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傳奇父親:一個平行班孩子創造的高考神話(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2020-10-22 高中生家長圈


小編說

這是一篇來自家長100論壇的經典好文。作者為樹樹繁花,是原武漢二中家長。

當他無意中聽說,本校一個平行班家長的孩子創造了高考神話時,他的第一個念頭是:「我一定要找到這位孩子的父親,向他取經。」

於是,才有了這場「父親與父親之間的對話」,才有了這篇感動了上萬家長的長文。每每讀起,都讓人充滿力量,以此共勉。


不少人熱衷向成功家長取「經」,可回歸家庭,自己還是那個自己,孩子還是那個孩子。所以,聽是重要的,但是沒有聽過之後的思考和踐行,聽,也是白聽。

我去採訪這個「傳奇父親」,初衷在於,我聽到一個平行班的孩子創造了高考神話時,內心十分觸動。因為我的孩子正跌宕在分數的波峰浪谷之間,積聚了越來越多的懊惱。而我也開始有些焦慮,倒不完全因為分數本身,而是孩子日益表現出的信心缺失。


面對無法追趕的同班同學,我那些曾經很有效的疏導工作在他那裡慢慢失效,所以我也在思考如何幫助孩子,也意識到我需要一些智慧,去幫助孩子在高考這場攻堅戰中,制定周密的戰略。


而這位學長也是一位傳說中愛分享的人,於是我動了念頭:與當事人直接對話,探問根源。由此,我們之間開始了對話。


認識他以前,他是我們心中一個傳奇;認識他以後,他是我們心中一個有力量的父親。


一  這是一場馬拉松


下面是他提供的高中三年各學期期末成績單:


高一分班考368名,上學期期末303名,下學期期末238名。高二上學期48名,高二下學期85名。高三9月起點考102名,11月聯考90名,元月聯考40名,2月調考3名,4月考10名,高考:前10名。


細看這張成績表,發現幾點信息:

1、起點不高,絕非牛伢。

2、高二逆轉,但有起伏。

3、高三穩定,終入佳境。


我最感興趣的是,高二,從238名到48名,是什麼成就了此般飛躍?


他的回答:信心和目標。


在2中三年,身邊的牛伢太多了,在一次次打擊之中,我們忘掉了:身邊是一群神馬人,忘掉了這個群體本身就很強大。實際上,放在全市甚至更大範圍內,我們學校都是強悍的。


所以,我告訴兒子:要相信自己,能進來2中,說明你的能力在整個社會高中裡,應該是屬於上乘了。要相信經過2中3年訓練,自己的學習能力會不斷提高。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他們當時的情況,在平行班都排在10幾名,不可能沒有壓力,所以他一直把信心建立放在首位。


兒子當然有鬱悶的時候,我不反駁。只問班上(注:不是年級)最高分是多少,然後比較孩子的差距,跟他說:這樣,你比第一名差不了多少分,也就幾十分的距離!兒子當時就說:幾十分還不多啊!趕不上!我說:那好,我們不和別人玩,只和自己比,下次考試你每科比這次多5分可不可以?兒子沒有說話,我說如果多5分沒有把握,多3分怎麼樣?多一分也可以啊!


兒子笑起來了,只多1分、3分,太小瞧我了撒!我說真的,只要每科多3分就可以了!我讓兒子自己算算,每科多3分,就多了18分,18分排名可以前進多少名!        

這段話特別讓我感動。很多時候,家長們面對孩子的分差,說的是:怎麼比別個差了幾十分,這多?而他說的是:不多,才幾十分。前者讓孩子看到差距,後者讓孩子看到希望。前者給孩子施壓,後者給孩子解壓。


現階段始終只跟自己比,每次進步1-3分,這個目標摸得著,很容易達到!千萬別動不動就要孩子進步幾十分,那個目標太難了!誰都有畏難思想的!功夫練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超越他人!


但是我也有一個疑問,假如說我的孩子高一還多少有些漫不經心的話,高二卻是自覺了好多。為什麼幾次周練下來仍然不見進步呢?

