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馬蒂斯影響的畫家艾弗裡,水彩般的質感,如記憶的碎片

2021-01-08 澎湃新聞

美國藝術家米爾頓·艾弗裡(Milton Avery,1885-1965)的繪畫難以被歸類。他曾深受馬蒂斯的影響,又發展出自己的獨特風格,相較於馬蒂斯,他的畫面常常呈現出水彩一般平坦的質感,如同記憶的某個碎片一樣,透露著某種沉默卻永恆的情感。他為表現內涵而極簡畫中的形式與用色,對羅斯科(Rothko)等後起之秀帶來了啟發,羅斯科曾稱他的作品有一種「扣人心弦的抒情」。然而,藝術家們對他的認可卻始終大眾對他的冷淡態度相伴,但他不以為意,而是在自己的世界與溫暖的家庭生活中自由自在。

艾弗裡的創作對象始終是他熱愛的風景和家人,他晚年創作了極富表現力和私密性的肖像作品,而這些作品與他所處時代的藝術潮流格格不入。直到他死後,他的作品才逐漸受到博物館的關注,如今,倫敦泰特美術館、紐約大都會、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都藏有他的作品。日前,義大利威尼斯的維多利亞·米羅畫廊展出了他生命最後四年的肖像作品,在一幅1962年的自畫像中,艾弗裡看起來像是一位瘋狂的教授:執著於自己的探索之路,不理會那些反對者。

老人注視著我們。他身體虛弱,雪白的眉毛在眼瞼上投下陰影,他身著灰色襯衫和棕色褲子,徹頭徹尾地表現出垂垂老矣的無力。然而,他的臉卻呈現出夏日清晨大海的顏色,如同海藍寶石般生機勃勃,仿佛他的人生之旅才剛剛開始。

《米爾頓·艾弗裡》(1961)

米爾頓·艾弗裡作於1961年的這幅自畫像總結了他當時的處境。儘管被美國藝術界的大多數人視為怪胎,但是他知道他正在創作自己生命中最偉大的作品——那些肖像畫和風景畫在時間的推移中兀自存在著,儘管20世紀50年代的抽象表現主義曾讓他黯然失色,早期的波普藝術也不願肯定他應有的名聲。

人類的主觀世界是複雜的,具有不確定性、移動性、多元性和矛盾性。所以肖像畫畫家常常為了現實主義而犧牲這種內在固有的不確定性,或者像畢卡索那樣:簡單地抹去模特的天性,代之以自己的主觀意象。但是艾弗裡卻讓他的模特保持自己的獨特性。

《薰衣草女孩》 (1963)

在1963年的《薰衣草女孩》中,艾弗裡的女兒馬奇坐在大海前,她面前的桌子上稀稀落落地放著一些東西——瓶子、盤子、太陽鏡。她的頭看起來很小,鐵鏽色的筆觸在她蒼白的臉上勾勒出眼睛、鼻子和嘴巴。她似乎是通過衣服和腿部動作與我們交流。

她的裙擺很寬,呈現出水粉和紫羅蘭色,小腿修長優雅,整個人看起來非常冷靜。她凝視著遠方,斜坐著,與觀眾保持距離,始終是一幅難以接近的沉思狀態,並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立。

艾弗裡在他去世的前兩年畫下了《薰衣草女孩》時,當時,79歲的他正在自己的第二故鄉紐約,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人們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諸如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和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這樣的著名畫家偉和評論家對稱讚有加,而廣大群眾對他的漠視卻稀釋了這份認可。

艾弗裡的一生不曾輕鬆過。1885年,他出生於紐約阿爾特馬爾,在康乃狄克州度過了大部分的青年時光。艾弗裡生長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是一個製革工人,16歲時,艾弗裡還在一家工廠工作。後來,他進入藝術學校學習商業字體,正是在那時,他的藝術天賦被發現了。

1920年,儘管為了養家餬口長時間工作,艾弗裡還是以優異的成績從藝術學校畢業。他開始在夏天時去麻薩諸塞州畫風景畫素描,之後回到自己的畫室創作油畫。1924年,他在麻薩諸塞州遇到了他的妻子薩莉·米歇爾(Sally Michel)。這位自由插畫家努力地維持家中生計,這樣艾弗裡就可以集中精力畫畫。據說,這對夫妻對彼此忠貞不渝,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在同一個房間裡一起工作。

