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帥
2019級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生
加權90+,本科參加自科基金項目有SCI論文在投(通訊作者),獲國家獎學金、天大優異生、經管學部十佳傑出青年等30餘項榮譽;
任天津大學團委兼職輔導員、天津大學團員培訓中心主任,十四期太雷班負責人;
任「微漾經心」實踐隊隊長,獲兩項國家獎項,成果上報國家住建部;
班團建設吸引兩屆天津團市委書記參與,獲天津、新疆等多地媒體報導。
2015年秋,我背著行囊和滿滿的期冀踏入北洋。那時候,「家國情懷」四個字對我來說既神聖又遙遠。
01、緣起 · 一個承諾
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開端,我的故事要從一個許諾說起。16年秋,本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站在班長競選舞臺的我,被同學們懇切的眼神和導員一句不經意的「你要讓這個班級更加優秀」深深打動。於是,我大學生涯第一次對自己堅定許諾:定要不負眾望,為班級奉獻光和熱。
為了履約,我用30餘次班級活動、300小時工作時間、90000餘字文案鐫刻著一年的班長時光。渤海早報、天津電視臺、烏魯木齊晚報的爭相報導,兩屆天津團市委書記的活動參與,「校最佳團日活動標兵」第一名,這些都是對我班級工作的肯定。然而讓我更自豪的是由67人組成的大家庭變得更加團結和溫暖。我想,我做到了!也許故事的開端並不起眼,卻讓我看到了奉獻的力量。
於是我決定把自己奉獻到更廣闊的舞臺:作為一名經管人,策劃調度學部畢業禮、主持學部開學禮、為學部斬獲天大籃球聯賽亞軍、心理劇大賽亞軍,盡己所能,讓經管品牌愈發閃亮;作為天大研會人,針對全校研究生維權求職兩手抓,建立維權平臺解決近百例權益提案,舉辦「職者說」、「職途引航」為數千名學子指點迷津;作為校團委團員培訓中心主任,專注學校團建,順利開展示範教育校園巡講工作,將初心使命傳遞到全校150餘黨團支部3000餘名黨員團員。有時候,我經常忙到來不及吃飯,累麼?累!但是值得!
02、堅定 · 一次邂逅
我永遠忘不了17年的那個夏天,作為隊長,我帶領「微漾經心」實踐隊奔赴雲南。在那兒,我感嘆著邊陲小鎮落後的教育資源,卻也清楚地見證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我折服於古樸村落厚重的文化脈絡,卻也悲痛地認識到外界對這塊歷史瑰寶的遺忘。又一次,我覺得,我必須做些什麼了。於是我帶領隊員搭建美術教室,創辦藝術感知成長訓練營;聯合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鳳羽鎮政府完成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編寫鳳羽故事集。一個月的夜以繼日,我們歷盡勞苦,但卻滿足。這份滿足,來自於孩子們在美術教室裡幸福的笑靨,來自於採訪非遺傳承人時那肯定的目光,更來自於當我把《鳳羽立檔手冊》交到國家住建部姜部長手中時他的那句「謝謝你們」。僅僅一夏,「家國情懷」便在我的心中鋪陳蕩漾,面對前路,我的目光裡多了份堅定。
、
03、傳承 · 一場徵途
2019年,我選擇成為第十四期太雷班負責人,繼續留在這片奮鬥過的土地開啟新的徵途,帶領新一期太雷人繼續發揚和傳承太雷精神,踐行天大品格,於是你們看到了新太雷人奔走全國、深入學生展開實踐調研;視頻連線、書信往來助力宕昌脫貧攻堅;積極防疫、帶頭髮聲堅守抗疫一線······我想,這算是未負張太雷烈士那句「願化作震碎舊世界的驚雷」吧。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北洋五載,我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加權成績90+,本科期間參加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並有一篇SCI在投論文(通訊作者),斬獲國家獎學金、天津大學優異生、團中央農村支教獎全國銀獎、經管學部十佳傑出青年等30餘項榮譽,這些都是我在踐行家國夢的奉獻徵程中不竭的動力。
我想,如果能成為一根蠟燭,用自己的微光來讓周圍變得更加明亮,那我一定會義無反顧吧。畢竟,這是我願意為之奮鬥的人生。
專訪
Q1:銘帥,你好!可以幫我們簡單介紹下你參與策劃的「伴讀者」活動嗎?