他的回答:」成績的上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量的積累到一定階段才會發生質變。我從兒子進入高中後就給他講長跑的戰術。


100米跑是完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但一萬米長跑結果不由起跑線決定!這是一場馬拉松,如果用短跑的方式要求孩子跑,這是錯誤的。


二  按部就班跟著走


的確,跟大多數家長一樣,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一個學期下來,年級排名咋就從238到了48呢?這個飛躍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他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


有人問鄧小平:二萬五千裡長徵那麼苦,你小小年紀是如何走過的?鄧回答:跟著走。


「跟著走」,意思是緊跟大部隊。聽起來簡單三個字,可是在2中一年,深感教學進度快難度高,不少孩子也努力了認真了,仍然學不會,只好去培優。這樣的「跟」可行嗎?


實話實說,我們沒有時間培優。兒子說過,學校的老師都很有實力,為什麼要去找外面的老師教?再說,作業完成需要時間,根本不可能再上培優班。


對於我們來說,「跟」就是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平行班,不少學生為了完成作業有幾種方式:一是抄襲,這種情況基本上屬於自我放棄,只是孩子們不一定意識到。二是上這科做那科,比如物理課上做數學、數學課上做化學等等,就是想早點做完,回家後早點休息,其結果是老師講的要點完全沒聽到。我兒子的做法是上課堅決不做作業,利用自習課以及晚上回家後再做,哪怕再晚也要完成當天所有的科目。


 2中的作業相比其他學校不算多,只是作為非牛伢,總會遇到作業不會做的情況,這不是熬夜就能解決的問題。孩子多半會期待第二天老師講解,如果老師沒講,有些同學可能就此放下來了;有些同學可能先記下來,等待期中或期末考試前一併解決;還有些同學則是寄希望將來學深一點以後,自然會懂。這些方法是否可取?


在我看來,這是堅決不行的,問題越積越多,最後連自己都沒有信心去解決了。作業當中有不會做的題目,那就是自己的軟肋,是千方百計都要搞懂搞會的。該怎麼搞?自己苕想不是辦法,既耽誤時間又不一定有結果,而我這個父親也早就搞不懂他的功課,所以我告訴兒子的方法是:把難題交給老師,讓老師先解出步驟,自己再聽再學。這就要求兒子臉皮要「厚」,不恥下問。


「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不懂就問」,這幾條都是早在孩子們成為小學生的那一天就知道的要求,不過很少有同學真正做到,尤其是艱苦的高中三年,要讓「好問」成為習慣,甚至到最後,是老師主動來找學生探討問題,這就更不易了。所以每一個突破學習難關、抵達自己彼岸的孩子,絕不是無緣無故的。

關於作業,我還有個問題:「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是否還需要做些額外的題目?」我知道有些同學,特別是成績好的,買了些學校要求以外的教輔書在做,有沒有用?

他的回答是,營養學裡有一句話叫做「此人之肉,他人之毒」。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牛伢們做校外課輔,是因為他需要,而我們不是牛伢,我們需要的是紮實的基礎,是把每次錯的知識點搞懂搞會。還是那句話,只和自己比,不用看別人!


兒子做的全部都是學校安排的內容,每天很認真很認真完成。至於其他孩子有沒有做學校以外的教輔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每天兒子做完學校作業已經很晚,根本沒有時間再搞其他。

談話進行到這裡,心裡特別感慨,如果說他們創造高考奇蹟有何奧秘的話,「腳踏實地」絕對是關鍵原因。三年中,由於成績的逐步閃亮,學校不止一次徵求他們意見,是否調往高分班?他的孩子每次毫不猶豫拒絕。


說起來就是這樣簡單,按部就班跟著大部隊往前走,3年1095天,心無旁騖,在教與學兩方面,始終如—相信學校、相信老師、相信自己。


三  有內需才有熱情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會是奴隸,應該是一批歡樂的自由人」。最早提出這個結論的,是距今400多年前的一個鐘錶匠塔布克,他根據鐘錶製造過程,判斷:金字塔這麼大的工程,建造卻如此精細,不可能是一群有懈怠行為與對抗思想的人建造,而一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才能讓金字塔的巨石之間「連一根刀片都插不進去」。


