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派小品」《軍哥劇說》系列正從深圳走向全國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一場戲、一個時代、一種傳奇

「深派小品」《軍哥劇說》系列正從深圳走向全國

  誰都不曾預料,歷史的進程會在怎樣一個看似黯淡的時刻埋下深深的伏筆。

  40年前,名不見經傳的小崗村裡,18位農民籤下「生死狀」,最終成為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大包幹」衝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的神州大地。

  39年前,建港填海的「開山炮」率先在蛇口炸響,誕生於晚清洋務運動中的百年招商局,創辦了第一個出口工業加工區,成為深圳經濟特區創立的探路者。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當下回望,深圳的成功如同一場魔術——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擁有2000萬人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奇蹟般崛起於中國南方,綻放奪目光彩。

  是什麼樣一種力量,讓曾經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以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的鮮明註腳?

  或許,循著深圳小品話劇團的戲劇主題晚會《劇說成功》裡的場景,我們能探知一二。

  將「深圳」讀成「深川」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街頭已經是貿易頻繁、人流湧動的熱鬧景象,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舊車間裡,仍是一派計劃經濟背景下的蕭條場景——

  上班時間,靠打撲克打發時間;

  工作電話打來,靠「猜拳」決定誰來接;

  同事借錢,從鞋裡掏出幾塊珍藏的私房錢小心翼翼地借出……

  當深圳開放發展的消息伴著千裡之外的海風飄然而至,他們卻將「深圳」讀成了「深川」。

  這是《劇說成功》小品《鐵飯碗二重奏》裡面的一幕。深圳的「暖」與東北的「冷」,在一場小品裡形成鮮明對照。

  搞社會主義建設,不改革開放不行。正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端著「鐵飯碗」的「正式工」們為自己的「穩定」沾沾自喜、對深圳發生的巨大變化難以置信之時,深圳開始成為各個領域人才的聚集地。

  「向前走、莫回頭。」

  改革開放、春雷乍響,深圳急缺的是人才。蛇口改革之父袁庚向當時分管特區的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寫信,要求在國內公開招聘、招考蛇口工業區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這一想法,打破了國內人事制度的禁區。

  在此之後,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充分運用中央賦予的自主權,敢為人先,大膽突破。它率先實現超產獎勵制、首開全國招聘用人制度先例、率先改革工資分配製度、率先實行社會保險制度……

  當改革開放號角吹起,吸引人才的磁場隨即形成,各個領域的人才懷揣夢想在深圳集聚,用共同的奮鬥歷程書寫深圳的不朽傳奇。

  正是人才的力量,匯聚成深圳蒼穹中的閃爍群星,讓深圳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深圳人的故事中,有歡聲笑語的回憶,也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刻,《超越》就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為了實現心底蟄伏的夢想,也為了投身深圳改革開放的火熱盛況,一個復員軍人隻身來到深圳,在眾多工作中選擇了保險營銷員,可當一次次的陌生拜訪均以失敗告終,他的人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

  眼前的一扇扇門,變成了他內心中的一堵堵牆,讓他紮根深圳、成就自己的夢想變得支離破碎,讓他印象中色彩斑斕的未來人生變得暗淡無光。

  就在即將崩潰時,在他的內心走出了連長,把他帶回了部隊。連長用殘酷的訓練讓他懂得了忍耐和堅持,在和連長的對話中他漸漸拾回了信心、鼓舞了精神,最後鼓起勇氣推開眼前的大門,獲得了成功。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深圳的璀璨星空,不就是靠這樣千千萬萬懷揣夢想的奮鬥者用汗水和淚水點亮的嗎?

  開拓創新,團結奉獻。深圳人腳下的路,不就是靠這麼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一點一點走出來的嗎?

