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松新書《欠條》。出版社供圖
長江商報消息 身無分文自駕100天,欠條寫了222張,赤壁詩人用「行為藝術」拷問誠信
在這個被認為是誠信缺失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否還有信任?三年前,現居深圳的湖北赤壁籍詩人劉美松(筆名:一回)用身無分文地開始一場持續100天、長達28510公裡的自駕行程,來考量這個問題,考驗現今的世道人心。
劉美松一路走了30個省份和直轄市,寫了222張欠條,賒帳48272.5元。面對懷疑、不解,心懷焦慮,他如實記錄了整個行程中自我挑戰的糾結與掙扎、通關的喜悅與得意。新書《欠條》於今年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不僅有文字故事,還有他沿途拍下的照片、路程地圖、欠條、簡訊、銀行電子回單等。近日在深圳舉行的新書首發式上,他邀請了一路上幫助過他的人到現場,向觀眾講述這一百天的故事。
現在的劉美松既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詩人,還是一家印刷廠老闆。劉美松解釋,他此行的目的不是測試社會的信任程度,而是用誠信推進信任。「我願意用我所謂的冒險之旅,來證明我們的社會,只要誠信,信任仍在。只有誠信,才是我們個體的人在群體中的立足之本,我們需要它。」
本報記者 盧歡
2.8萬公裡,打了5萬元欠條
劉美松講述此次行動源自一次「突發事件」。2010年4月的一天,他開車去往工廠,上了高速才發覺分文未帶,想到這才6元的過路費,是否可以與工作人員溝通一下,回程時再付?說服工作取得了成效,他放下一張名片,半小時內補交了欠款。
這讓他想到當下社會狀態,空前信任危機下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既然有了這次的成功,是否可以不帶一分錢走完全國,並通過這種形式用自己的誠信來呼籲社會關注誠信、尊重誠信?興奮之餘,他立馬構思起行動方案來。
2010年8月25日,劉美松從深圳出發,至12月2日結束行程。整個行程2.8萬餘公裡,他始終堅持不乞討、不打工、不要一分錢的贊助,靠誠信支撐完成旅途。據他介紹,在路上,每次他需要花錢的時候,就向陌生人伸手借錢,並且打下欠條——而三天內,他的太太一定會通過網銀將錢還給對方。原來只準備「挑戰」高速收費與加油兩項內容,後來,又加入了住宿。而一路上的吃飯問題,則大部分由劉美松各地的朋友解決。
他作出了統計,一路上打了222張欠條,「也就是說得到兩百多人的信任,把錢借給了我這個陌生人,總共金額近5萬元,事後亦是一一到帳,其中有2017元的免費項目,我把它捐給了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此外,這一行程實際時間577小時,溝通佔用時間153.7小時,佔行程時間26.63%。他到訪191個加油站,挑戰加油站156個,成功51個,成功率32.69%。挑戰酒店53次,成功16次。
厚著臉皮,寬容別人的拒絕和冷漠,等待希望來臨
上下奔波的疲憊,多個小時未進餐,因過食方便麵而嘴巴潰爛,兩個輪胎在戈壁灘上爆掉後打下5742元的欠條……一路上狀況不斷,總是很焦慮,出發前,劉美松130多斤,經歷旅途後成110多斤。
劉美松說,這一路上最接受不了的是懷疑。「別人懷疑,我解釋;別人不聽,我找下一個聽眾。一百天,像極了股市的動蕩,忽高忽低,每一次極度的失望之後是希望的臨近;每一次小小得意,就又會是失望的來臨。」
他深感在這個社會上溝通的難度實在超過想像。在南方某個城市過輪渡,已是下午6時,劉美松花了2個多小時向碼頭收費員、領導以及過輪渡的旅客敘說此次旅行的意義和目的,都沒有人理睬。他只好先賒帳入住酒店,次日說服酒店經理幫他交費過渡口,才得以繼續成行。在另一個城市,為了加油,他在不大的加油站上下奔走一個多小時,找加油工、辦公室人員、班長,被「推皮球」。最後班長一臉不屑,乾脆說自己不是班長;再找辦公室,人已去,房已空。
在齊齊哈爾,一家酒店的經理本來已經拒絕了劉美松,左思右想,又找到他,說決定以個人的名義幫助他。他還遇到很多這樣反反覆覆、左右為難的普通人,這讓他相信,他得到的絕大多數支持都不是同情,而是對他堅持的肯定,是基於認同和信任。儘管感到種種不適應,他還是不斷告誡自己「厚著臉皮」,要寬容別人的拒絕甚至是冷漠,包括過激的言行。
回來後的很多天,他幾乎夜夜輾轉難眠,一合上眼,眼前全部是收費站、混亂的人群、編號不一的欠條等,無法收拾起這種戰鬥狀態。他提到甚至有朋友建議,把家裡重新裝修一下,改成收費站的樣子,這樣「讓我白天見到的都是收費站,晚上夢見的也是收費站」,「當然不可取」。
張執浩:
丈量、拷問了世態人性
「一回(註:劉美松的筆名)是一個很低調的詩人,寫作和生活上都是如此。當時他還在路上就與我聯繫,說有這麼一個活動。我感到很驚奇和振奮,就說你把資料收集好了,《漢詩》可以幫你做一下。他很低調,直到後來活動結束後才答應我們做。」武漢詩人、《漢詩》雜誌執行主編張執浩近日向記者回顧了自己與劉美松的這場行動的一段故事。
2011年第2期的《漢詩》用了整整48個版面的彩頁,隆重地推出了這個活動。這個小輯由劉美松的「旅途日記」、沿途媒體報導,以及大量的圖片和數十張欠條組成,還有他的一首代表性的詩歌《你是哪裡人》。張執浩記得,當時寫過這樣一段編者按:「當人們還沉浸在懷疑、驚訝之中時,詩人一回已經走在了路上;當人們還在為中國缺乏誠信的國度痛心疾首時,詩人一回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將世態人性結結實實地丈量和拷問了一番。」
當初發表的「旅途日記」如今擴充為一本新書出版,劉美松稱這是一本瑣碎的書,瑣碎的時間,瑣碎的溝通,瑣碎的無奈和瑣碎的等待。張執浩認為,瑣碎是肯定的,因為他必須面對一個又一個「絕望」和「希望」,在掙扎裡向目的地靠近。「這個行動其實就是說:『我是一個誠實的人,但你們能否相信,同樣,我也能否相信自己。』這也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問題,拷問是很艱難的,我覺得他這個行動屬於:心靈之旅。」
劉美松
筆名一回。湖北赤壁人。1987年至1994年間,分別在湖北蒲圻市工業學校創辦「二月雪」文學社,在蒲圻市繡衣廠創辦廠刊《繡花》。1995年至1998年在深圳大公印刷有限公司營業部工作,其間有詩作發表於《詩刊》、《青年的人》等刊物。1998年至今,在深圳文博精品印刷公司工作,發表各類詩作百餘篇。《鄉下人》獲《湖北日報》佳作獎。2005年加入廣東作協。
你一路看來,不免看得揪心又灰心,在這樣一個不與陌生人說話的當下,不僅要跟陌生人說話,還要跟人家借錢,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在一個人與人之間相互防範的年代,劉美松有以身伺虎的勇氣,以自己為砝碼,投身出去拷問世道人心,這個舉動的意義非同一般。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