 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通過發掘考證,宣布金字塔是由當地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建造的,而非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所記載的,由30萬奴隸所建造。


 這篇文章是我很久以前在《讀者》上看到的,文中一段話感觸猶深:在過分指導和嚴格監管的地方,很難有奇蹟發生,因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諧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到最佳水平。


下面的對話,就以此為引言,圍繞學習動力而展開。 


有時候,我會忍不住聯想,高中學習是不是有點類似金字塔工程?那麼艱辛漫長,層層堆坡砌石,中間任何環節都不可以省略。這般的浩繁複雜,我們的孩子如何才能經受住考驗和磨礪?


他的回答:我兒子從高2開始就沒有在12點半前睡過覺,我說多了,催他早睡他還很不高興,這點我也沒有辦法,他自己說的:想出成績必須付出,因為自己不是天才。這麼說就是他自己要學。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細劃一下他的時間表?從一個側面,更直觀看下從青蛙到牛蛙,這之間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孩子每天早上6點20起床,晚上睡覺時間剛才說過了,差不多都是12點半。平時晚上放學回來後,洗澡、吃東西,大概在21:40-22點開始做作業,周六回來後我要求兒子打電腦遊戲。周日上午我不喊他起床,讓他睡到自然醒。中午吃飯後兒子自己去老師家裡練古典吉他2小時,之後去青少年宮找教練打一個半小時桌球,回家後洗澡吃飯,晚上7點開始做周六、日的作業。

這張時間表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不見得要照搬,因為每個孩子習慣不同。比如我的孩子超過11點肯定熬不下去了。我想請教的是,孩子的「自覺」從何而來?天天作業那麼晚,會不會覺得很「苦」?


他的回答:孩子自己有需求就會主動去學。我孩子的目標是8校,這就是他的內需。


有內需就會有熱情。當然,這個目標也是動態的,象一開始那樣的成績,我想的就是盡最大努力能進武大、華科就很好了。前面也說過,給孩子一個夠得著的目標,時刻讓孩子看到希望,不求一步跨越但求小步超越。這當中我們不迴避問題,孩子的成績在高2那次躍上48名以後,並未一路上攻,而是不止一次出現較大起伏,這時候我要做的就是疏導孩子焦慮的情緒,同時不迴避問題,每次都用積極的思維方式,站在積極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當然,高考畢竟不是個簡單的技術活,不是光靠拼時間拼體力就可以達到圓滿,一定要講效率講方法,而這個方法就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嘗試、不斷總結而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管出現什麼情況,一旦目標明確,計劃制定,就要不折不扣堅決執行。


說到這裡,倒讓我想起王金戰的一段話:學習就是這樣,一開始有一個朦朦朧朧的目標,在這種目標的引導下,你努力了,奮鬥了。而一旦你一頭扎進學習裡,那裡的世界一定是鮮花爛漫,靈光閃爍,一派至真至美的景象。


不過,我們也都知道,一個孩子的個性形成往往跟他的成長背景密切相關,不可能是高中的時候突然就成這樣或者那樣。我的問題是,在高一的低位時,除了家長一直鼓勵和陪伴,孩子自身的個性為他後來的起飛起到多大作用?


他的回答:兒子小的時候,我就經常帶他遊泳、打球,運動的過程就可以培養孩子不服輸、不放棄。到了高中,學習上仍然是這樣,不管在哪個名次,信心不能丟。就象戰士上戰場,可以被打死,絕不能被嚇死,也就是說不能自己先輸掉了信心。


所以兒子的心態一直非常穩定,特別是成績有了起色以後,自信心越來越強,高考時候表現出來那種「捨我其誰」的氣勢,讓人欣慰。


四  挺住將意味著一切

由於高中階段的重要性,加上每周周練排名,你是不是常常處於壓力情境下,有時候會覺得緊張,有時候會感到沮喪?特別是一天天面對孩子學習過程中,那些說了千遍也不改變的問題。


比如「粗心」,明明會做的題卻得不了分。當一張試卷上同時出現幾十分「意外」,你是不是特彆氣惱?而在他們的高中時代,是否也有過這種情況?如果排除考場上心情緊張或者睡眠不足原因,那麼還會有什麼因素阻礙孩子拿分?