劉銘帥:
在我的腦海中,這一次活動令我記憶猶新。這次活動由當時我們的團支書提出,起初大家是想籌集一點錢給新疆的孩子們捐一些書,於是我們開始呼籲周圍同學捐款,沒想到活動非常受支持,並逐漸從班級開始向外輻射,最終籌到了一筆很可觀的數目。後來我們覺得單單捐書可能並不會對孩子們產生長久且深遠的影響,大家集思廣益,又想到了一個「伴讀者」的方案:即,全國範圍內尋找「伴讀者」一對一陪伴孩子們讀同一本書,並進行長期的書信往來交流讀書感悟。甚至對於一些有經濟實力的「伴讀者」可以把對應的新疆孩子接到城裡進行參觀,參觀博物館、科技館,讓孩子們了解到他們不曾了解的東西,或者讓他們親身實踐他們學到的知識。這樣,孩子們就能在回到家鄉的時候就會有自己更遠大的目標,更加努力地學習。就這樣,活動從最初的捐贈書目逐漸演變成為了「將一份命運送往新疆」。
Q2:你在做活動時有什麼信奉的原則嗎?
劉銘帥:
第一,辦有用的活動,在活動內容策劃上下功夫。我認為判斷一個活動好壞的重要性依據,就是這個活動對他的受眾有沒有用。我每次開始組織活動時都會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問自己這樣組織是否對他們真的有用。所以我每次活動的籌備都會反覆推敲,舉行的過程中也較為緊張。經過這樣的過程,每次活動結束,就會感受到收到感謝時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以及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每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都會讓我百感交集:對之前擔憂的釋懷,對老師幫助的感謝,還有收穫好結果的喜悅與自豪······活動對大家有意義,就是我最大的希冀。
第二,秉承一顆奉獻、服務他人的心。雲南實踐時的一件事曾帶給我很大的觸動。當時我們準備給一所小學的孩子們建立一個夢想教室,教室需要徹底裝飾,但由於條件的簡陋,沒有梯子能夠讓我們粉飾屋頂。當小學的校長聽到我們的抱怨時,一聲不吭的跑到百米開外的工地找來2米多高的鐵梯子,扛到了三樓。校長已經50多歲,而且身體並不好,但他卻為了孩子們能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甘願燃燒自己。那一刻,我被他散發出的奉獻光輝所感動著、震撼著。從此服務他人,燃燒自己,便成為了我的原則之一。
第三,碰到困難不放棄。在學習,組織活動中我們不免產生放棄的念頭,但有兩個原因讓我不能放棄,也不願放棄。第一,就是有責任感,既然選擇了開始就得盡力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不能因為自己的放棄影響後續工作;第二,要有熱愛與熱血,每次想放棄時,冷靜後會意識到自己是熱愛這個工作的。無數次的堅持讓我知道:不放棄,是奉獻者不變的信條。
Q3:做活動期間,總少不了與人打交道,你有什麼人際交往秘訣可以和我們分享的嗎?
劉銘帥:
當遇到對方與自己的觀點不同時,我的解決辦法是先讓對方將情緒發洩出來,冷靜後自己以誠懇的態度承認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溝通,不要因為誤解、好面子影響同學之間的情誼以及工作的推進。
如果是團隊中兩個同學出現矛盾,我會選擇作為一個中間人的角色,盡力促進雙方進行面對面的有效溝通。
Q4:我們看到你本科期間做了特別豐富的工作,你是如何做好學習和活動的平衡呢?
劉銘帥:
第一,要有一種正向激勵的心態。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都會對你的其他事情有影響,例如運動可以幫助自己的學習更加專注有效;實踐的經驗可以應用到學習中。我會及時總結在一件事情中的方法和經驗,讓它的影響輻射到我所有的工作。第二,就是提高效率,千萬不要拖延。我的方法是每天給自己定一個計劃,大致衡量一個可以完成的標準並儘量提升質量與速度;每天晚上反省一下一整天完成任務的情況,不斷了解自己的工作節奏,並不斷完善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