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歐美文化潮流對全球都有非常巨大的影響,日本也不例外。但此時,有一批日本藝術家開始思考,究竟是該被動接受西方文化,還是在傳統藝術文化中,尋找出一條獨特的道路。他們反對照搬美國的藝術形式與觀念,主張運用東方藝術的觀念和思想。
一種名為「物派」的藝術流派開始興起,而關根伸夫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關根伸夫
1942年出生於日本埼玉縣
1968年於多摩美術大學油畫系師承藝術家齋藤義重和高松次郎
最近,「物語:關根伸夫藝術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展出。展覽全面系統地展示了藝術家關根伸夫的代表作品,包括他的創作手稿、雕塑作品和早期平面作品。
「物派」藝術家常常以土、石、木、鐵等物質作為創作材料,他們基本上不對這些物質作加工,而是試圖通過特定的形式,展現自然的存在本身。
1968年10月,關根伸夫在神戶須磨離宮公園的「第一屆當代雕塑雙年展」上展出作品《大地之母》,這成為「物派」運動的起源。
◎關根伸夫《大地之母》1968年
關根伸夫在須磨離宮公園的廣場上挖了一個深約2.6米、寬約2.2米的圓柱形坑,然後將挖出來的土塑成與坑的形狀大小相同的圓柱,放置在土坑旁邊。他被眼前物體的力量震懾住了,這影響了他之後的創作。
從《大地之母》等一系列作品中獲得巨大靈感之後,他創作了大量平面金箔作品。創作精神一脈相承,可以看作是在平面上對《大地之母》的延伸。
關根伸夫通過破壞日本和紙,將破壞的材料以另一種形式黏貼在畫面上從而塑造肌理感。《葉與種》是關根伸夫藝術觀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它體現了葉與種子的關係。關根伸夫通過破壞紙,在畫面周圍使用黏貼、劃破等手法,創作出一件全新的作品。
他並沒有浪費任何紙質,卻展現了一種自然生命的循環,這反映了「物派」的理念:將物體塑造成型,通過劃痕的方式形成肌理和抽象筆觸,再以手工黏貼的方式將金箔包裹紙張,從而形成作品的完整性。
關根伸夫的大尺幅金箔作品,是他經過早期試驗的沉澱之後的成熟期作品。這次展覽展出的三件大尺幅平面金箔作品,從尺寸到完整度都體現了他對作品的控制力,既是其典型的藝術語言也是其成就的巔峰。
展覽非常難得地展陳了關根伸夫的大量手稿和雕塑作品。
1970年初,關根伸夫留居西歐從事藝術創作並多次舉辦個人畫展。與此同時,他的研究趣味開始轉向環境藝術。1973年,他返回日本創立了「環境藝術研究所」,這次展覽帶來了很多他關於環境藝術的創作手稿。
1978年,再次返回歐洲的關根伸夫在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空相」系列。這一系列作品皆強調物質本身的純粹性,泥土、青銅、花崗巖石等「原本狀態」的材料被重新詮釋。
他曾在筆記中說:「儘可能在真實的世界中提示自然本身的存在,並將此鮮明地呈現出來,除此以外沒有別的選擇。」
展覽現場還播放關於關根伸夫作品的紀錄片。這些影像資料從不同角度詮釋了這位藝術大師獨特的哲學觀點以及藝術創作實驗。
☟☟☟
福利
即日起,在朵雲書院旗艦店消費滿500元或辦理會員卡充值500元,並加入「文藝地圖讀者群」,即可獲得「物語:關根伸夫藝術展」展票2張。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物語:關根伸夫藝術展
2020.11.1-2021.1.10
上海寶龍美術館
50元
01
展覽
故宮裡的神獸世界
2020.12.5-2021.1.10
龍耀路8號西岸藝島ART Tower
免費
「故宮裡的神獸世界——清宮獸譜多媒體綜合展」以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獸譜》為藍本,經過數位化「再創作」的劇情式沉浸展,讓人全方位地體驗神獸文化。一本圖譜,幻化成一場劇情式沉浸展覽,數十種經典的古代神獸再次「復活」,中國版「神奇動物在哪裡」上演。
02
戲劇
深淵
12月10日 周四 19:30-21:30
12月11日 周五 19:30-21:30
12月12日 周六 19:30-21:30
12月13日 周日 14:00-16:00
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160元起
一對怪異的母女,一段被掩蓋了六年的真相。她們隱瞞了一切,卻逃不過鄰居偷窺的雙眼。突如其來的命案,令一切浮出水面,無常的命運令母女倆再次陷入困境。當兇手終於被繩之以法,一場新的謀殺卻正在暗中醞釀。
03
音樂會
貝多芬·破曉與歡樂
曹鵬與上海城市交響樂團
2020.12.13 周日 19:30-21:30
丁香路425號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
180元起
在貝多芬生辰前夕,95歲高齡的中國著名指揮家曹鵬,攜手國家一級指揮宋家明和傑出小提琴家夏小曹,率領被稱為上海文化名片之一的上海城市交響樂團,獻演貝多芬《第一小提琴浪漫曲》《第五交響曲「命運」》和《第九交響曲「歡樂頌」》等作品。
*主推展覽資料源於上海寶龍美術館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可添加世紀朵雲小助手微信號(shijiduoyun2020)交流。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關根伸夫的物語世界丨文藝地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