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格桑花
鴻鳴
軍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當連長的丈夫,從格爾木站一下車,就看見一名20歲出頭的小戰士向她招手,原來是接她的司機兵。
軍嫂來到軍車前,看見車的前面,綁了一束鮮花,有點像江南的掃帚梅,還有點像菊花。她樂了,這個小夥子,還挺熱愛生活的。
軍車離開格爾木,奔馳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司機兵一邊開車,一邊和軍嫂聊天。
「嫂子,聽連長說,你是大學生,還是城市人,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機兵好奇地問。
「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學同學,他畢業參軍去了邊疆,父母年齡大,就他一個兒子,為讓他安心衛國,結婚後我辭去公司會計工作,從蘇州到他老家,陝西的一個小山村,現在有10多年了。」軍嫂輕描淡寫地說。
「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適應嗎?」
「開始不適應,現在學會了用柴火灶做飯、餵豬砍柴、山地播種,徹底是個農村媳婦了。」軍嫂說著笑了起來。
司機兵又問:「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
「還行,就是有時候有一種無助的感覺,比如上個月,我臉上一個痦子越來越大,還有點疼,醫生說是黑色素痣病變,懷疑是惡性腫瘤前兆,必須切除。我瞞著家人做了手術,還好,病理檢驗報告顯示,腫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軍嫂好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卻讓司機兵心裡為之一振,他由衷地說:「嫂子,你真了不起!」
軍嫂笑著說:「這有什麼啊,你大哥為國家,我為他呀。」軍嫂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神情,接著說,「實際我最自豪的是我兒子,他7歲了,經常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軍,他在唐古拉山保衛國家……」司機兵聽得眼睛有些溼潤。
對面不斷有軍車開過來,軍嫂發現,這些軍車開過來的時候,都鳴笛三聲,車上的人都向他們的軍車敬禮,有時候司機兵也舉手回禮。
軍嫂很奇怪,問:「你們軍車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禮呀?」
司機兵沒有直接回答,卻反問軍嫂:「嫂子,你認識車前掛著的那束花嗎?」
軍嫂說:「好像我們那裡的掃帚梅花。」
司機兵說:「是的,它和掃帚梅是一個品種,在西藏,叫格桑花。人們經常借著格桑花表達和抒發美好的情感,把它當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徵。它美麗而不嬌豔,又是形容女強人的代名詞,還是西藏首府拉薩市的市花。
「我們部隊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有軍車接送探親的軍嫂,車前必須綁一束格桑花。來往的軍車遇見後,都要避讓,同時車上的軍人不管是誰,都要向軍嫂敬禮。」
這時軍車正行在盤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輛軍車停在懸崖邊,等待他們的車緩緩通過,兩車快要相遇時,軍嫂聽見了對面車上的大聲口令:「立正!敬禮!」
軍嫂流出了激動的淚水,從車窗伸出頭,出很遠,還向敬禮的戰士們揮手。
軍車來到了雪峰山下的補給站,司機兵說:「我們在這裡吃午飯,還有半個小時就到達兵部站了。」
軍嫂有些著急:「既然還有半個小時,我們先不吃飯,直接上山好嗎?」
司機兵樂了,說:「理解嫂子心情,我去辦理上山手續。」
不一會兒,司機兵垂頭喪氣地走了回來:「嫂子,我們上不了山了。」
「怎麼了?」
「昨天夜裡發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現在正清理積雪,車根本上不去。」
「多長時間才能上山?」軍嫂也有點急了,沒想到,近在咫尺,卻發生雪崩,成了遠在天涯。
司機兵說:「聽補給站同志說,最快也要半個月。」
想到有三年沒見到丈夫了,現在已經到了雪峰山下,軍嫂計算了一下時間,一咬牙:「我在這裡等半個月。」
半個月後,上山的路還沒通,軍嫂想到年邁的公公和婆婆,還有兒子馬上要上學,不能再等了,只好遺憾地決定回去。
臨走前,在補給站領導安排下,軍嫂和丈夫各拿著望遠鏡,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觀望。軍嫂發現,望遠鏡裡的愛人,站在國旗下,手不斷地擦著眼睛,而自己,也早已淚流滿面。
這時,軍嫂突然發現,在丈夫身邊,齊刷刷地站著一排軍人,他們一起舉起右手,向山下敬禮。
(有刪改)
1.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開篇提及軍車前綁的一束鮮花讓軍嫂誤解,貌似閒筆,實則為引出下文的故事做鋪墊。
B. 本文以司機兵和軍嫂的對話形式展開故事情節,軍嫂輕描淡寫的回答中突出了她的品格。
C. 路遇的軍車都向軍嫂敬禮,這使軍嫂深為感動,理解了丈夫,滋生了為家庭付出的責任感。
D. 文中多處神態描寫折射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軍嫂的「笑」「流淚」,表現了她的真性情。
2. 「雪崩」情節構思精妙,請結合全文分析「妙」在何處。
3. 小說以《格桑花》為題,有何作用?
