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肅談抗戰歌曲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的聲音需要被銘記與傳承"

2020-12-19 山東新聞網

「在中國音樂史上,從沒有一個時期像抗戰時一樣,用歌聲把全中國人民的心貼得那麼近,更用歌聲激發出奔湧不息的民族精神、譜寫出全民族的戰歌。它們永遠是人心所向,永遠是時代的強音。」已屆耄耋之年的閻肅激動不已。

   

  冼星海在指揮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合唱隊排練《黃河大合唱》。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86歲了,工作表依舊排得滿滿的。記者致電想採訪,老人一肚子「委屈」,「我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你們老把我當30歲的人來用」。

  可一聽到談的是抗戰歌聲,精神立馬抖擻。這位從抗戰炮火中走來的老文藝工作者愛唱歌,尤愛抗戰經典,採訪中更是歌聲不斷:從「爹娘啊,爹娘啊。什麼時候,才能歡聚一堂?!」的悲情《松花江上》,「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裡,遊擊健兒逞英豪!」的雄壯《黃河大合唱》,一直唱到「好音從天降,欣喜若狂。嘗夠了流離滋味,準備回故鄉」的激越《還鄉行》。

  「在中國音樂史上,從沒有一個時期像抗戰時一樣,用歌聲把全中國人民的心貼得那麼近,更用歌聲激發出奔湧不息的民族精神、譜寫出全民族的戰歌。它們永遠是人心所向,永遠是時代的強音。」已屆耄耋之年的閻肅激動不已。

  這些深植於歷史之中的金石之聲,曾被毛澤東主席讚譽為「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彼時國難當頭,響徹中華大地的嘹亮歌聲,喊出了百年來國人面對列強侵略的激憤,更激勵著千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當時全中國音樂創作的高潮就是抗戰歌曲,風格從『悲情』逐漸轉變為『覺醒』。1936年前後,以《松花江上》為代表,歌曲更多地在描述苦難與呻吟。」隔著漫長歲月,重慶中學時的蕭瑟夜晚被閻肅永遠銘記,「十幾個同學圍坐在篝火旁。一個東北的女同學輕聲吟唱《松花江上》,一人和、眾人應,最後一起抱頭痛哭。亡國痛終生難忘,被歌聲激起的家國情懷更是從此深種」。

  但悲傷自憐只是片刻,民族的覺醒隨即怒吼而出。

  「隨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民抗戰,目標一致,『血性』成為主旋律。血性男兒,血性報國!烽火中的時代最強音,是《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經典,張揚著萬眾一心、奮起抗戰的堅強意志,爆發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千百遍哼唱,歌詞旋律早已爛熟於心,閻肅卻依然願意對每個來訪的記者放歌。

  在他眼中,這種傳播就是在致敬:向為寫《黃河大合唱》,在窯洞裡待了一個星期、反覆磋磨的詩人光未然致敬;向一路西行北上,用戰歌喚醒群眾的賀綠汀致敬;更向「熱血」與「忠魂」致敬。

  穿透歲月的力量從何而來?在於淳樸簡練的語言、鏗鏘有力的節奏、高昂激越的旋律。

  「抗戰時期的重慶,青年學生在大街上作抗日宣傳演講,用普通話說的,大意是:日本太壞了,侵略了我們大好河山,霸佔了東四省!(當時還有熱河省)還搶走了煙臺!後來,還有青島!……一個老頭兒剛巧路過,只是遠遠地聽了聽,搖搖頭苦笑而去。回到家裡,老婆問他:『那些青年娃兒講些啥子?』老頭兒答道:『沒球啥子大事,是說哪個董四嫂(東四省),丟了菸袋(煙臺),過後,又清到(青島)嘍。』」閻肅說,抗戰歌曲沒那麼多彎彎繞,「老百姓不知道青島、熱河沒關係,他們聽得懂『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悲憤,更聽得懂『工農兵學商,一起來救亡,拿起我們的武器刀槍』的號召。」

  更重要的,是對民族命運的關切和紮根群眾的情懷。

  「一大批學貫中西的音樂工作者功不可沒。」斂起笑聲,閻肅神情莊重,「田漢、聶耳、冼星海……他們就生活在疾苦大眾中間,不掉書袋,不把自己關在門裡,而是和人民群眾緊緊相連,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

