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著名樂隊鼓手在他的視頻課中將全音符稱為一分音符,為音樂圈的朋友增添了無窮樂趣。其實,在兒童業餘音樂教學實踐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只是一分音符的稱謂大多出自懵懂的孩子之口,而且經常錯把四分音符叫一分音符,因為四分音符常常作為一拍。這種把全音符稱作一分音符做法實屬首創!
娛樂之餘,我想起國內對音符教學的常見做法,要麼切西瓜,要麼切蛋糕,要麼切大餅,反正不切點兒什麼好像就不會介紹音符時值的比例關係。其實,我對這種教法是持懷疑態度的,原因就是低齡兒童根本無法理解分數的意義,這種邏輯思維在他們的能力層次上是行不通的。當教材上畫了一個被切成很多塊的鮮豔西瓜的時候,孩子的意識中恐怕只會想到:西瓜紅紅的瓤真好看,西瓜好甜,我想吃西瓜!——切西瓜是典型的用成人思維強加給兒童思維的例子。
離開五條線(拋開音高意義),音符所能代表的只是長短的不同,直接用長短不同的線段代表不同的音符講解給孩子們聽,是最實用最直觀的,在《兒童趣味視唱練耳》這本書中我就用這種方式呈現。(圖附後)當然,我們也可以用音符乘火車的形式打比方:全音符自己一節車廂,兩個二分音符一節車廂,四個四分音符一節車廂。——這樣的比喻也是跟長短相關的,而且隱喻了小節、小節線的概念。
順便說一下拍號的學習。你問一些彈琴過了五六級的孩子,3/8拍是什麼意思,他們會很自信地告訴你: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完全沒錯!但是,當老師指向曲子中的一個八分音符的時候,他會回答這是半拍。——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在兒童那裡 ,你繞個彎子說這個知識點,他能死記硬背下來,可並不能完全理解。很多年以前,我記得參加周廣仁先生的大師班,她給我們傳授:給小孩子講拍號,直接說「每個小節有幾個幾分音符」,比如,4/4拍就是每個小節有四個四分音符,3/8拍就是每個小節有三個八分音符。這與英語中的four quarter time \ three eighth time 叫法是一致的,更容易理解。
順便,冒天下之大不韙,說句題外話。(又一個聯想)
我非常敬佩周廣仁這一代老一輩鋼琴教育家,他們在上世紀80、90年代放下身段教過很多普通的業餘學琴的孩子,所以他們有非常接地氣的面對普通孩子的教學方法。可是現在一些青年鋼琴家,彈得很好,也拿過不少國際大獎,不過他們哪裡教過老百姓的業餘學琴的孩子?沒有實踐經驗,憑空構造出許多莫名其妙的的方法,開大師班引導青年教師,今天這個專家這麼說,明天那個專家那麼說,把大家搞得一頭霧水,實際上是弊大於利的。這些鋼琴家還是老老實實去開演奏會,或者教那些音院附小附中的孩子(基本技術都解決了),在音樂處理上做一些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