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材料學院)由下屬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所以及掛靠於它的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所組成。
材料學院的前身是交通大學金相熱處理教研室,於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成立。1956年其主體部分遷至西安,為交通大學西安分部機械製造系下屬的一個教研室。教研室全教工以國家利益為重、堅決擁護國務院開發內地的戰略部署、克服氣候、環境與生活上的諸多困難和不便,不少教師舉家西遷,很快就在西安紮下根來,使教學走上正軌。一九五九年,在當時極為簡陋的條件下,自製成材料多次衝擊實驗機,並開始了系統的從材料服役條件和力學性能研製、評價材料及其處理工藝的研究,先後發表了從多次衝擊抗力論鋼的回火,從多次衝擊抗力論鋼的滲碳、低碳馬氏體及其綜合性能、論發揮材料強度潛力的途徑等論文,對傳統的材料熱處理觀念提出挑戰、並在鉚釘窩、錘杆、鑿巖機活塞、釺尾、石油鑽井吊環、吊卡、油井射孔槍、高強度螺栓等機件上得到驗證和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全國材料界引起強烈關注,受到國家教委、高教部主管領導的好評。1963年批准成立專職的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室,在1966年的全國高教科研成果展覽會上被譽為"五朵金花"之之一,在這以後研究領域不斷擴大,人員與研究設備得到充實,1979年由研究室升格為研究所。
本專業一直為全國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83年獨立為材料工程系,並由國家教委提供專項撥款,建成獨立的研究大樓,同時獲得世界銀行第一批貸款約90多萬美元的支持,購置了先進的材料檢測儀器設備,1986年被指定為國家教委首批開放實驗室,198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重點學科,是全國首批設立博士後流動站單位。1991年被定為在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並獲世界銀行第二批貸款一百萬美元支持,1995年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並經國家驗收通過,對國內外學者開放。1994年4月8日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