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也是一種文字,但又與一般的文字不同,在吉祥文化中表現出很強的獨特性。不論在吉語中,還是在吉祥畫題中,可以看出,從一到十、從百到萬的數字很多,有些數字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如:一。 一元復始,一團和氣,一路平安,一帆風順,一登龍門,一朝富貴,一舉千裡,一路榮華,一本萬利,一廉如水,一琴一鶴;二。雙雙對對,一雙兩好,二姓之好,二人同心,日月合璧,二龍戲珠,二獅滾球,雙鳳朝陽,和合二仙,福壽雙全;三。三星高照,花封三祝,喜報三多,歲寒三友,三陽開泰,高出三昧,白衣三公,一年三遷,利市三倍,勇冠三軍,連中三元,三顧茅廬;四。四君子,文房四寶,四季平安,四海承平,四海一家,四遠流名,四時氣,四喜同樂,四藝雅聚;五。五福捧壽,五子登科,五路財神,五風十雨,五穀豐登,五世齊昌,五星聯珠,五雷瑞符;六。六合同春,六畜興旺,六馬仰秣,六趣眾生;七。七子團圓,七步之才,七擒七縱,七星寶劍,七寶具陳;八。八仙過海,八仙慶壽,八吉祥,八鬥之才,八方呼應,八方進寶;九。九九歸真,天保九如,山河九鼎,九鼎大呂,龍生九子,九五之位,九能德音,九陽啟泰;十。十步芳草,十全其美。
百。壽天百祿,百事大吉,百事成喜,百福具臻,榴開百子,百尺無枝,百世之師,百龍之智,百戰百勝,長命百歲。
千。千戰一合,千裡之足,日行千裡,千秋萬歲,千裡一曲,九千九百九十九。
萬。萬裡河山,萬福來朝,萬象更新,萬事亨通,萬事大吉,萬裡鵬程,萬夫之長,萬壽無疆。
中國人之於數字,不僅是記數,其中往往包含著更深的意義。《易經》之「乾卦九五」,因有「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的話,歷代術數家說是人君的象徵,故稱帝位為「九五之尊」。聞一多寫過一篇題為《七十二》的考證文,認為這個神秘的數字在古籍中經常出現並非是實數,而是與陰陽五行有關。
漢代流行「織緯」之學,這是當時的一種說法。所以「七十二候」,「七十二風」,在這個數字應用的歷史中,應當產生得較早,雖則見於記載的並不如此。七十二風,三十六雨,即五日一風,十日一雨。總之,是五行思想瀰漫了之後才會得添出許多「七十二」來。
由「七十二」可以很自然地想到一些相關的數字:
七十二,孔子的高才弟子有「七十二子」,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舊時各種行業通稱「七十二行」。
七十二的二分是「三十六」,兵家有「三十六計」,古人認為「三十六雨」是五穀豐登的徵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皇帝宮殿稱「三十六宮」,道家稱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三十六洞天」,鯉魚的別名叫「三十六鱗」。
三十六的十倍是「三百六十」,有「三百六十行」。
三十六的二份是「十八」,佛教有「十八羅漢」,「十八重地獄」,武術有「十八般武藝」。
十八的二分是「九」,如九州之土曰「九土」,言黃河河道貌之曲折曰「九曲」,軍隊的總稱曰「九軍」,反覆思考曰「九思」,官的等次曰「九品」,天空極高之處曰「九霄」,地下最深處曰「九泉」,形容數量之大曰「九牛毛」等。
七十二加三十六是「一百零八」,水泊梁山有「一百單八將」。
這些數字,有實有虛,有的原為約數,有的為後人所敷衍。但在傳統文化中佔著這樣的位置,並不是偶然的。
然而在民間,沒有這樣複雜。人們對於從一到十的十個數字,或者當作羅列事物的順序,或者當作帶有數學意味的遊戲。
民間流傳的「九九歌」有兩種,而且都具有實用的價值。一種是用作算法的「九九歌」,即「九九乘法」。另一種或稱「數九歌」、「盡九歌」。即從冬至次日起數,每九天為一九,第九個九天為「九九」;所謂「數九寒天」,數到九九的時候,嚴冷的冬天已經結束。民間有「九九消寒圖」流行,如畫一枝梅花,花開八十一朵;貼於壁間,進入「數九」之日,每天塗紅一朵花,當所有花朵塗滿,花枝全紅,也就進入春天了。
至於現在,最流行的是對於數字的偏愛與忌諱。如果說,在過去形容一個人的富有叫「萬頭」,是說他有家財萬貫,那種說話大大咧咧沒有分寸的人是「二百五」即半吊子,取像於半吊錢。那麼,現在多是應用於「諧音」。在十個數字中,「八」字最受歡迎,因為與「發」諧音,發福,發財,發家。據說連電話局也將電話號碼送到了拍賣行招徠,竟然也「發發發」地發了一筆大財。「四」呢?不好!只能諧音「死」,誰也不願意與這個字眼接近。說起來這些行為難以上書,但若被人「炒」起來,卻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反映著一種世俗的心理。(文:董林)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