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所有高中生跟家長共同關注的話題。高考對考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考生們正在積極備戰著。備戰不是說只是提高自身能力,除此之外,在學習之餘,有心的學生會查看高考的相關事宜,以期望達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目的。在查看相關事宜的時候,學生們會發現高考跟平時的考試區別太大了,尤其是在一些細節上。
比如,每科考試結束後,監考老師都會把草稿紙收走。收走的原因想必很多學生都能想到,無非就是三個,一是怕學生核對答案,影響考試的心情;二是怕學生傳閱答案,確保高考的公平性;三是作為證據,方便學生核對成績。除了草稿紙以外,學生們還會發現高考考場座位編排大有學問;高考試卷,自己跟前後桌的是不一樣的。下面,老師就給大家揭秘一下:高考考場座位如何編排?為何你跟前後桌試卷不一樣?
高考考場編排三原則
1. 地域原則
按照高考報名的地區,將考生安排在報名所在縣區,防止人員大規模流動,儘量給高考生提供住行方面的便利。
2. 三同原則
三同原則主要針對的是同一考場。一同說的是同一考場的考生均為同一民族試卷。如果是普通漢語卷那都是普通漢語卷,蒙語卷就都是蒙語卷;二同說的是同一考場的考生都為同一外語語種,英語就是英語,日語就是日語,之前的時候只有英語,但是今年有英語、日語、德語、法語四種;三同說的是同一考場的考生都為同一科類,比如藝術文、藝術理、普通文史、普通理工等。
3. 隨機原則
隨機原則主要針對的是同一考區。具體指的是同一考區的考生座位號、考場號由電腦隨機產生。一旦產生電腦立刻拷貝封存,然後教育廳直屬機關紀委、考試院監察室會備份原始數據,任何人無權幹預更改。
很多考生都清楚,高考同一考場當中,試卷結構是不盡相同的。也就是說你跟前後桌、左右桌的試卷結構不同,答案也是不同的。如果你跟他們選的答案一模一樣,那麼你們的分數肯定是天差地別的。這樣做的目的大家都清楚,為的就是防止學生作弊,所以高考試卷才採用這種錯位編排法。那麼具體是怎樣實施的呢?
(1)題號錯位法
這種方法很容易理解,就是將不強調難易程度的題目打亂先後次序,前後錯位排列。比如原先的題號次序是1、2、3、4,正確答案的選項是D、C、B、A,當把題號次序改為4、1、2、3的時候,正確答案的選項則變為A、D、C、B了。所以兩份試卷當中,題號相同,答案卻不同。
(2)選項錯位法
這種方法也不難理解,就是將不能打亂先後次序的題目進行答案選項的錯位。也就是說同一道題,把A選項的內容換成B選項的內容,B選項的內容換成C選項的內容,像英語聽力還有有明顯先易後難特徵的數理化試卷採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3)排版錯位法
排版錯位法從字面意思上我們就可以理解,就是將試卷當中非選擇題的位置進行排版錯位。在電腦當中編排過文章並且列印過的人都知道,同一篇文章,由於字體大小、字間距、行距等的不同,列印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排版錯位法也是高考試卷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