  切著深圳人的脈搏

  在《劇說成功》裡,每個人的故事都激發著深圳人的澎湃激情,而在戲外,讓「劇說」系列走向全國的主創人員,也是深圳奇蹟的眾多書寫者當中的一分子。

  什麼是「劇說」?概括地說,就是「軍哥」用脫口秀的形式講道理、與觀眾互動,再用小品、歌舞、朗誦等形式「劃重點」,對道理進行詮釋,用一個主題串聯整場演出。

  作為《軍哥劇說》系列的核心人物,主演李學軍,人稱「軍哥」,對「劇說」系列一路走來的歷程深有感觸:「用戲劇的形式訴說都市的情感故事,『劇說』系列的每個環節都切著深圳人的脈搏。」

  「軍哥劇說」系列是深圳市羅湖區文化館09劇場最有名氣的演出。該系列覆蓋九大系列劇目,如講述成功之道的《劇說成功》、促進交流的《劇說溝通》、感悟人情世故的《劇說溫暖》、一品浪漫的《劇說愛情》、弘揚風清氣正的《劇說清廉》、講求合作精神的《劇說團隊》、減負釋壓的《劇說快樂》、專為兒童定製的《劇說成長》以及探討如何提升幸福感的《劇說幸福》。通過一臺戲劇主題晚會,融合時下流行元素,展現特區文化,以深圳人的視角來進行思考創作。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軍哥劇說」的創意是產生在深圳小品話劇團極其困難的時刻,用團長兼總導演邸敘然的話說,這樣的「靈感卻是在『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心態下產生的」。

  深圳小品話劇團成立於2005年,但是接連的獲獎與「深派風格」的形成並不見得能讓「深派小品」走進深圳人的心坎兒。

  經營舉步維艱,曾有一度臺上的演員比觀眾都多。演出收入減少,演員間相互矛盾產生,解釋、安撫都無濟於事,「按下葫蘆起來瓢」。奇怪的是,大家怎麼鬧騰,都不願離開小品團。

  邸敘然心裡有了底。他感到演員間矛盾的產生根源是創作演出方面的不如意,如果有了好的創作,就能激發演員的積極性。

  於是,他與小品團的功勳演員李學軍商量。兩人頭腦風暴之後,有了新的想法:「我的許多小品的主題都與李學軍成功課程中的內容非常契合,如果將軍哥的課程和我的小品相結合創作一臺主題戲劇綜藝晚會豈不是絕佳的創意?這將會把戲劇的教育、娛樂、儀式融為一體,使戲劇的功能突顯,讓觀眾不僅僅是哈哈一笑,而是看過之後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軍哥劇說」的形式由此誕生——把李學軍的成功課程與團裡演出的小品結合,請軍哥以「脫口秀」的形式,每天講述一個主題,以戲劇小品在舞臺上演繹,並融入歌唱、舞蹈、詩歌朗誦等,與觀眾互動,這在國內尚屬首創。

  這個創意讓整個團隊很是興奮,可酒香也怕巷子深。開始演出時,因為觀眾對這樣的演出形式沒有認識,沒有觀看的積極性,他們就四處奔波,散發戲票,請人來看。

  又一個夢想的起點

  首演的那天,看著坐滿全場的觀眾,每個人既興奮又緊張。大家知道,這些觀眾是那麼多次的小品專場演出積累下的粉絲,雖然不多但很珍貴,因為深圳的觀眾都牛得很,甭管是買票的還是公益的,只要演出沒勁,白給票都不來。今天要是演砸了,那可就全白幹了。

  隨著開場舞曲大幕徐徐拉開,《劇說成功》開始演出,演員們使盡渾身解數,演技紛紛「爆發」。在場的觀眾時而鴉雀無聲,時而鼎沸爆棚,時而哈哈大笑,時而淚水縱橫。近兩個小時的演出結束後,觀眾沒有馬上離場,而是一同起立鼓掌,演員在舞臺上不停鞠躬謝幕,許多觀眾跑上舞臺競相圍著軍哥合影索要籤名——《軍哥劇說》成功了!

  從此,《軍哥劇說》系列熱度逐步上升,在深圳09劇場已經演出500餘場,場場爆滿,一票難得。一個個引人掌聲雷動的故事,幽默中隱藏著諷刺,笑聲中夾雜點嗔怪,不求深刻尖銳,拒絕宏大敘事,更像是左鄰右舍圍坐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溫暖、輕鬆、快樂、勵志、向上。

  故事背後,記錄的不僅僅是深圳人的傳奇故事,更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脈絡,一個時代的澎湃浪潮。

  2014年時,《軍哥劇說》系列方興未艾,邸敘然曾說:「我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劇說』系列成為深圳的文化品牌。」邸敘然說,「到那時,來深圳旅行必到的一個環節——看『深派小品』,就像去上海要聽『海派清口』,去北京要看『德雲社』、『開心麻花』一樣。」