對此,他談了自己的看法:這就象我們平時也會出現:想的和說的不一樣的情況。可能是注意力問題。注意力有多方面,上課聽講的注意力、做題時候的注意力等等。要有針對性的訓練。既然已經發現是個老問題,為什麼不想辦法解決?總不能老用 「粗心」為自己丟分找藉口吧?個人建議在這方面要作針對性訓練。針對性訓練不是單純追求做題量,而是要做質,做成功率,成功率上去了再加量。


一個問題長期存在,是不是意味著這個孩子的意志力也有問題?還沒有那種非改不可的決心和毅力。


不要隨便說孩子意志力有問題,要看到並且告訴孩子:今天比昨天努力了,只是現在我們需要找到事半功倍的辦法才行。換個角度找原因,1+1=?這個會不會做錯?


這麼簡單的題肯定不會錯啦,說明還是個熟練問題。以我們的經驗,當一個知識真的學通學透或者說爛熟於心的時候,想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跟孩子相處的過程,出現問題要見招拆招,我發現家長們好象都有一個通病:急。家長急,迫使孩子也急,無形中產生一種巨大的壓力,而且還搞不清楚壓力是來自何方。要知道欲速則不達。

說到家長的「急」,我想起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有兩位媽媽,同在一家公司工作,因為她們的女兒在同校同級,兩位媽媽不知道從什麼開始暗中較勁,發展到後來,在單位裡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兩個人,竟然連話都不互相說。這大概算是一種病態的焦慮症吧。


家長再焦慮,也不要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只要孩子在努力,即使短時間看不到進步,也要按既定的方針堅持下去,時間放長些肯定會進步。當孩子把那些可以得到的分都撿回來的時候,那會是一個了不起的結果。


不能不說,這是我的採訪經歷中,非常愉快和流暢的一場對話。接下來,我和你一樣,在路上。


如果感到艱難,讓我們挺住,挺住將意味著一切。


來源:家長100論壇


2021屆志願填報vip群來了



VIP群服務包括:

1、資料庫查詢
2、免費包郵2021高考手冊
3、VIP群答疑 

(服務僅針對湖北省)


前100名還可領取100元優惠劵

手慢無!

