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兒童節,首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之所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當然是為了提醒大家關愛兒童。可是到底應該怎麼做,才算是對兒童最好的關愛呢?我不禁想起春晚上曾經出現的一首兒歌:「大人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可是我卻不明白,愛是什麼。」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當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物質上的滿足,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寵溺。既要考慮到現在,又要考慮到未來。在這所有的方式裡面,有一種愛是我到現在也沒法接受的:那就是所謂的苦難教育。大家都學過一篇古文,叫《觸龍說趙太后》,裡面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讓他以後少受點兒罪,寧可現在讓他多吃點兒苦。
如果說非要再找出一種愛,能夠和「苦難教育」相媲美,我想那就只有「謊言教育」了。父母總覺得孩子什麼也不懂,或者說總擔心孩子什麼都懂,所以對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卻也是總用謊言來遮蓋。父母最常撒謊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問「我是從哪兒來的」,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一直都在與時俱進,以前是垃圾桶撿的,現在是充話費送的。父母欺騙孩子,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不相信孩子。然後通過說謊的方式,慢慢讓孩子也不再相信父母。
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就應該把他們當大人一樣,給予最起碼的尊重和信任。與此同時,父母也要努力成為,孩子眼中值得信任的人。要想取得孩子的信任,第一當然是不說謊話,第二還要說到做到。答應孩子的事兒,無論多麼困難,都要努力做到,不能讓孩子對你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不能讓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養成「說過的話可以不算」的壞習慣。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曾子。曾子不但對父母很孝順,而且對孩子也很慈祥。話說有一天早上,曾子和妻子要去趕大集,兒子知道以後,大哭大鬧著也要去。妻子為了穩住兒子,就對他許下一個諾言:「你要是乖乖在家呆著,爸媽回來就殺豬給你吃。」孩子聽了這話,果然就乖乖地在家呆著了。
過了很長時間,曾子和妻子從集市趕回來。曾子二話不說,到廚房拿來刀就去殺豬。妻子非常詫異地說:「你幹什麼呀?我剛才說殺豬是為了哄孩子,你還真捨得把豬殺了啊?」曾子一本正經地對妻子說:「做人呢,一定要講信用,在孩子面前更不能違約。我當然知道豬很貴,但是我更知道,孩子自身的道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都比豬肉要貴重得多呀。」
這就是曾子殺豬的著名故事,希望能給各位父母一點啟示。我自己現在也為人父母,我雖然時時提醒自己,不能對孩子過於溺愛,不過同時也堅持認為,不能人為給孩子製造苦難。另外,我希望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能夠信任和尊重孩子,同時也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我認為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今天的內容到這就結束了。你小時候,父母是怎樣愛你的?你現在,或者以後,又會怎麼愛你的孩子呢?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我是「文勝則史」,喜歡我,就點個關注吧!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