在威尼斯的維多利亞·米羅畫廊舉行的這次展覽展出了艾弗裡生命中最後四年的肖像,展覽以一件獨特的作品《藝術家畫藝術家》(1962)拉開序幕。這幅作品展示薩莉的側面,她低著頭作畫,堅定而專注,她把自己的丈夫畫成膽汁般的綠色。

有人懷疑艾弗裡並沒有把自己太當回事。他的另外兩幅自畫像《野蠻的艾弗裡》(1963)和《瘋狂的艾弗裡》(1962)顯現出他是一個頭髮蓬亂的人,他的臉頰上塗著一種不自然的亮粉色,他的小腦袋架在他那衣架一般又寬又尖的肩膀上。小小的頭部和僧侶的姿態讓人想起縈繞賈科梅蒂畫像的存在主義的孤獨,而血紅色則喚起了一種更深層次的、席勒式的痛苦。那頭凌亂的長髮則讓他看起來像是一位瘋狂的教授,執著於自己的探索之路,不理會那些反對者。

《瘋狂的艾弗裡》(1962)

幾十年來,他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這種自信。隨著20世紀30年代的發展,從某方面來看,他的職業前景似乎很有希望。受畢卡索和馬蒂斯的啟發,他的作品——主要是風景畫、他所愛的人的畫像(比如他生於1932年的女兒)和室內裝飾——吸引了新一代的注意,其中包括羅斯科、阿道夫·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和巴內特·紐曼(Barnett Newman),這些人日後成為了抽象表現主義的巨人。收藏家羅伊·紐伯格(Roy Neuberger)是艾弗裡作品的擁護者,他買了幾十件藏品,借給或捐給了美國各地的博物館。

然而,艾弗裡夫婦的生活依然困頓,有時他們太窮了,以至於要靠花生醬和罐頭豬肉生活,還得回收朋友們丟棄的畫布。1944年,艾弗裡在華盛頓菲利普美術館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博物館個展。那時,他開始將他人的經驗綜合起來,其中尤以馬蒂斯為主,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他對於色彩的組織非常特別,有時候會使油畫薄如水彩,創造出紀念性的平面,通過畫面上的對比和協調來表達永恆的真理。

《兩個詩人》(1963)

儘管在20世紀5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埃弗裡依然籍籍無名,但他晚期的肖像證明了這位藝術家既是一位完美的人類和自然的觀察者,也有能力將這些印象轉化為超越時間和地點的圖像。他和薩莉晚年曾在科德角度過一個夏天,那裡明亮的海洋景觀顯然對他繪畫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1963年的《兩個詩人》中,畫面中有兩個上了年紀的人,他們的臉色因疲倦而發灰,「漂浮」在一片海藍色的背景上。但兩人的紅色圍巾和其中一人的火紅色夾克卻告訴我們,雖然他們生命的火焰可能會熄滅,但他們的藝術將永存。

《年輕的夫婦》 (1963)

在這一時期,艾弗裡有時用破布而不是筆刷來作畫,這種手法給他的人物帶來了一種意義深遠的崇高感。在一幅描繪他女兒和女婿的大型畫作《年輕的夫婦》 (1963)中,他的女兒和女婿像年輕的國王和王后一樣坐在莊嚴的黃色扶手椅上,仿佛在告訴人們,儘管艾弗裡已經垂暮之年,但他的繼承人也會在藝術和生活上延續他的活力和認真——他的女兒馬奇也是一位畫家。

《新帽子》(1962)

艾弗裡擅長表達親密。《新帽子》(1962)是薩莉的一幅小畫像,她身穿修身夾克,戴著一頂特爾比風格的帽子,垂著眼睛沉思著。在灰色和奶油色交織的背景中,她的臉頰上微微泛著紅暈,帽子下露出她的紅髮,她看起來不願吐露心思,不想被人注意,在孤獨中自由自在。在不控制模特的情況下捕捉其形象是艾弗裡的天賦,也是他的藝術長盛不衰的秘訣之一。

1965年,艾弗裡死於長期困擾他的心臟病,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藝術財富。

(本文編譯自《Financial Times》,原作者Rachel Spence)