【答案】
【小題1】C
【小題2】(1)「妙」在內容和形象塑造上,一場雪崩無限期的阻斷,令軍嫂和丈夫無緣相見,留下了深深的遺憾。(2)「妙」在主旨上,一場雪崩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一個驚心動魄的扼腕唏噓的愛情故事,一種令人感動的純真愛情,一份為國家舍小家的大無畏、大格局的默默奉獻勇於犧牲的人性美和至高無上的精神情操。(3)「妙」在結構上,既照應了上文不想吃飯就急著想見到丈夫的軍嫂,又引出下文即結尾處軍嫂和丈夫的一場特殊見面——各拿著望遠鏡,淚流滿面,一次特別的相送——丈夫身邊,齊刷刷地站著一排軍人,他們一起舉起右手,向山下敬禮。(4)「妙」在表達上,關於雪崩並無特別著力,卻是四兩撥千斤,平地起波瀾,情節的高明處,情感的高潮處,增強了可讀性。
【小題3】①從內容來看,「格桑花」似線索一般串起了小說的全部情節內容。②從人物形象來看,「格桑花」是女強人的代名詞,是軍嫂堅強形象的象徵。③從情感來看,「格桑花」代表著幸福吉祥,表達出軍嫂和丈夫之間的美好情感。④從表達效果來看,「格桑花」含蓄而富有詩意,能夠激起讀者的想像。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然後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幹,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幹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C項,「理解了丈夫,滋生了為家庭付出的責任感」說法錯誤。原本軍嫂就理解丈夫,更有為家庭付出的責任感。
故選C。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對情節安排結構布局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節的內容,並從對情節(推動情節發展、構成情節逆轉、掀起波瀾)、對人物(展現人物性格)、對主旨及給讀者的感受(增強文學色彩、歷史厚重感,豐富文章內容、意蘊,引發讀者思考、興趣、共鳴等等)等方面來思考其作用。賞析情節安排的妙處一般表現為三大方面:(1)在結構上設置懸念,為後面的情節的發展做鋪墊或埋伏筆、照應前文、推動情節發展或轉、線索,貫穿全文。(2)內容上點明人物活動的環境、表現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3)表達上明確寫作特點或者語言特色,分析這種特色或者手法,最後點明對於情感或者人物塑造的作用。題幹為:「雪崩」情節構思精妙,請結合全文分析「妙」在何處。
「雪崩」是文章的波瀾處,使得小說具有跌宕起伏之感,避免情節平淡無奇。「雪崩」與其說是情節設計的巧妙處毋寧說是情感,其間除了對丈夫的深愛更有對公婆的孝敬對孩子的關愛,這種愛由夫妻之愛上升到偉大的責任感,一場雪崩彰顯了軍嫂的大愛無私。雪崩這一部分可謂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表達效果上極見匠心獨運,創作的高明處表現於讀者便是煎熬、糾結、矛盾、遺憾處,這樣的文章才是撼人心魄、動人心弦、令人扼腕嘆息的難纏,自然就有了設置懸念增強吸引力的功效。突出了軍嫂的人性之美,深化了讚美謳歌為國家捨棄小我的私利,無私奉獻、甘於犧牲的主題。
【小題3詳解】本題考查探究標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題要結合主旨看,是否寄託情感,深化主題。其次要結合結構看,重點看首尾段,看它們與標題之間有什麼聯繫。一般而言,題目具有統領全文、貫穿全文、擔當線索的作用。然後結合情節看,標題是否有概括故事情節、鋪開情節呼應細節的作用。還要結合人物看,明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看標題與人物形象、性格或命運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以此來看題目是不是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態度的表達有具體的作用。最後要結合標題本身的效果看,對讀者而言,該標題是否新穎精妙,吸引讀者。這裡答題時主要切入點是小說的幾個要素。具體來講,就可以從情節上,看 「格桑花」有無串聯情節的線索作用;從人物形象上,從小說塑造「軍嫂」形象 「格桑花」形象關係角度講明理由;從表現的情感主旨方面,也可以從寫「格桑花」對於讚美「軍嫂」的情感作用方面講明好處;從讀者感受方面,也可以從 「格桑花」帶給讀者的獨特閱讀效果方面來闡釋。要注意表述條理清楚,語言簡潔精練。
【點睛】理解詞語的方法主要有:(1)聯繫上下文。如果是一個句子中的詞語,應該遵循「詞不離句」的原則來理解,聯繫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確解釋。(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有些詞語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藉助生活經驗理解詞語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3)找近義詞、說反義詞、換詞語等方法理解詞語。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一些詞語的理解,即通過具體可感的詞語進行換詞,可以大體明白詞語的含義。(4)拆分法。詞語一般是由幾個字組合而成的,我們可以先把詞先拆開理解,再把意思合起來就可以組合出詞語的含義。(5)看修辭義。比如比喻象徵義、雙關義等等。
保留「地攤經濟」,給底層民眾一點溫暖
現代文閱讀訓練:海明威《一天的等待》
文言文複習:姚鼐《仁和嚴君墓志銘序》
如果要給2020年著主題色,你會選擇哪種顏色?
名著閱讀訓練:曹雪芹《寶釵借扇機帶雙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