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能夠「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好像他們能夠給當政者灌迷魂湯似的,可以左右天下大事。
那「身披六國相印」的蘇秦,像不像是一個腰帶上掛著30把鑰匙的包租公?一個月每天都收租還沒個休假的時間。
兩個字:牛得一叉!
直到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看到了子貢的故事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貧窮的智商的確限制我們的想像!
故事從一個奇葩的人物——田常說起。
田常,祖上本是陳國人,遷到齊國後改姓田。這田氏一族就在齊國發達了,世代卿相。
這傢伙為了壯大田氏一族,挑選了百十個身高七尺以上的女子為姬妾,而且不禁賓客舍人出入後宮。
結果就是在田常蹬腿升天的時候,有七十多個兒子。
這操作,是不是秀得人頭皮發麻?
他殺死了當時齊國的國君齊簡公,立了個傀儡齊平公,自己獨攬齊國大權。到他的玄孫輩,田和正式取代姜氏,成為齊國國君。
這就是「田氏代姜」,姜子牙和他的子孫經營了五六百年的齊國,就改姓成了「田」。
在他未獨攬大權之前,要想辦法立功、排除異己,所以就調集了軍隊,準備捏一捏鄰居魯國這個軟柿子。
往後一系列的「蝴蝶效應」事件,就在田常的一念之間發生了。
魯國的孔子聽到了這個消息,急忙招來眾弟子開會,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兒們吶,魯國是我們的祖國,是我們祖先墳墓所在的地方,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你們還在這裡杵著幹什麼?」
眾弟子聽老師這麼一罵,不管願不願意,總硬著頭皮上啊!
首先沉不住氣的還是子路,被孔子摁下。這傢伙去肯定是越幫越忙。
子張、子石也請求前去,孔子沒有答應。這兩個弟子不是很熟悉,或許是孔子怕他們才能不足以獨當一面。
主角子貢登場,孔子準許。
子貢,複姓端木,名賜。在《論語》裡有驚天一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讀《論語》的時候,在孔子所有的弟子當中我最喜歡子貢,他腦袋瓜裡常常裝著一些異想天開的問題,也只有孔聖人可以應付自如。
再來一個師徒間的問答,感受一下子貢這個人的逗比氣質。
《論語》原文: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大白話:子貢問:「老師,我這個人怎麼樣?」孔子答:「你,就是個東西!」子貢接著問:「我是個什麼東西?」孔子答:「瑚璉。」
瑚璉,祭祀時盛糧食的器具,很珍貴,對於祭祀來說很重要。孔子是想通過這個回答,告訴子貢「君子不器」的道理。
接下來,子貢就開始了他的表演。
1,忽悠齊國。
他先到齊國,見到田常說:
「哎呀,常哥,您老人家親舉玉趾,討伐我們魯國,是個美麗的錯誤啊!」
「我們魯國這塊骨頭實在是太好啃了!」
「您看,我們魯國土地狹窄、城牆又矮又薄、國君不仁不義,還是個笨蛋、大臣們虛偽又只知道吃白飯、老百姓還很慫,害怕打仗。」
「不能和我們這個弱雞魯國打,要打就勸您去打隔壁那個猛男——吳國。」
「您看,吳國防禦工事修得堅固、有著寬廣的戰略縱深、軍隊裝備好、士兵雄赳赳氣昂昂、統帥腦袋也靈光。削他!」
田常一聽,差點沒岔氣。忿然作色,說:「小老弟,你叫我不捏軟柿子,忽悠我去啃硬骨頭。我看要被削的是你啊!」
子貢一點都不慌,說:
「小弟我聽說,有內憂就打強,有外患就打弱。」
「如今,您的憂患在內部。我聽說您多次被授予封號而不成,是因為有人在你背後搞小動作。」
「現在您要把我們幹趴下了,就會讓您的國君更嬌縱,大臣更尊貴。國君更驕縱,和你關係就會疏遠;大臣更尊貴,羨慕嫉妒恨就來了。這可都是你的『功勞』哦!小心哦,常哥!」
「所以說,去啃吳國!什麼?骨頭太硬啃不動?就是要你不要啃得動!」
「您看,打吳國打不贏。百姓們死的死傷的傷,大臣們領兵在外作戰,朝廷內部實力就空虛了。」
「這樣上無強龍對抗,下無地頭蛇刁難。那高高在上的國君,還不是您手掌心裡的一隻小小螞蟻?」
田常一聽,小老鼠眼睛轂轆兒一轉!說:「太妙了!可是我的大軍已經開拔魯國,現在要調轉槍口對準吳國,老傢伙們要懷疑我的戰鬥意圖啊,咋整?」
「您看我可是愛民如子,對國君一片赤誠啊!」他隨後又激動不已地補充道。
子貢嘿然一笑,說:「常哥您莫慌,小弟這就去吳國走一趟,保證說服夫差那豬頭能來打你,保證不打死你!你等著喲~~」
說完,子貢飄然而去。
2,忽悠吳國。
子貢一見到夫差就給他來了個大擁抱,深情款款地說:
「我的夫!我聽說,實行王道就不能讓諸侯國滅絕,實行霸道就不能讓另外一個強敵出現。」
「現在,齊國要來打我們魯國,和您來爭個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您感到危險啊!」
「您如果來援救我們魯國,是揚名立萬的事情;攻打齊國,金銀財寶美女那是大大滴有啊!」(註:這時候的吳國勢力確實很強!)