  而今,邸敘然的夢想已經實現,很多深圳人接待外地親友的方案變成了白天世界之窗,晚上「09劇場」,而「深派小品」《軍哥劇說》系列正從深圳走向全國——《劇說成功》8月26日在北京大隱劇院成功開演。劇中反映的改革開放深圳故事,受到北京觀眾的高度好評。

  他知道,這是又一個夢想的起點。(文/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陳聰, 圖/邢廣利 攝)

相關焦點

  • 誰說深圳沒有特色菜?
    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在廣西百色開展「粵菜師傅」培訓活動。其中,「胡搭亂燉」是公司出單率極高的餐品,「在廣東煲湯的基礎上,借鑑東南亞風味,在燉湯中加入咖喱。」潘運動說,公司主打高品質團餐,為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會對客戶進行深度調研,之後量身定製菜單。
  • 深圳南山今秋新增一所優質中學,這些學生可以選報
    南都訊 記者伍曼娜 記者從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了解到,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外國語中學2020年秋季正式開學,計劃招生8個班。因是提前一年招生,該校會在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校園內,新建一座1200平米鋼結構高質量的過渡環保教學樓。
  • 劉彥君島城點評小品 沒思想春晚小品就沒進步
    劉彥君  小品、小劇場話劇不僅是「讓觀眾笑」,更重要的是「提升觀眾的心靈」。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劉彥君日前抵達青島,為青島市「中國夢」主題戲劇創作研修班上了一堂「小品小戲的創作技巧」課。她指出,當下的小品小話劇因為缺乏思想性藝術性,阻礙了自身發展,春晚小品的沒落就是例子。  只搞笑,不能滿足觀眾了  活躍於戲劇理論界的劉彥君再三強調小品小戲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 深圳深入開展「三項工程」助推「六穩」「六保」
    粵菜師傅:弘揚「深派粵菜」帶動粵菜產業發展 黃小政,廣西百色靖西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弟,在參加了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院舉行的第一期「粵菜師傅
  • 「天穆杯」全國第四屆小品展演
    「天穆杯」全國第四屆小品展演活動首場演出將於9月16日在天津海河大劇院舉行。截至2012年已成功舉辦三屆「天穆杯」小品展演,每屆都有近30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報名參加,近300個小品參加展演。「天穆杯」產生的作品兩度入選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2009年,「天穆杯」全國小品展演被中國群眾文化學會、中國文化報社評為全國「群文品牌」。 2013年,以「天穆杯」全國小品展演為基礎確定的「文化品牌活動長效機制」獲得了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的殊榮。
  • 說相聲出道,演小品成名,演戲做了影帝寶座這樣的牛人是誰?
    文/成年人的世界說相聲出道,演小品成名,演戲做了影帝寶座這樣的牛人是誰?有這樣一位演員,相聲出道,小品成名,演戲做了影帝。1983年進入瀋陽曲藝團開始學習說相聲。真正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是與趙本山在1995年亮相春晚,出演小品,獲得了當年小品類的二等獎。後來又陸續與趙大叔演過多個知名小品,例如講幹部下鄉的,忽悠老實人的等。2001年,參演了趙大叔的電視劇《劉老根》,飾演採藥人,反響非常好。後來在第二部中繼續飾演採藥人。電視劇火了,範偉在電視劇屆也出了名。
  • 上海植物園派員參加 「中國工」全國首屆微型小品盆景展
    近日,上海植物園派員赴新沂參加「中國工」全國首屆微型小品盆景展。「中國工」是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舉辦的以微型小品盆景為對象的專業展覽。本次展覽共計展出作品上百組,眾多國內外知名盆景人士齊聚,交流小盆景創作技術及行業前景。
  • 江蘇:「徐州造」園林景觀走向全國
    這是我市園林設計施工單位承建的省外最大規模的園林工程,也標誌著「徐州造」園林景觀獲得國內行業認可和好評,逐步走向全國。圍繞媧皇宮中心,整個景區規劃建成集人文研究、旅遊休閒、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景區。「在全國各地園林建設單位的激烈競爭中,徐州園林建設的豐富經驗和標準化建設模式脫穎而出。承建這個大項目,是徐州園林建設邁出的一大步。」九州園林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 深築根基:「5G+工業」正從概念走向現實