  歌聲,記錄一個時代,影響一個時代,也推動一個時代。

  「新中國成立前,重慶電臺裡放的是《玫瑰玫瑰我愛你》《如果沒有你,日子怎麼過》。而響徹延安的,是《二月裡來》《兄妹開荒》《黃河大合唱》。」閻肅說,是健康、進步、向上、陽光的歌曲讓人耳目一新,讓人熱血沸騰,讓人精神抖擻,讓人心嚮往之,「無數青年學子就是唱著這些愛國歌曲,奔向了歌中的『山那邊好地方』。這就是進步文化的魅力,這就是主旋律的魅力。」

  嘹亮戰歌發出的錚錚報國聲,也在閻肅心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現在,我心裡依然經常哼唱著『追上去!追上去!不讓敵人喘氣』那些歌。這種肝膽、這種魂魄,教會我跟著走、往前行。」

  閻肅說,他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到抗戰歌曲的傳唱中,歌聲不歇、精神永傳,「千萬不要忘了這些歌,要多聽多唱。一個民族的聲音需要被銘記,更需要被傳承」。(記者 張景華 鄧暉)

相關焦點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第四中學: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
    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臨西縣第四中學師生通過系列紀念活動,緬懷先烈豐功偉績、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抗戰偉大精神。通過專題課,開展主題教育班會,撰寫「告慰英烈書」等,帶領學生回顧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無數英勇軍民身先士卒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戰偉大勝利的歷史,讓學生銘記民族記憶不能忘,吾輩當自強,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該校負責同志表示「我們紀念革命先烈,就是要永遠不忘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民族精神,永遠不忘他們的遺志和追求!
  • 【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太圖 音樂朗誦贊「不朽」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太圖 音樂朗誦贊「不朽」 2020-09-04 06:20:40.0   本報訊(記者曹秀娟)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 瞭望周刊:顏曉峰:抗戰精神激勵民族復興
    ◇民族危機愈是加劇加深,抗戰精神就愈是激情雄壯;民族復興愈是深入人心,抗戰精神就愈是成為全民族精神  ◇始終堅持鬥爭精神、先鋒精神、合作精神,賦予抗戰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歷史激蕩人心、照亮未來。  偉大的抗戰精神,矗立起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寫就了一部珍貴的民族精神教科書,值得我們永久銘記。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那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論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偉大篇章。
  • 「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濟南章丘埠村學區學校
    為紀念抗戰英烈、弘揚抗戰精神,加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9月3日,學校組織開展主題教育紀念活動。主題班會 各班組織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班會,學校輔導員郭隆賓主任對少先隊員講解少先隊隊史和抗日戰爭革命史,感受英雄情懷,傳承紅色基因
  • 唱抗戰歌曲 鑄民族品牌
    20年前,研發生產中國第一張磁性床墊,最早在市場上狙擊日本產品的江蘇愛思康高科技有限公司,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組織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和顧客開展愛國歌曲合唱比賽,弘揚抗戰精神,展現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追尋「中國夢」「強國夢」,致力民族偉大復興的壯舉。
  •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銘記抗戰精神意義—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有感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證明,中華民族是具有頑強生命力和非凡創造力的民族,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起來,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總書記說的正是我們的抗戰精神。「殷憂啟聖,多難興邦」的典故可見於晉代劉琨的《勸進表》,這句話大意是說,對於個人,凡事多加思慮、時刻保持憂患意識,能使智慧與潛能得到啟發;對國家而言,一些坎坷波折,可以增進民族團結,激發人們自強不息、迎難而上的鬥志,促使國家走向復興強盛。這也正是我們銘記抗戰精神的意義。
  • 銘記抗戰歷史 傳承英烈精神
    (通訊員 衡連偉)8月15日是日本戰敗投降75周年紀念日,為引導廣大學生銘記抗戰歷史,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8月13日以來,安徽理工大學電信學院開展讀書分享會、參觀烈士陵園等活動紀念八一五。主持人結合《永遠的八一五》一書,帶領學生重回八一五這一歷史瞬間;2018級本科生鄭家興、2019級本科生王紹圳等5名學生,結合抗戰歷史,圍繞學習生活暢談責任與夢想、初心與使命。鄭家興同學說:「歷史如『教科書』,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昭示我們要增強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自立自強,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 宿州:銘記歷史 傳承抗戰精神
    這是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也是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為了讓師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抗戰精神,碭山縣碭城第一小學開展了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主題隊會活動,再次敲響「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警鐘,以奮發拼搏的姿態追夢新時代。
  • 河北:銘記歷史 傳承精神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石門寨鎮開展「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活動。當日,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王看小學組織學生到「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孩子們銘記歷史,傳承民族精神。
  • 劉胡垌小學: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愛國精神