「您看,這個事情名義上是保護我們危亡的魯國,實際上您可以安撫泗水以北的諸侯,討伐無道的齊國,以此鎮服強大的晉國。一石多鳥,爽不爽?」
夫差露出了一排他又黑又黃的大板牙,面如桃花開,轉念一想這樣是不是太不莊重了一點,說:
「賜啊,雖然你說得對啊。只是勾踐那傢伙被我教訓了一頓,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到我這裡做牛做馬,回去之後一直在猥瑣發育,貌似胸有大痣啊!」
「您等我把他再揍得爬不起來之後再說,不然我怕他在後面捅我。」
夫差的這點小九九,一切都在子貢的掌握之中。子貢說:
「越國雖然比魯國弱,但是吳國也不比齊國強大。等您不管齊國,去打趴越國之後再來,那我們魯國早就被齊國蕩平了,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啊!」
「況且,我的夫。您不是正打著『使滅亡的國家復存,讓斷絕的祭祀得續』的名義要為天下主持公道嗎?」
「您去攻打弱小的越國,害怕強大的齊國,您這就是慫了唄!不夠勇敢。勇敢的人不改迴避艱難,仁慈的人不會讓別人陷入困境。這不是我心目中敬仰的夫!」
「現在,如果您保存越國向諸侯顯示您的仁德,幫助我們魯國攻打齊國,給晉國施加壓力,諸侯一定會爭著來向您朝見,到時候您就是我們的老大了!」
「如果您真的擔心勾踐那傢伙在後面陰你一手,我這就去越國走一趟,讓他派出軍隊追隨您。這名義上是追隨您討伐齊國,實際上是讓越國空虛,讓您無後顧之憂!」
夫差又黑又黃的大板牙露出了兩排,把子貢抱過來就要親一口。
子貢一溜煙,到了越國。
3,忽悠越國。
勾踐清掃道路,郊迎子貢,親自趕著驢車到子貢下榻的賓館,問候道:「哎呀呀,賜哥。您老人家乘著什麼風飄到我這窮鄉僻壤裡來了,有失遠迎啊!莫怪,莫怪。」
子貢也不怕嚇著勾踐,開門見山就說:
「踐啊,我已經說服了夫差救援我們魯國,攻打齊國。」
「不過夫差那傢伙說要先把你再揍一頓,你看……」
勾踐一聽,撲通一下撲倒再拜,說:
「賜哥,以前我不自量力,被吳王圍困在會稽山,只想著能和他共歸於盡就好。後來給他當牛做馬,端屎端尿才活了下來。」
子貢一看,嚇著了!那效果就達到了,安慰道:
「夫差殘暴,大臣們受不了;窮兵黷武,兵民疲憊;伍子胥被殺,太宰嚭重用;我看他遲早藥丸!」
「現在你如果出兵幫助夫差,迎合他。用寶物獲取他的歡心,用前輩的言辭尊敬他,把他捧上天。」
「如果打不贏,吳國力量收到削弱。如果打贏了,夫差一定會帶兵逼近晉國。」
「那時候他的精銳被齊國消耗,重兵被晉國牽制,這背後的刀子該怎麼捅,你比我更專業,對吧?」
子貢說著給勾踐拋了一個媚眼,勾踐瞬間傾倒,兩眼放光。隨後趕緊爬起來,把自己家裡好吃的好喝的一股腦兒都塞給子貢。
子貢沒接受,因為他要「飄然而至」,回報吳王夫差。
4,二次忽悠吳國。
見到夫差後,子貢首先向他轉述了勾踐的可憐,說:
「我的夫,勾踐怕你怕得要死!他說他自幼喪父,長大了被你毒打。」
「全仰仗您的恩賜出,才得以繼續祭祀他的祖先。他沒齒難忘。哪裡趕在後面捅刀子?」
過了幾天,越王勾踐派國內金雞獎最佳男演員得主——文種,來到了吳國。剛見面就跪在夫差面前磕頭,說:
