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治理環境的艱辛之路

2020-12-16 光明數字報

    被譽為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最好國家之一的芬蘭在近代史上也有過環境「最黑暗」的日子。當環境汙染問題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後期顯現出來之時,熱衷於戰後重建工作的政治家們才如夢方醒,開始重視環境治理和保護問題,在政府部門內部設立了主管環境工作的辦公室。但這些辦公室無論是人力配備上還是資金上都是捉襟見肘。於是,芬蘭自然保護聯盟在1970年提議在政府內建立一個環境部來統管全國的環境工作。

 

    千呼萬喚始建部

 

    芬蘭自然保護聯盟的建議得到了政府的重視,經過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小組論證後,1973年社民黨索爾薩政府決定向議會提出建立環境部的提案,但是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反對。阻力不僅來自地方政府,而且還來自中央政府的農林部,它強烈反對成立環境部,因為它的內部有一個主管環境的辦公室,所以它主張擴編當時的農林部,不僅管農林而且要管環境、管資源。儘管議會已開始考慮政府成立環境部的法案,農林部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還想把已在內政部內設置的環境事務部門轉到農林部,成立一個農林、資源和環境為一體的「大部」。由於政府內部爭吵不休,成立環境部一事被無限期地擱置起來。直到1982年政府再次向議會遞交成立環境部的提案後,經議會批准,環境部才於1983年10月1日得以正式掛牌。

 

    芬蘭環境部從提議到成立一共走了13年的時間,環境部之所以最終能被接受主要是人們對環境保護和治理的認識發生了變化,真正意識到環境治理和保護是當今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勢。

 

    作為政府負責環境保護和治理的職能部門,芬蘭環境部的主要責任在於向政府和議會提供有關環境方面的報告和制定今後的工作計劃,它的目的是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一個高效的生態環境和有利於福利制度建立的社會環境。

 

    根據芬蘭的法律,芬蘭地方市鎮都是獨立的,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領導,因此環境部對地方市鎮的環境事務不實行垂直領導,地方市鎮只是根據法律授予的權力,負責地方上有關環境保護的事務。

 

    環境水質大變樣

 

    在環境部的接待室裡,記者喝著秘書剛剛從龍頭下接來的自來水,同環境部參議穆爾曼聊著水質和環境保護問題。上個世紀30、40年代的芬蘇戰爭使芬蘭的國民經濟遭到了極大破壞。戰爭結束後,芬蘭首先遇到的是戰爭賠款問題,8年時間要還上3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對一個小國來說的確不容易。在如期還完戰爭賠款之後,芬蘭的史學家回憶稱,戰爭賠款對戰後芬蘭來說加重了芬蘭人民的負擔,但同時也團結了芬蘭這個民族,在20年時間裡不僅還完了戰爭賠款,而且把芬蘭建成了一個工業發達的福利國家。

 

    為了加快工業化速度,芬蘭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為了還戰爭賠款,芬蘭大力發展冶金和金屬工業,芬蘭的15個造船廠晝夜生產,為原蘇聯造出了500艘船隻。為了擴大出口,芬蘭的造紙廠幾乎是遍地開花,到處冒煙生產,加之大大小小的工廠排汙和機動車無限制的增加,環境質量開始下降。首先水質發生了變化,凡是臨近造紙廠的內陸水域或者造紙廠下遊的水域開始汙染並釋放出難聞的氣味,由於水域被工業廢水汙染,魚類減少,甚至不能食用。汙染同時也波及芬蘭灣,從那裡捕撈上來的魚都帶有很重的油汙味道,不能食用。據穆爾曼講,60、70年代芬蘭也不時出現過霧霾天,只是霧霾中沒有沙塵,都是工業和汽車排廢所導致的。

 

    為了治理已經被汙染的水域,芬蘭於1969年建立了水域管理局負責水域的管理和治理。但水域的治理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涉及多學科、需要全社會努力才可以完成的浩大工程。自從環境部建立以來,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工作才走入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並舉的快車道。經過前後30多年的努力,到上個世紀90年代環境才得到根本性的治理,水域水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自來水可以放心地喝,而且無論是內陸還是芬蘭灣的魚也都可以大膽地享用了。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改善了生存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芬蘭開始潛心研究「清潔能源」和「清潔技術」,如今已成為世界上頂尖的清潔技術使用國和輸出國,受到國際上的矚目。

 

    環保法律不可犯

 

    芬蘭是一個尊重法律和有法必依的國家。以環境方面的立法為例,從1928年制定第一部《自然保護法》到現在,芬蘭共制定了20多部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和法規,其中《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法》《水域保護法》和《垃圾處理法》等四部法律是環境保護方面的大法,涵蓋了芬蘭環境保護的全部內容。

 

