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花,一個初見清湯寡水的95後姑娘,乾淨的聲音,簡單的曲調。一開口,能讓人瞬間安靜下來。
謝春花出生於金華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書法家,母親是中醫。有一個比春花更文藝的名字:謝知非。
17歲,她就用一把古典吉他寫出第一首歌。
19歲,她自學民謠吉他、手鼓、尤克裡裡、口琴、口風琴等,並開始正式創作。
20歲,因傷在家、再加上與男友分手,讓她有了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時間與機會。創作了《荒島》等一系列的歌曲。不過彼時她做音樂沒有得到家人的認可,只能在小世界裡表達自己。
「那時候父母並不支持我做音樂,整個人是很迷茫的狀態,當時我連編曲都不懂,完全是一種無頭蒼蠅的感覺。」
經歷了「不得志」的低谷後,謝春花得到了朋友對她音樂的認可,也逐漸認識了能一起做音樂的人,讓她對站上舞臺用音樂傳遞情緒有了更大的興趣和信心。
為了讓自己更加接地氣,她給自己取了「謝春花」這個藝名,愣是把一文藝名字改成了解放前的鄉村大媽,印證了水瓶座一向不按套路出牌的性格。
同年,她推出了自己獨立製作的第一首民謠《這一天我什麼都不想幹》,記得有一次她唱這首歌的時候,還起鬨讓粉絲們說「除了你」。
21歲,小有名氣的謝春花推出了自己的專輯《算雲煙》,這張專輯可以說是謝春花獨立製作。不過對於還在念大四的學生來說,做音樂是一項巨大的額外開支。她在粉絲圈裡有一句名言:東西我要貴的,生活我要好的。
「錢對於音樂人來說太重要了,」春花很自然地說,「我想賺錢,因為我想把音樂做好,而不是我做音樂因為想賺錢。」
吃飽穿暖才能有力氣搬磚。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作品來支撐自己前進,自然是最好的情況。
雖然為人實在,但謝春花為歌曲做的詞,細細品味,都能感受到一股詩意。「從小就很愛讀古詩詞」,大概這就是她可以寫出與年齡極大反差的詩一般歌詞的原因。
那一首《茶酒伴》的詞:
青山在 楊柳灣 無人等風來
杏花開 綠水盤 新芽莫摘採
知是一年春又來 冰雪也消散
山路若陡緩步邁 鬥酒灑羈絆
不覺得就聞出一股江湖豪氣來。
不過說來也對,畢竟人家是金華姑娘,有句話不是這麼說嘛:
誰說吳越無風骨,蘭溪原本是劍鄉。
她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來總結自己:「不作是一種品質」。
歌詞不作,生活也不作,在忙得焦頭爛額時,春花的勇氣與那股衝勁,讓她堅持走了下去。
今年夏天,春花推出了第二張專輯,也順利地從浙江工業大學英語翻譯專業畢業。不能算傳奇,至少是榜樣。
以前有人經常看見,謝春花騎著小電驢,穿行於校園中。不像大學裡很多聚在一起聊天逛街無所不談的小姐妹們,她更多是獨來獨往。雖然她跟同學說話聊天,關係都不錯,但是一下課,她就獨自散步去了,基本找不著人。
那些沒跟別人講的,在她一個人發呆閒逛時候的小心思,都擱在了歌裡: 「別看我瘋言亂語笑聲有多美, 轉過頭不願你見我落幾行淚」
這是《知非》中歌曲《妄為》的一句詞。如果非要說《知非》和原來的作品有什麼區別的話,謝春花說:「第一張專輯希望都是詩詞風格的,所以我寫的很多其它風格的歌都沒有收進去。第二張就希望自由一點,喜歡什麼就放什麼。」
汪峰電臺主持人採訪她:「你覺得創作一首歌,最重要的是什麼?」
謝春花回答:「每首歌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她口中常常念叨的一句話:「其實我並沒有太多期盼,畢竟一生很短少有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