋前現紅楓美景。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龔普康 梁秀明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夯村「楓」景醉人。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龔普康 梁秀明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夯村「楓」景醉人。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龔普康 梁秀明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夯村「楓」景醉人。
  • 值得收藏——這個柳州仔把柳州畫給你!
    二兩非科班出生,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自學鋼筆畫,希望用這種方式,為柳州的歷史文化建築「素描」,讓更多人走進這座城市,愛上這座城市。從精美的畫作,帶你看柳州別樣的美柳州印象柳州,又稱龍城,位於廣西中北部,地屬亞熱北緣,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歷史文化名城。
  • 廣西柳州市10個景區景點你去過幾個?還有哪些?排名不分先後
    柳州---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大生態工業城市,廣西第二大城市。位於廣西中北部,「三江四合,抱城如壺」因此古代有「壺城」的別稱。現在別稱「龍城」。柳州多民族風情濃厚,八桂文化兼具湘黔風情!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和侗族的樓可以稱得上是柳州的民族風情四絕。
  • 守護傳統村落走出新路子 三江博物館榮獲全國大獎-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柳州訊(記者謝永輝)近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的第八屆「薪火相傳——傳統村落守護者」頒獎儀式在浙江省松陽縣舉行,三江侗族自治縣博物館榮獲「傳統村落守護者傑出團隊」獎,成為全國五個獲獎團隊之一。
  • 廣西三江旅遊推薦:程陽八寨的天很藍,山很青,田很綠!
    導語:廣西三江旅遊推薦:程陽八寨的天很藍,山很青,田很綠。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我們沿途還遇到了歐美旅行團,如果在鄰近的地方住上一晚,可以花更多的時間來發現程陽八寨之美,我們通過收票口,第一個瞧見的是程陽八寨口的程陽風雨橋,據說建於一九一二年,它是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好、最精美的風雨橋,還是中國四大歷史名橋之一。
  • 廣西程陽風雨橋——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
    風雨橋是侗族獨有的橋,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杆、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簷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
  • 寧波機場邊檢站聯合35家旅行社推介柳州三江旅遊
    寧波機場邊檢站聯合35家旅行社推介柳州三江旅遊 2020-06-16 17:25:00來源:央廣網
  • 中國(三江)侗族博物館開建
    中國(三江)侗族博物館開建   本報三江訊 (記者/諶貽照 通訊員/吳練勳)今夏,三江侗鄉項目建設喜事連連。6月2日,在機器轟鳴聲和蘆笙踩堂舞中,三江侗族自治縣中國(三江)侗族博物館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