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隊員在金銀潭醫院查房。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當國歌響起時,在武漢的點點滴滴就浮現在眼前。」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援武漢重症醫療隊隊長劉雲說,國歌精神時刻激勵著隊員們為人民築起一道「新的長城」,並肩打贏這一場抗疫硬仗。
馳援武漢61天,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204名隊員,始終在疫情的「風暴中心」與時間賽跑、和死神較勁,為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建章立制,兩小時內接管病區床位全部收滿
「隊伍都到齊了,整建制接管病區,誰能先上?」
「我們先上!」2月14日上午,武漢市第一醫院召開會議,劉雲第一個請戰。根據部署,他們要在當日下午4點全面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監護病區61張床位。
時間緊、任務重,劉雲敢於請戰的背後,是醫療隊一落地就爭分奪秒進行各項準備工作,以及第一時間建章立制確立工作規範。
14日凌晨3時,醫療隊剛剛到達酒店,就迅速建立下設11個黨小組的臨時黨支部,並通過結對子的方式覆蓋到所有醫務人員。同時,醫療、護理、感控管理、物資保障等10個工作組各司其職,為救治工作奠定組織基礎。
既要「打勝仗」,又要「零感染」,怎麼辦?
自接到任務,劉雲就嚴格督查隊員們練習穿脫隔離衣:「自己都不能防護好,怎麼保證患者的救治?」醫療隊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又專門對首批進入病區的16名醫生、24名護士強化感控培訓。
14日下午4時,第一批醫務人員進入病區,不到一小時就收治了40多名患者,短短兩小時全部收滿。
根據「應收盡收、不漏一人」原則,病區打破平時限制,以最快速度收治患者。醫療隊制定了「52條家規」,明確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只有嚴格訓練才能帶出合格隊伍,只有合格隊伍才能打贏硬仗。」劉雲說。
醫術精良,創新多種診療手段
醫療隊接管後不久,一名67歲的女性重症患者轉入,一系列治療後,病情仍然持續惡化。與醫院本部遠程視頻會診時,專家組指出必須先緊急進行深靜脈置管,進行中心靜脈壓的監測,評估患者血容量。
這樣的操作往常必須在超聲引導下進行,但時間緊急、條件受限,醫療隊隊員、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喬莉果斷上前:「我來!」她將患者頭部轉向左側,用左手食指、中指在患者右頸部尋找血管穿刺部位,眼睛距離患者口鼻僅有10釐米……不到1分鐘,穿刺成功,「生命通道」打開了!
「重症病房的患者一旦病情惡化,還可以轉送到這裡。但重症監護病房是最後兜底的,我們沒有退路,必須全力以赴!」喬莉說。面對救治難題,隊員們憑藉成熟的醫療技術、過硬的心理素質,一次次掰開死神的手將病人硬往回拽。
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唐金海介紹,援武漢重症醫療隊是全省規模最大、配置最高、實力最強的醫療隊之一,涉及重症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急診醫學科、感染病科等多學科的王牌班底,其中重症醫學科醫務人數達到該科總人數的80%。
「俯臥位通氣操作難度大,我們自創了『三明治翻身法』,將患者從頭到腳包裹在兩層床單裡,再合力翻身。」醫療隊醫療組組長、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齊栩介紹,醫療隊還創新總結了一系列操作規程,提供診療標準化實施方案。
人文關懷,讓患者不再孤單
「有次治療忙完後,一位80歲的老爺爺在紙上寫下『我愛你』,中間是一個愛心!」醫療隊隊員、江蘇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鄧飛說,那是最開心的一天。
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隊員們在治療中注重人文關懷,讓患者更有信心地接受治療。
「除了日常醫療護理,很多生活細節都需要照護。」鄧飛介紹,患者常會感到焦慮孤獨,把手機放在枕邊會更有安全感;使用呼吸機的病人容易乾燥,做加熱溼化會感覺舒適;有些病人怕冷,就為他們準備好電熱毯。
與治身體上的病同樣重要的,還有精神上的關愛。「有位患者擔心住在同一層的老伴。醫務人員會在上班前用手機錄下她老伴的視頻,一接班就放給她看。病人心裡踏實了,更加積極配合治療。」醫療隊隊員、江蘇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金海說。
3月23日,圓滿完成整建制接管救治任務後,醫療隊又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接管該院南樓六、七層兩個重症監護病區。4月6日,又全面接管了三個重症病區全部危重症患者,為抗擊疫情、救治病患做出了突出貢獻。
醫療隊就重點項目與金銀潭醫院全面交接,從管理、醫療、護理、院感、康復等各個方面和相關部門交流經驗。「希望能和武漢分享更多江蘇經驗,留下一支撤不走的醫療隊。」劉雲說。
■短評
硬核隊伍,硬在哪裡
首戰市一院、轉戰金銀潭,重症不清零、隊伍不撤退——在患者與同行眼中,接管「兜底病區」、挑戰「重症之巔」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是一支敢於啃硬骨頭的硬核隊伍。
硬核隊伍,硬在哪裡?
硬在規章制度。面對抗疫這一特殊任務,200多人的龐大隊伍必須實行有效管理。醫療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制度並嚴格落實,保證了隊伍安全、工作高效。
硬在文化引領。救治過程挑戰多、壓力大,醫療隊制定隊徽、隊歌、隊訓,團結隊伍、溫暖人心;開展心理疏導、生日會等文體活動,排解隊員心理壓力。
硬在協同作戰。這不僅是醫療隊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前方和後方的遠程會診,更是醫療隊與受援醫院在管理、技術、感控等方面的共建共享。
一支有戰鬥力的硬核團隊,才敢於在生死之際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為患者築起一道「新的長城」!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