    中原網訊(趙文源 通訊員 石福偉 孫孟雅)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緬懷抗日英雄的豐功偉績,弘揚偉大的抗日民族精神,9月3日,鄭州市二七區劉胡垌小學開展了以」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愛國精神」為主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系列活動。
  • 【抗戰勝利日】廣饒縣少先隊員這樣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今天,9月3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教育引領廣大少先隊員銘記歷史,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傳承偉大抗戰精神,服務引領新時代廣大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02 開展體驗式學習教育大碼頭鎮西劉橋小學充分利用廣饒紅色資源優勢,組織隊員到《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封廟村團支部舊址紀念館等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 振華裡小學:弘揚民族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日前,振華裡小學舉辦「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主題隊日活動。通過少先隊輔導員講述抗戰歷史、重溫入隊誓詞等形式,激發少先隊員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傳承先輩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
  • 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活動
    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舉辦「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2020年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當日下午,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組織全體教職工及學生參加了「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活動。
  • 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
    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稀有的抗戰文物,吸引了雙清區火車中心完小、洛陽洞小學的學生們駐足觀看。學生們了解日軍入侵邵陽歷史此次圖文、文物展由雙清區文旅廣體局主辦,旨在通過展出珍貴史料,展示中國軍民英勇抗戰的光輝歷程,追思告慰抗日革命先烈,激勵人們牢記歷史,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 《黃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偉大讚歌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奮鬥創造美好生活】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誕生於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黃河大合唱》,跨越近80年的歷史傳唱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讚歌。以國共合作為主要內容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起來。在這一背景下,大型合唱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在1939年初的延安誕生了。音樂在民族危亡關頭髮揮了重要作用。豐子愷在《談抗戰歌曲》一文中說:「抗戰以來,文藝中最勇猛前進的要算音樂……只有音樂,普遍於全體民眾,像血液周流於全身一樣。」郭沫若說:「《黃河大合唱》是抗戰中產生的最成功的新型歌曲。
  • 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民族崛起的長城——各地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紀念日。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地、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各界群眾追思先烈,銘記歷史。不少奮戰在防疫和脫貧攻堅一線的奮鬥者更以自己不平凡的業績向永垂史冊的抗戰英雄致敬。
  • 尋訪乏驢嶺抗戰遺址我們當銘記什麼?【長城時評】
    (8月10日燕趙都市網)  尋訪乏驢嶺抗戰遺址,那個曾經上演過悲壯抗日歷史的地方。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和苦難的當代人,在見證了歷史遺蹟,聆聽了親歷者及老兵的口述之後,重新體味了什麼是戰爭,什麼是家國情懷,什麼是民族道義。今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偉大日子裡,牢記歷史,顯得更加的意義深遠。
  • 《音樂大師課》北京播出 閻肅:我要好好看看
    《音樂大師課》北京播出 閻肅:我要好好看看    近日,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著名詞作家喬羽分別接受了記者採訪,對節目進行肯定的同時,也對節目提出了更多期待。    提及剛剛播出的《音樂大師課》,閻肅老師連連叫好,並對節目注重音樂內涵、強調文化傳承的作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 鳳二小教育集團:弘揚抗戰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鳳二小教育集團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愛國精神為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引導廣大師生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9月3日,鳳二小教育集團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愛國精神」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教育活動。
  • 把抗戰精神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課
    將抗戰精神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就是要弘揚彪炳史冊的抗戰精神。「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換來的。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就應該充分挖掘抗日戰爭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艱苦創業教育,正確引導青年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傳承革命精神、實踐時代精神,確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