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6月19日電 隨著人們對肺部檢查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被篩查出有肺結節。肺結節就是肺癌嗎?肺結節該如何治療?在疫情期間,這讓很多人心生恐懼和疑惑。還有些人長期咳嗽氣短卻因疫情緣故遲遲不敢就醫,以及一些肺癌術後患者耽誤了複查時間,出現了背痛等症狀,擔心是復發轉移了,遇到這些情況該怎麼辦?哈醫大二院胸外科二病房主任徐廣全教授為疫情期間出現肺部不適的患者解難題、支妙招,全面解釋了肺癌的「前因後果」。
徐廣全教授介紹,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惡性腫瘤之首,被稱為「群癌之首」,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疫情期間,很多人因篩查出肺部小結節而恐慌。肺結節是一類肺部疾病的統稱,有可能是良性病變,如炎性假瘤、錯構瘤、結核球等,但也有可能是癌前病變甚至是肺癌,如不典型增生或早期貼壁生長的癌症。雖然肺結節並不等於早期肺癌,但是也要充分重視起來,目前可以通過醫院線上門診進行諮詢,以及線上預約掛號就診。
哈醫大二院胸外科二病房主任徐廣全教授(左)和張天擇主治醫師(右)進行查房。
徐廣全教授強調,絕不可輕視體檢時無意發現的肺結節。當結節直徑≤4mm者,可在醫生評估後決定是否需要隨訪;直徑在4-6mm者應在12個月重新評估,如無變化,其後轉為常規年度隨訪;結節直徑6-8mm者應在6-12個月之間隨訪,如未發生變化,則在18-24個月之間再次隨訪,其後轉為常規年度檢查。不明原因結節直徑gt;8mm者,建議在3-6個月、9-12個月及18-24個月進行薄層、低劑量螺旋CT掃描。需注意的是定期CT掃描結果應與以前所有的掃描結果對比,尤其是最初的CT掃描,是很重要的診斷依據。目前可以通過網上預約掛號來進行複查。
肺部小結節的臨床診治比較複雜,有條件者可酌情進行腫瘤標記物檢查,為肺結節診斷和鑑別診斷提供參考依據。
哈醫大二院胸外科二病房主任徐廣全教授(右)為患者進行胸腔鏡手術。
徐廣全教授表示,被診斷肺結節不需要過度恐懼擔憂,大部分肺結節定期複查即可,需要手術的患者大部分在接受微創手術後,愈後效果可觀。並且,肺結節術後一般不需要化療,建議進行基因檢測,進一步判斷病理組織,從而精準用藥,服用只作用於腫瘤的靶向藥物,副作用小。
肺癌的「前因」
1、這些人要引起重視,小心被肺癌「盯上」
我國肺癌高危人群定義為年齡在40歲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
(1)吸菸≥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經吸菸≥20包年(或400年支),戒菸時間lt;15年;
(2)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3)合併慢阻肺、瀰漫性肺纖維化或既往有肺結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以上肺癌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以早期診斷肺癌。
哈醫大二院微信預約掛號平臺。
2、早期肺癌的四個信號
(1)咳嗽:雖不是肺癌特有的症狀,但通常是首發症狀和初期信號,如果是頑固性、刺激性乾咳,經抗炎治療1-2周症狀仍無改善時,應引起高度重視。有時腫瘤破壞氣道血管,咳嗽時痰中帶血,更進一步提示了腫瘤的可能。
(2)聲音嘶啞:腫瘤在發展過程中一旦壓迫到喉返神經,就會導致聲音變得嘶啞。
(3)胸悶氣短:隨著癌腫不斷發展,患者在早中期階段會出現胸悶氣短、肺活量下降等多個表現,特別是在運動時有明顯氣短感。
(4)發熱:有些腫瘤會阻塞氣道,導致阻塞性肺炎,這時患者會發熱。腫瘤不根除,阻塞就會持續存在。
徐廣全教授提醒,肺癌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1次體檢篩查,尤其是40歲以上的男女菸民。出現以上症狀,要引起重視,在疫情期間可以通過醫院網上門診進行線上諮詢,需要進一步檢查時可在網上預約掛號,到醫院進行低劑量螺旋CT和相關腫瘤標誌物篩查,早發現早篩查,才能有效預防腫瘤的發生。
肺癌的「後果」
一旦被確診為肺癌,就應立即接受專業規範治療。在肺癌治療方面,根據腫瘤的分型和分期,採用的治療方式有所不同,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方式。其中,外科手術治療是肺癌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1、什麼樣的肺癌可以外科手術?
肺癌的外科手術治療決定於肺癌的臨床分期和組織學檢查,以及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態,心肺功能是否正常。作為一種局部治療的手段,只有肺癌仍處在局部沒有發生擴散時,外科手術才能發揮最有效的作用。
徐廣全教授強調,一旦被診斷為肺癌,不要急於盲目手術治療,進行正確的臨床分期,以此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範化診療方案。
哈醫大二院線上諮詢平臺。
2、手術如何選擇,開胸還是微創?
徐廣全教授介紹,不論是微創還是開胸手術,其目的和效果是一樣的,即最大限度達到切除腫瘤並保留健康肺組織。微創手術在肺癌手術中的比例持續升高。隨著技術進步,很多以前認為微創手術的禁忌症也可以通過微創技術實現。開胸手術仍然是肺部手術的經典方式,也是難度大或風險高的病例首選治療方式。因此,手術方式的選擇,要根據自身情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
3、肺癌手術的治癒率是怎樣的?
早期肺癌如果能達到根治性切除者,愈後非常可觀。中期肺癌術後配合輔助放化療愈後一般較好。因此徐廣全教授提倡早發現早治療,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體檢。
4、肺癌術後應注意什麼?術後背痛該怎麼辦?如何隨訪?
在圍手術期,即術後住院的患者需要根據醫護人員指導進行排痰、適當活動及營養支持,進行適度的呼吸肌功能鍛鍊,比如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能夠提高患者肺功能。在康復出院後,可以適當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拳、上下樓梯等運動。
有部分肺癌患者在術後會出現背痛的情況,這可能是正常的術後肌肉牽扯引發的疼痛,可以選擇烤電理療、局部熱敷配合扶他林軟膏。如果未按時複查出現了腰痛或胯痛,則少數人可能出現骨轉移,需要及時就診。所以,肺癌術後複查隨訪是十分關鍵重要的,術後如果病情平穩且早期達到根治效果的患者,一般建議術後2-3個月首次複查,需要進行胸部CT及血液相關檢驗,術後第二年,每半年複查一次,以後每年複查一次。定期隨訪檢查最少應持續五年以上。
徐廣全教授表示,肺癌雖然被稱為惡性腫瘤中的「頭號殺手」,但肺癌是可防可治的,定期體檢,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是非常必要的。預防肺癌最重要的就是要戒菸、遠離菸草,不要在經過長期吸菸的室內空間中逗留或者生活;其次要堅持鍛鍊,可以提高肺功能,增強免疫力;還要少吃垃圾食品,像醃製、煙燻、黴變、高脂肪的食物,因富含多種致癌物,會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此外,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戒菸戒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開窗通風,保證規律作息,不熬夜。(焦洋、李華虹、曹玥)
圖片由哈醫大二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