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斯威主場對陣武漢卓爾。
國安、泰達、建業……這些球迷叫了20多年的名字,根據中國足協12月4日召開的職業聯賽專項理事會上,對中超俱樂部名稱的規範化做出的明確要求,都不能再用了。在中超聯賽中,不乏存在了20年以上的職業俱樂部,這一規定讓國安、泰達、建業等球隊的球迷不滿,在他們看來,這個名字在心中已經成為了圖騰,早就不是投資方那麼簡單。之前,國安、申花、泰達、建業和綠城五家俱樂部的球迷組織發表了關於反對俱樂部更名「一刀切」的聯合聲明,據媒體報導稱,北京國安為了保住「國安」二字,中赫和中信集團可能會變更股權。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表示,只有全部俱樂部都改名才能體現公平性,但是如此「一刀切」在以上球迷眼中確實太武斷。在這裡有一個德國足協對俱樂部實行「50+1」政策時的例子,「50+1」是指,德國足球俱樂部必須至少保持51%的表決權,即便有人買下球隊50%以上股份,他的表決權也無法超過俱樂部本體。這樣可以保持德國足球的健康發展,避免了國外老闆帶著金錢進入。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長期看德甲的球迷都知道德甲球隊勒沃庫森的綽號是「藥廠」,為什麼叫「藥廠」?仔細看隊徽上面寫著「BAYER」而且還是橫豎兩個,對於這個名字大家也都是非常熟悉,這就是德國製藥巨頭拜耳的logo。其實,勒沃庫森足球俱樂部的全稱是拜耳04勒沃庫森足球俱樂部,按照中國足協的要求,該隊的名稱不合規定,隊徽也是不合規定的。
但拜耳對勒沃庫森擁有全部的管理權,德國足協考慮到他們悠久的歷史專程起草了一個特殊的規定,「一家企業,已經連續不間斷地成功運營了母俱樂部20年以上,就可以不受50+1政策的幹擾。」除了勒沃庫森之外,大眾汽車擁有的沃爾夫斯堡也因此條款,至今擁有俱樂部90%的股權。
現在回過頭來看中超聯賽,即使球隊進行名稱的中性化改革,其主要投資人依然是企業。既然這些企業投資了這麼多年,足以見得他們的老闆對足球熱愛且堅定。在最早一版的中超球隊中性化名稱改革中,其實有針對像國安、泰達這樣的老俱樂部改名的相關規定,按照當時的要求他們是可以繼續使用現有名稱,這不僅僅是一個名字,這更能夠看著對他們20多年如一日支持中國職業足球的一種認可。
據媒體報導,中國足協近期將會對中性名邀請工商、法務等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士,解答各個俱樂部在更名問題上的疑問。目前,從中國足協強硬的態度看,建業、泰達、國安等球迷喊了20多年的名字,恐怕很難保住了。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何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