相關焦點

  • 水彩畫家「作品」如「照片」,如雨後的路面,真實感無以言表!
    ▼藝術家Joe Francis Dowden帶來了十分有意境的水彩作品,畫面中的寫實感如照片拍出來的一樣,從實用性走向藝術性。寫實的繪畫作品特別有視覺衝擊力,畫面的表現是透明的水彩質感,將畫面繪畫得更加靈動、更加自然、更加富有藝術美感的存在,在一草一木之間盡顯自然美感的韻味。
  • 水彩藝術分享|水彩畫家美麗的暈染專注水彩帶來意境水彩作品欣賞
    水彩畫家Sumiyo Toribe的水彩作品中言簡意賅地繪畫語言,但用畫風溫暖豐富了繪畫語言,具有玩轉色彩的動態美感。暈染出來的作品形似而神似,蒲公英花瓣迎風起舞,美在飄逸。Sumiyo Toribe的水彩作品中,顏色色彩感極具透明,在整體畫面的明暗變化中,藉助於水的流動在表現。
  • 用丙烯顏料描繪都市的街角如彩繪作品般散發光芒~新加坡藝術家
    他的水彩繪畫風格輕盈中滲透著技巧,整體感覺如一個少女般光彩照人、容光煥發,色彩的明快並不是主題,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才是深受人們喜歡的關鍵。如果你沒有聽說過 Tia Kee Woon這位畫家,但是好多人聽說過有一位專用丙烯顏料繪畫水彩畫的畫家,丙烯顏料和水彩顏料都是用水來稀釋作畫,但丙烯顏料一般都為膏狀,比較容易幹,所以需要畫家下筆必須快,防止顏料幹在筆上。丙烯顏料幹後變硬,仿佛表面有一層薄膜,可以用水擦拭。
  • 一組超有質感的水彩風景畫,唯美夢幻的畫面,讓你陶醉到無法自拔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組讓人著迷的水彩風景作品,出自保加利亞 水彩畫家 Veneta Docheva。Veneta Docheva的畫作也早已聞名,曾參加過很多的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Veneta Docheva對水彩風景情有獨鍾,她的畫面給人的感覺十分溫柔和靈動。她以水彩為媒介,通過自己嫻熟的畫功將一幅幅美景記錄在畫紙上。
  • 水彩畫家李萍作品欣賞
    1998_2002年就讀於西安美術學院2002年任教於西安美院水彩專業2004-2005年赴巴黎美術學院進行學習陝西省美協水彩藝委會委員西安市美協水彩粉畫藝委會秘書長聯展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全國美展和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等展覽並獲獎參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及臺灣等地進行學術型展覽《女版畫家》 31 × 23 cm《女性肖像速寫》 31 × 23
  • 水彩畫家陳希旦:水彩畫容易學但難學精(圖)
    當時,水彩畫從上海土山灣一帶由英國傳教士傳入。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解放前後的上海成了中國水彩畫的集中地,全國優秀的水彩畫家幾乎都在上海。  水彩畫最早在歐洲誕生時,是為單純的視覺審美欣賞,抒發的是畫家的情感。過去稱水彩畫是輕音樂,油畫是交響樂。文革時期,水彩畫被認為不能直接為政治服務,而遭到了批判,水彩畫在中國的發展因此中斷。
  • 姜竹松:用水彩渲染出了藝術家的性情世界
    溫暖的細節和腦海中的橡皮擦第一次看到姜竹松教授的這些碎片般的畫作,我的心裡竟有一絲暖暖的感動。這些姜竹松在域外旅行或生活中留下的點滴記錄,猶如生活中一些溫暖而細碎的細節,從時光的縫隙裡一閃而過,卻沒有被腦海中遺忘的橡皮擦抹掉。
  • JP水彩畫家Yutaka Murakami:貓系列作品欣賞
    日本京都畫家村上豊(Yutaka Murakami),喜歡畫風景和小動物,他的作品中,貓系列最受歡迎他筆下的貓生動、靈氣、安逸。村上豊的水彩畫題材很多。結合水彩和中國畫畫法。表現出貓可愛調皮的性格和毛絨絨的質感!
  • 帶你欣賞風景水彩的魅力,生活可以如此鮮活富有生機|水彩作品
    ▼水彩畫家大衛.豪厄爾水彩作品賞析,帶你欣賞風景水彩的魅力,生活可以如此鮮活富有生機。▼大衛.豪厄爾以繪畫水彩風景作品為目標,他的繪畫作品風景十分生動富有鮮活的氣息,水潤感極強,超強的視覺透視感將景色拉伸漸遠。大衛.豪厄爾是一位專研水彩畫著色方法的藝術家,他的水彩風景畫水潤效果極具空氣感,以暖色調打底最終烘託整體的光感藝術氛圍。
  • 油畫的色彩與光線,野獸派馬蒂斯如何對蘇格蘭繪畫藝術的影響
