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長時間玩手機,對孩子的眼睛傷害很大,但另一個隱藏的危害,很多人卻不知道,那就是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有人說了,現在的孩子都玩手機,手機也是這個時代發展的趨勢,如果不讓孩子玩手機,孩子就脫離了現代化生活的軌道。
這麼聽上去,似乎還有些道理……
曾經有調查顯示,如果孩子在3歲前,每天玩一個小時手機,孩子在日後出現注意力缺陷的風險會增加10%,而且這種症狀要到他們7歲,上一年級後才能顯現出來。
如果你的孩子上一年後,出現了小動作特別多、寫作業時坐不住、總是開小差,那麼家長可以回憶一下,孩子小時候是否經常玩手機。
孩子的精力非常旺盛,需要多運動才能平衡,如果每天都在玩手機的話,就會佔用大量有利於培養注意力的時間,比如閱讀、運動、遊戲等等。
愛玩手機的孩子,不喜歡讀書
很多家長認為,玩手機可以開發智力,手機上有很多圖片、視頻、文字,這些完全可以取代老一套的閱讀。
但是,手機這種電子產品,畫面比較豐富,聲音又特別好玩動聽,這些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對孩子來說吸引力比書本要強很多。當孩子沉迷於手機時,就失去了思考和想像的空間。
相比於玩手機,閱讀無疑是枯燥的,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討厭越多,這對以後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教育專家認為: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都需要在早期養成,否則等上小學後再去培養,就會事倍功半。而且,孩子迷戀手機,也是在最初成長的幾年裡。
給6歲以內的孩子看手機,弊遠大於利
6歲之前,是孩子什麼成長中最關鍵的時期,不僅是性格養成期,更是孩子在真實世界中發展和構建自我的時期。如果把孩子交給虛擬世界,除了能減輕家長帶孩子的勞累,百害而無一利。
壞處1:玩手機的孩子,基本不愛運動,損害了身體健康;
壞處2:玩手機的孩子,基本不愛說話,阻礙了語言的發育;
壞處3:玩手機的孩子,沒有想像力,因為信息都在被動灌輸;
壞處4:玩手機會限制孩子的感覺體驗,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形成了阻礙;
壞處5:玩手機的孩子,基本不愛學習,以後的學習過程會很困難;
壞處6:玩手機的孩子,基本不愛社交,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壞處7:玩手機的孩子,容易接收到不良信息,導致性早熟。
所以,家長如果有時間,一定要讓孩子把手機放下,多進行親子互動。可以帶孩子去遛彎、逛公園、逛超市、去博物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因為現實生活體驗,能給予孩子更好更多的知識。
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10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在10年前,他從全國各地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基本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另外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進行跟蹤調查。
10年後,這兩組孩子有著明顯區別:
50名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有90%考入了大學,另外50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40%考入了大學。而不接觸手機的孩子,考入大學後,有15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由此可見,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讓他盡情的玩。
作為80後,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戴眼鏡,到了初中以後才會有個別同學戴眼鏡。而現在,你可以進小學校園看一下,戴眼鏡幾乎成了普遍現象,每個班裡都會有一些。當你一個一個去詢問時會發現,他們幾乎都特別喜歡玩手機,而且父母不怎麼管。
孩子不像大人,自控能力非常弱,一旦迷戀上手機,很容易沉迷進去不可自拔。而且,手機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很多情況是不可逆的,即使你再後悔,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後悔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