    芬蘭的法律是嚴肅的,不允許任何人的挑戰。誰違反了法律,誰就要受到環保當局的警告或法律的制裁。穆爾曼舉例說,如果某公司或個人違反了《環境保護法》的某一項,首先將受到環保部門的警告,限期進行整改,如果在指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整改或者當事人在整改期間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政府環保部門有權將其告上法庭,法庭將按法律條文並根據其情節輕重對其處以罰款、判刑收監。如果是企業,法庭將有可能判企業關門立即停止生產活動。一般情況下,判處企業關門停產是很重的處罰,極少使用。最普遍的是採取經濟措施,對個人或企業實行罰款。如果當事人的行為後果還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環境安全,那麼法院還將責成當事人給當地人賠償。依照法律,在整個過程中,環境主管部門不能下達罰款令。穆爾曼強調說,罰款的決定必須由法院作出,任何的政府職能部門都沒有這個權力。

 

    2012年,媒體披露了一個負責運送垃圾的個體公司為減少運輸成本,就近在某一湖泊投放生活垃圾的消息。環境部門立即展開調查,結果發現該公司在過去的5至10年間的確向某一湖泊投放了大量垃圾,對水域和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環境部門認為這是一起知法犯法的事件,遂將該公司告上法庭。目前,法院正在審理這個案件,據透露,該公司法人、經理等將面臨罰款和牢獄之災。(本報駐赫爾辛基記者 趙廣俊)

 