★ ★ ★ ★ ★ ★ ★ 

相關焦點

  • 武漢傳奇父親:一個平行班孩子創造的高考神話!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本文作者是原武漢二中家長。當他無意中聽說,本校一個平行班家長的孩子創造了高考神話時,他的第一個念頭是:「我一定要找到這位孩子的父親,向他取經。」於是,才有了這場「父親與父親之間的對話」,才有了這篇感動了上萬家長的長文。
  • 高考故事丨周業薊——零分數學小學生考上大學創造傳奇
    周業薊——零分數學小學生考上大學創造傳奇幾番聯繫,記者終於聯繫上了一名創造零分科目上大學的傳奇人物。他名叫周業薊,容縣十裡鎮大坡村人,原梧州外貿公司經理,退休後定居廣州陪兒孫。七十年代末期的三年高考,錄取率都是超級低的,「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一語闡釋最貼切,那時考上大學,意味著「幹部身份」,「商品糧戶口」,意味著「鐵飯碗」。那是一個背負著整個家庭命運去奮鬥的年代。在周業薊看來,高考,完全改變了他的命運軌跡。
  • 【家庭教育5】 這些名人寫給孩子的信,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大家都忽視了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家庭教育缺失。家教是什麼?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別人、基本的規矩等等,其實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首先取決於父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但目前中國家長在這方面是嚴重缺失的。把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發揚光大。
  • 高考平行志願
    高考平行志願錄取規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不再補檔」。平行志願投檔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每一批次每一階段院校錄取時,高考總分高的考生先於總分較低的考生投檔;二是每個考生的平行院校志願是有先後順序的,計算機投檔時按考生填報的院校志願順序依次進行檢索;三是平行志願實行「多次模擬,一次投檔」,不補充投檔。
  • 「曾經被譽為高考神話的黃岡中學,不脛而走!如今怎麼樣了呢?」
    曾經的黃岡中學俗稱「高考歷史神話王者一般的存在,現在居然連中國百強高中排名都不見其身影了」。創造過一項項高考傳奇歷史的輝煌。曾經誕生了多次全國高考狀元!黃岡中學每年通過奧賽獲得保送資格的學生基本上都在25人以上……↓↓ 黃岡中學2019年高考成績喜報
  • 2020高考平行志願錄取規則流程-平行志願是怎麼錄取的?
    全國絕大部分省市高考已經實行平行志願(少部分僅中一本實施平行志願),但是很多同學和家長搞不清楚高考平行志願錄取規則流程到底是怎樣的,現在為大家詳細介紹平行志願是怎麼錄取的。高考平行志願錄取規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不再補檔」。
  • 武漢高校本科新生報到:經歷延期高考 如期邁入大學
    中新社武漢9月11日電 題:武漢高校本科新生報到:經歷延期高考 如期邁入大學中新社記者 馬芙蓉隨著老生返校完畢,武漢高校2020級本科新生開始陸續報到。對於經歷延期一個月高考的他們來說,能夠如期踏入大學校門,這個開學季註定難忘。9月11日,武漢大學7242名本科新生到校報到。
  • 為什麼超前學習的孩子後來反而跟不上了?值得所有家長反思!
    在今年四月中旬刷遍朋友圈的一篇關於幼升小時出現的神童簡歷的文章《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簡直讓人瞪目結舌可能大家已經忘記得差不多了,下面是其中一些簡歷的原文截圖:雖然,這些簡歷的內容多半是家長為了增強孩子的競爭力而刻意編撰的,不過這也不得不讓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的超前教育。
  • 平行志願的「平行」與分數清錄取規則的「平行」高考填志願要分清
    關於平行志願的話題已經說了很多年了,但是總還是有不少考生和家長不明白什麼是平行志願。這次在考生家長給我的微信留言裡就出現了這麼一個問題「老師,在專業錄取的時候也有平行志願啊!你怎麼總不說這個問題。」一、平行志願的「平行」目前,所有省份都已經執行高考平行志願了,考生填報志願按平行志願的原則進行填報,填報平行志願時,要注意的基本問題就是:1、要將最喜歡的高校填在最前面(平行志願有順序);2、要將院校志願拉開分數檔次
  • 陽新興國高中高考締造神話 40萬獎金獎勵高三老師
    在26日上午8時30分,興國高中校園彩旗飄揚,歡聲笑語,還隆重地舉行了2020年高考成績發布會。參加發布會的有35位一本生及其家長、校董事會、校委會成員、全體教師、現高一高二學生、初中部全體師生。會場氣勢磅礴,氛圍令人鼓舞。
  • 一清華、一北大,雙胞胎兄弟書寫高考傳奇!他們的成功秘訣何在?