    它的來源由來已久,1905年野獸派在巴黎展覽,法國先鋒藝術家馬蒂斯的作品對資深色彩畫家的藝術產生了立竿見影的影響,後來被一批年輕的藝術家追隨。「色彩與光:蘇格蘭色彩的藝術及其影響」是霍爾美術館的開創性展覽,可以說,這是第一次在博物館的背景下探索野獸派色彩對年經藝術家的影響。
  • 中外畫家共畫水彩裡的青島之美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中外畫家共畫水彩裡的青島之美&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國際水彩畫家在青島寫生。
  • 日本第一水彩女神撩人的意境之美畫面
    而在小編眼裡,水彩畫是這樣的: 1985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油畫系;同年獲安宅、大橋等獎 1987年完成東京藝術大學研究生學習; 現任武藏野美術大學油畫系講師、嵯峨美術大學客座教授; 她出版的系列水彩畫教程和水彩作品集也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洛特雷克的水彩畫作品
    法國畫家土魯斯-洛特雷克的人物水彩畫作品,這三幅人物水彩畫作品為《賽馬》、《寇希特斯小姐》、《設計玻璃窗》;土魯斯-洛特雷中文全稱為亨利·德·土魯斯-洛特雷克,其英文全名為Henri Marie Raymond de Toulouse-Lautrec-Monfa
  • 藝術家的禮物,馬蒂斯名作復刻版畫「值得收藏」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1869年出生於法國東北部平原的小鎮博安·昂韋爾芒多瓦,是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豪華、寧靜、歡樂》、《生活的歡樂》、《開著的窗戶》、《戴帽的婦人》、《生之喜悅》等等。
  • 美女畫家扮成「美人魚」,自畫「美人魚」畫像,網友:人如其畫
    有一位美女畫家,她不舍美人魚就這樣離開自己的記憶,於是,她試圖用畫筆留住美人魚,她試圖用一幅幅美人魚的畫作,讓被忙碌和煩惱佔據的人們,能再多看一眼陪伴了我們美好童年的美人魚……琳瑟瑞普油畫琳瑟瑞普(Lindsay Rapp)是一位浪漫主義的女畫家,就像很多女生長大後仍然迷戀布娃娃一樣,她的藝術深受童年記憶裡美人魚的影響,大海和美人魚成為了她最愛的創作主題
  • 水彩記憶:讀吳冠中作品裡淡淡的「意」趣
    最近看到吳冠中先生的一組水彩寫生,幾乎都是其成大名前的作品。都很寫實,在「實」中還融入了淡淡的「意」趣。那時的吳冠中,油畫與彩墨的創作都未達巔峰,水彩寫生雖然精彩,但未必有多少人去關注。其中有幾幅北京風景的寫生,畫的都是我十分熟悉的地方。 第一幅是鐘樓。
  • 國際知名畫家來邯分享「水彩人生」
    11月9日上午,當代國際水彩畫大師、澳大利亞著名畫家「水彩人生——約瑟夫大型個人畫展」在邯鄲韓玉臣美術館開幕。展覽陳列在美術館4號展廳,展期將持續至12月3日,免費向大眾開放。開幕式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邯鄲市美術界、書法界人士及廣大美術愛好者等,約300餘人齊聚一堂。從澳大利亞遠道而來的約瑟夫,現場和大家分享了他40年來從事水彩畫創作的心路歷程,並稱此次展覽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也是他在全球舉辦的最大規模的一次展覽。
  • 天才畫家傑昂Joan的簡介以及藝術特點、成就和作品賞析
    早期深受梵谷和主體派的影響,作品呈明顯的具象,乾巴巴的素描、生硬的分面和明亮而乏力的色彩。但是米羅的秉性、直覺,具有根本的反理性主義。他生來就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本能地反對一切傳統、一切對自然和博物館的迷信,於是他參加了達達主義藝術運動。
  • 日本水彩畫家星野木綿水彩畫分享~將最美的時光永遠停留在紙上
    最美的時光分享最美的藝術~日本水彩畫家星野木綿水彩畫日本的水彩畫受西方影響,但也有一批優秀的水彩畫家,如:永山裕子、石井柏亭、春崎陽子夫妻等,他們在繪畫的同時也將文化的博大精深滋潤著水彩藝術這片文化土壤。
  • 水彩拼貼畫,張張美翻路人,看完想扔掉畫筆
    不知道小朋友們有沒有玩過水彩剪貼畫呢?這些插畫由水彩繪製後,再用剪刀剪出,最後將這些「碎片」拼貼成一幅幅有立體和空間感效果的風景插畫。>剪貼畫有取材容易、製作方便、變化多樣等特點,是一種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工藝美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