相關焦點

  • 芬蘭政府如何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將芬蘭稱之為「明珠」的另一層涵義是:芬蘭具有良好的國家治理能力,政府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秉承透明、公正、負責任、講實效的原則,在全球各類排行榜單中,芬蘭均位居世界前列。例如,芬蘭是全球最為清廉的國家之一、全球教育質量最好的國家、公民幸福生活指數排名較高的國家之一等等。這些好評,彰顯了芬蘭政府在國家治理方面的能力卓著。芬蘭政府是如何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呢?
  • 我的艱辛求學之路
    我的艱辛求學之路王社軍年近花甲的我,偶爾想起當年的求學之路,讓人難以忘懷……缺吃少穿,就那樣的環境,在本村上小學。我和同學的成績都非常好。主要是王耀先老師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的結果。小學畢業,正趕上老葡萄要建一所附中。我們這班同學都想到別的學校去上學!可人家不收,原因是老葡萄有附中。有誰願意在一窮二白的學校上學呢!事與願違,沒辦法只能來這裡。全校就五位老師,李慶祥老師、呂東生老師、馬懷生老師、王全州老師和魏處兒老師。
  • 體育研報⑥|芬蘭體育治理體系:政府主導與社會主導協同並進
    這場重大疫情既是考驗全體國民的微觀免疫力,同時也是對中國體育治理的宏觀大考。如何切實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提升我國體育治理效能,加快推進體育治理現代化?芬蘭體育的發展和芬蘭的政治制度在時間和內容上都是密切相關的。政治制度對支持體育和體育組織的存在有重大影響。此篇文章,我們將具體了解芬蘭體育治理體系,旨在幫助我國在體育管理機制改革中發展出符合自身國情的體育治理模式。
  • 艱辛的考證之路,是否值得?
    對於任何一個證書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到底認同OR不認同、值得OR不值得,這就要看考證之路對你是否有所幫助了。有的時候可能是職業道路上的幫助,有的時候可能是知識、思維、認知的幫助。只要是有那麼一丟丟的幫助的話,那它對於你來說就是有一定價值的。
  • 我們留學,在芬蘭圖爾庫
    依稀記得,當時看著周圍陌生的外國人,倒也沒有想像中的害怕和膽怯,對這個全新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  善良友好的芬蘭人讓我一路的行程都很順利,晚上10點多,到達了我學校所在的城市圖爾庫,原本想提前申請了房子,晚上可以睡個安穩覺的想法,在打開公寓門的瞬間落空了。
  • 涉水爬山——艱辛的求學之路
    涉水爬山—艱辛的求學之路祥心洗陌老人的背影在夕陽的餘暉下,影子在湍流的水面上拉長。形成一個大大的問號。老人肩上背著一個年幼的孩子,手裡拿著書包。緩緩地在河流中步履瞞珊地前行。祥心洗陌河流的南端,大山的另一面就是學校,幾代人的啟蒙都是這樣的環境中每天往返數次。
  • 芬蘭道路:獨特、卓越的教育發展之路
    人們在芬蘭看到了優美的校園、安靜的學生與優秀的教師,也開始認識到芬蘭教育擁有高度的自主性。在隨後的幾次PISA測試中,芬蘭的排名仍然保持在第一梯隊。PISA 2018測試中,中國四省市奪魁,芬蘭位列第七名。但仔細分析PISA 2018測試的數據,研究者們發現,中國四省市學生的學習時間較長,學生幸福感偏低。芬蘭是將高效學習與學生幸福感結合得較好的國家,並且校際差異最小。
  • 海洋環境治理研究綜述
    文章從海洋環境治理的理論基礎、海洋環境治理基本構成要素、海洋環境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設及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與模式研究等方面探討了不同學科學者在海洋環境治理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並指出未來應加強全球海洋環境治理演化脈絡與類型體系劃分、全球海洋環境治理的層序體系與中國話語權甄別、全球海洋環境治理利益相關者博弈機制分析、中國參與全球海洋環境治理的法律體系建設及體制機制優化等方面的研究。
  • 芬蘭Nanomaji濾水器應對環境問題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種設備可以同時應對空氣汙染、森林砍伐和水汙染這三個問題,它會是怎樣的呢?使其脫穎而出的是這種濾水器使用了納米材料,而非薄膜。讓水通過過濾器並不需要額外的資源或設備,有重力就夠了。跨界成果 Nanomaji誕生自阿爾託大學的一個校園項目,是跟芬蘭Ahlstrom公司合作的,後者提供材料並鼓勵11名大學生為發展中國家市場設計一種產品。
  • 探索科學有效的數據治理之路
    原標題:探索科學有效的數據治理之路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數據治理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體現。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加速信息化、智能化,人類悄然進入了大數據時代。與傳統數據相比,大數據不僅體現為靜態的、海量的、多類型的數據集,也體現在其具有動態的、高速的、實時在線的數據交換所產生的高價值。
  • 環境治理切莫「以鄰為壑」
    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要「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可以說,今年國家推動環境治理的力度將會再次加大。
  • 連美國都在學習的教育制度 – 芬蘭
    比起大量的填鴨知識給學生,芬蘭注重學生是否確實吸收,芬蘭的小學生每天有75分鐘的課間休息, 下課後的時間就是與家人朋友的相處時間。在初中之前回家作業還有考試更是幾乎沒有的事!另外芬蘭校方也極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芬蘭,比你的同儕表現出色顯得不是很重要,每個人都達到平均水平,而這個平均水平相當高。
  • 芬蘭治霧霾經驗:廣泛採用可再生能源 重工業搬離
    這樣一個清靜之地,論人口,不及中國一個大城市,論面積,不及雲南省,如何懂得治理霧霾之道?這是去年6月中國和芬蘭啟動「美麗北京」項目後,記者心中的一個疑問。根據項目規劃,來自中芬兩國的技術專家將舉行多輪研討,藉助芬蘭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清潔技術方面的能力和經驗,探討改善北京空氣品質的途徑。懷揣這個疑問,記者一有機會就去試圖尋找答案。好在芬蘭專家大都性格耿直,有問必答。
  • 廣西神農百翔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策
    顯然,消除河川、湖泊、水塘等黑臭水體,改善水環境質量,對於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社會和諧、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實現民族復興大業顯得極為重要和緊迫。如今,面對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汙染治理公司,廣西神農百翔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專注於恢復生態環境和水環境治理的綠色企業。
  • 中國與芬蘭合作的前景無比廣闊
    1979年,耿飆副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對芬蘭進行了正式訪問,這是中芬建交以來中國政府領導人首次訪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和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曾分別在2006年、2013年和2016年訪問芬蘭,習近平副主席曾在2010年訪問芬蘭。芬蘭領導人也曾多次訪華。
  • 【餵養記錄】我的艱辛的母乳之路
    下面來分享下母乳之路碰到急性乳腺炎,母乳性腹瀉及寶寶厭奶期的應對。{母乳性腹瀉}這個是我在母乳之路上遇到的最大的難題,之前的乳頭皸裂和急性乳腺炎的疼痛還能忍受,這個是我最不能忍受的,因為每天看到孩子拉十幾次,我都崩潰了,好心疼,隔三差五跑醫院給孩子化驗大便找原因,結果都是沒問題,大夫給我開過媽咪愛,複合益生菌,醒脾養兒……那會不懂母乳性腹瀉,感覺餵了醒脾養兒就會好一些,拉的少一點,一旦斷了藥
  • 政府與大學關係變革:瑞典芬蘭比利時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
    這些大學的成功崛起不僅與大學自身的努力有關,更重要的是這些大學所在國家近年來紛紛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改革重構政府與大學的關係,從而為這些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這三個國家堪稱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追趕型」國家之樣本。
  • 尾水治理 淡水養殖綠色發展之路怎麼走?
    尾水治理 淡水養殖綠色發展之路怎麼走?(餘建文攝)  記者餘建文&nbsp通訊員李嶽潮&nbsp張克鑫  良好的水環境和水資源是生活生產的重要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工程建設是實現生態高效發展的重要一環。  在農業生產中,水產養殖是用水大戶。近年來,水產養殖尾水治理是「五水共治」中關注度較高的一個問題。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礦山環境的治理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由於對礦山的掠奪式經營或不良經營,給礦山及其周邊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國內外關於礦山治理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和為了保障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的順利開展,採礦業已逐漸被納入在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監督和指導下開展工作。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礦山環境治理工作起步較早,在19世紀末就意識到採礦業對環境的影響和危害。20世紀初著手進行環境治理的科學探索。
  • 危機感:芬蘭教育的另一面
    這些年,芬蘭教育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西方國家也把芬蘭視為教育強國。然而,在芬蘭參觀訪問時,筆者驚訝地發現,芬蘭人總有一種危機感——擔心自己會與未來脫節,時刻在反省「我們的教育是否能跟得上時代」。因此,芬蘭國家治理中有一個重要導向——讓所有國民接受儘可能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