「東海奴役之臣勾踐,恭恭敬敬地派使者文種,來修好您的近臣,您老人家請安。」
「我們私下聽說大王您要發動威武正義之師,鋤強扶弱,匡扶正義。」
「我們越國請求出動全部軍隊三千人,勾踐請求親自披掛上陣,在前面給您擋子彈。」
「賤臣還帶來了些銀兩,武器,給貴軍做賀禮,請笑納。」
文種說完,仍然撲地不起。這些個動作和臺詞,演得個滴水不漏。
夫差沒有管他,找到子貢說:「老弟果然好手段啊,勾踐派文種過來說,他願意親自帥軍隨我一起攻打齊國。」
子貢回答說:
「不可啊,我的夫。調動人家所有的人馬,讓他國內空虛。還要讓人家的國君跟著出徵,這不道義啊!不是老大哥的所為。」
「你可以接受他們的禮物,財貨,允許他們派出軍隊。但是,讓勾踐同行,就可以免了吧!小踐踐,他真的好可憐!」
子貢一番話說得,連夫差都差點不忍心哭了起來。
至此,子貢已經敲定:1,自己魯國不被齊國揍了;2,齊國田常日思夜想夫差,唯恐夫差不來揍他;3,吳王夫差火急火燎要去揍齊國;4,越王勾踐在子貢的幫助下瞞天過海,在自家磨刀霍霍。
吳國夫差自己敲響了吳國的喪鐘。
接著,子貢飄然而至最後一站:晉國。
5,忽悠晉國。
子貢對晉國國君說:「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早不忙遲慌張……」
晉國君:「……」
子貢:「老哥,齊國和吳國就要幹架了。如果吳國敗,越國一定會趁機搞它;如果吳國勝了齊國,肯定會過來揍你!夫差那沙包大的拳頭,你怕不怕?」
晉君瑟瑟發抖,問:「賜哥,咋整?」
子貢說:「莫慌,現在就磨好你的槍,讓士兵們枕戈待旦。」
最後,整個故事的結局子貢早已為我們定下了。
齊國田常果然如願以償地被吳王夫差胖揍了一頓;然後夫差果然進軍晉國,被反胖揍了一頓;勾踐臥薪嘗膽多年,不再做狗,亮出了他的劍!夫差卒,吳國滅。
子貢這次出門公費旅遊了一圈,諸侯格局就已經發生著了變化。
保全了祖國魯國、擾亂了齊國內政(田氏一家獨大,鮑、晏等大家族被滅,王權被架空)、吳國滅、晉國強、越國霸。
子貢飄然回魯,深藏功與名。
題外話:
以上故事全來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當中描寫子貢的部分,在轉述的過程中為了生動一些,我有語言上添油加醋的部分,情節是遵照原著的。
當然,天下大勢不是由一個人能改變或者左右的,他們在歷史的進程中,各自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分裂格局才能縱橫,和平統一隻能馳騁。
子貢這傢伙後來也混得不錯,做了魯國和衛國的國相(要知道,孔子曾經在魯國最高的官職是大司寇,代理處理國相事物,在衛國並不被啟用。)
家累千金(子貢出了名的會做生意,孔子不喜歡他這樣,但是也不得不說他總是能賺到錢。),最後在齊國去世。
孔子去世後,不少弟子以侍奉父親的禮節為他守墓3年。
子貢獨自為他守墓6年才離開!
壯哉,我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