    在2020華為全聯接大會的5G激發行業新價值峰會上,來自運營商和華為的專家表示,經過多年的努力,通信行業已經逐漸摸清了影響"5G+工業"應用發展的關鍵環節,並從規劃、建設、運維、優化、運營等多個角度設計了完善的對策,為"5G+工業"從概念走向現實鋪就了光明大道。
  • 潘長江經典小品《過河》的女主角,居然是她?如今57歲風採依舊
    閻淑萍雖然也是一位小品演員,但是相比同時代大紅大紫的宋丹丹、蔡明等人,閻淑萍雖並沒有那麼大的名氣,或許這跟閻淑萍的性格有關係啊吧,閻淑萍從藝以來一直都是非常的低調,用閻淑萍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雖然演小品和拍戲,但我的本行還是唱二人轉。我要把這種東北純民間的藝術展示給全國乃至世界的觀眾。」當年扎著麻花辮、模樣俊俏的閻淑萍真的是收穫了無數觀眾朋友的喜愛和支持。
  • 最美「中國風」——第三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在滬舉辦
    2日,亞洲範圍內最大規模的微型盆景展——「中國風」第三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在上海植物園隆重開幕。「中國風」第三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由上海植物園、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花木盆景》雜誌社、盆景樂園網站等聯合主辦。
  • 第四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展會明年在如舉行
    國慶期間,由盆景樂園網站、上海植物園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主辦的「中國風」第三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活動在滬舉行。1日晚,前來上海應邀參加活動的中外嘉賓齊聚上海格蘭雲天大酒店,參加了歡迎晚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木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李克文,我市副市長杜永紅應邀出席。
  • 深圳內衣產業「領舞」全國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吳德群)「穿著深圳安莉芳、布迪設計等深圳本土內衣品牌,走在巴黎內衣展的時尚大舞臺,我感到非常驕傲。」昨天,SIUF國際內衣超模選秀大會2015年度總冠軍姜貝貝說,是深圳讓她走上了世界大舞臺。因為深圳內衣的時尚設計以及這座城市的包容開放,讓中國內衣超模更多為國際業界所認可。 這基於深圳內衣雄厚的產業基礎。
  • 春晚小品無人不知,但她沒有小瀋陽的一半名氣,哥哥卻火遍全國!
    典型的戲紅人不紅系列。>郭月同樣是演小品的小瀋陽,僅僅憑藉一部小品《不差錢》,就突然爆紅,這跟郭月比起來可算得上的超級幸運了,但是好在她有一位火遍全國的哥哥,相信早晚有一天,郭月也會逐漸紅起來的。
  • 2019時尚深圳展圓滿收官 2020年兩季雙展聯動承啟時尚新紀元
    如YOSAR「探索未來」展館推出雲上工廠+腦洞基地、創享孵化、YOSHOW、商務洽談區等諸多板塊;集結漢派、深派等原創設計力量;邀請了行業媒體、網紅大咖全程直播;豐富的互動形式和沉浸式體驗空間,以全方位多維度展示原創品牌服貿生態鏈業務。
  • 3100多名「儋州月嫂」走向全國
    兩年多的時間,儋州市培訓了5900多名中青年婦女,走向月嫂、育嬰師、家政崗位的超過3100人。儋州月嫂由此開始走向全國,北京、廣州、深圳都有儋州月嫂的身影。在儋州市的城市核心區,一幢6700平方米的七層大樓被命名為「海南西部家庭服務中心」。這是海南省的首家以家庭服務為核心的區域性公共服務平臺,在全國也是規模最大的。
  • 馬雲和春晚哥比演小品,那是氣槍打飛機——差得遠!
    2018年春節文藝晚會越來越近了,春晚哥給全國13億人民準備了一道年夜飯,草根親民小品《回娘家》。通過臺灣女同胞回大陸尋找創業項目,到苗老太小吃培訓學校和校長所發生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充分展現兩岸骨肉一家親,以及中華兒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拼搏、執著、創新的主旋律。
  • 「小品」一詞最早出自哪裡?
    文藝界首次採用小品一詞也有一段趣聞……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兩位演員同在八一電影製片廠,他們不擅長唱歌、跳舞,也不精通相聲、魔術,倆人最拿手的才藝就上臺詩朗誦。說實在的,詩朗誦的確展示不出他們的喜劇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