    一清華、一北大,雙胞胎兄弟書寫高考傳奇!他們成功的秘訣何在?一清華、一北大,這對雙胞胎兄弟可以說是再次書寫了高考傳奇,羨煞無數網友。有家長忍不住感慨:又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咋恁優秀?別人家的孩子成功的秘訣何在?
  • 他是龍魂第一高手,三年前遠走異國創造傳奇神話,三年後回歸華夏
    他是龍魂第一高手,三年前遠走異國創造傳奇神話,三年後回歸華夏!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兵王喜愛奧說,讓你看到不一樣的愛恨情仇!《至尊神級兵王》——三土大少簡介:他,龍魂第一高手龍少主,三年前遠走異國,創造傳奇神話,三年後回歸華夏;她,身負家族重擔的傾城女總裁,立誓定要找到兩年前的救命恩人,近在身邊卻渾然不覺。兩人命運何去何從?
  • 家長的切身體會:正是這些原因,西工大附中屢創陝西高考神話
    有人說,這有什麼,不就是生源好嘛,正是聚集了全省最好的優質生源,所以才屢屢創造高考神話。但是,僅僅憑的是優質生源就能屢創不敗神話嗎?顯然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三十多年前,那時的這所學校生源極差,不也創出了自己的高考品牌,最後才不斷吸引優質生源至今嗎?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曾經作為一名該校的家長,憑著自己孩子三年來在這裡的學習經歷和切身感受,具體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是該校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優秀的師資團隊。
  • 所有88個星座:名稱、神話和解釋!(中)
    由於她害怕與父親分享這個消息,Hippe想要躲在山裡。36.Eridanu s或RiverEridanus是源自義大利古希臘河Po的星座名稱,這個星座的名稱與輝騰的故事有關,輝騰太陽神太陽神懇求他的父親駕駛戰車穿越天空。
  • 鄭淵潔小學輟學,他父親的做法值得當下家長學習
    現在的人除了要還房貸以外,還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孩子永遠會讓人頭疼,看著別人的孩子非常成功,家長也會忍不住想要學習,但是那也只是教育上的個例,比如說鄭淵潔就算是小學四年級輟學,也成了故事大王,他的兒子在小學也退學了,現在也有一番成就,他們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 雙胞胎一個上清華一個上北大,這5個小細節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這對雙胞胎兄弟也分享了一些好的學習的習慣,小編總結了5個值得學習的小細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時,我們的家長朋友不妨引導孩子尋找一個學習夥伴。兩個人可以互相監督、互相輔導,這樣在鞏固自己知識的同時兩人都能得到成績的提高。
  • 家長的切身體會:正是這些原因,西工大附中屢創高考不敗神話
    看看該校2020年高考成績:清華北大87個,錄取人數全國第五名,佔陝西全省近40%,華東五校錄取人數佔陝西40%以上,該中學1200名學生,考入985大學的高達961個。有興趣的話,你再往前搜一搜,連續二十多年來,這所學校幾乎年年都領跑著陝西高考的桂冠!有人說,這有什麼,不就是生源好嘛,正是聚集了全省最好的優質生源,所以才屢屢創造高考神話。
  • 語文146分的高考理科狀元,媽媽11年前就開始準備,值得我們學習
    唐楚玥的媽媽日記中透露:11年前她就帶著唐楚玥等幾個孩子來到了武漢大學的校園,那時年幼的唐楚玥就立下了高考考到720分的目標,而今年她的高考成績是725分。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唐楚玥的媽媽從11年前就開始對孩子進行學術薰陶了,在別的孩子都在遊樂場瘋玩,在網絡上放飛自我的時候,唐楚玥的媽媽卻選擇帶她到大學裡去感受學習氛圍,激勵唐楚玥。
  • 微課傳奇楊紅巖:碎片化時代,關鍵是學會高效的碎片化學習
    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是很多人的苦惱,很多人抱怨像微博、微信這樣的工具,原本是想用來打發碎片化的時間,但是漸漸地發現,我們大把的時間反而因為這些APP的存在而更加碎片化。因此現代人必須建立一種時間管理能力——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提高自己。  楊紅巖的靈敏的商業嗅覺告訴他,這是一個值得去思考的問題,這是一個值得去試水的行業,最終的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沒有錯。
  • 一,高中家長的準備工作:平行志願錄取規則
    上期我們講到了高考不是一個時間節點,而是指高中三年的所有努力和準備。既然上高中就是為了高考,那麼就有必要早早地準備起來。今天開始,我與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準備工作,我們看看應該從哪下手,如何幫助孩子做好生涯規劃。我們在參與一個活動或者遊戲的時候,首先要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