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有約180萬人首次申領的十年期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即將到期,這意味著,26周歲到35周歲之間的「80後」,又要重拍身份證證件照了。
據說今年去拍照,有個很溫馨的政策,是說:如果你嫌自己的身份證照片不忍直視,可以申請重拍,有3次機會呢。
為什麼身份證證件照要有三次拍攝機會呢?因為實在是有太多的人,大頭照太醜了。
怎麼就醜了呢?這是個科學問題。我們請中國美術學院的教授、畫家、職業攝影師們來說說。
客觀原因
照相小屋裡,光線不太對頭
「人坐端正,頭稍抬起來一點……」坐在拍照小屋裡,你習慣於被這樣要求。可是應該沒有人向你解釋過:你面前的一大盞燈、相機的位置……對這次拍攝的影響。
證件照醜的原因,在這個小房間裡,可能可以找到一點線索。
錢江晚報記者聯繫上中國美術學院攝影系矯健教授。雖然是攝影系的教授,但是因為不同的證件照有各不相同的要求,所以證件照,搞攝影的人也「沒法兒自己搞。」
「拍照的時候,光沒有正確地打在臉上。」
矯健解釋說,拍證件照時,照相器材與燈光的位置基本都是固定的,被拍攝者雖然坐在同一把椅子上,但因人而異會發生各種變化。本來平順的光線照到矮個子臉上,成了頂光;照到高個子臉上就成了底光。不同光線拍出的人像會有所扭曲,底光拍出的人像鼻子會比較大,頂光拍出的人則腦門會很大。
光的顏色常常也不太對勁。
「拍肖像的燈光,應該是柔和的、色彩微微粉紅。那些顏色不準的光,能把臉『打』得像中了毒一樣,直泛綠色。」 矯健說。
雖然,證件照的打光,不能夠像藝術照一樣,打些側光讓臉部呈現明暗,而變得立體。但是如果光能夠正點一點,可能臉會更好看。
生理原因
美女肖像,都不是正臉的
錢報記者在採訪的時候,請教美院另外一位教授這個問題,他幾乎拒絕解釋這個事情,「長得不好看,又不能化妝、打光,這照片沒法拍。」
話說得犀利,不過是有科學道理。在一張滿圖三分之二都是腦袋的圖片裡,臉和五官就是焦點。
一位國畫人物畫家提示錢報記者:「你去看美女的肖像,都不是完全正臉的。」之所以描述美人的角度是這樣,是因為側一些的臉,能夠感受到五官的起伏,但是當要照一張充滿儀式感的正面證件照時,你既沒有修飾,又沒有選擇角度的權利,照片好不好看確實很拼長相。
不好意思,先打擊一下中國的男同胞們。《壹讀》雜誌,有一期在對成千上萬中國男性的身體進行了細緻而精確的測量後,通過大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中國男人為什麼「醜」——中國男人長了「大餅臉」,西方人面部長寬比為1:0.74,而中國人是1:0.86。更悲劇的是,在這張「大餅臉」的正中,是一個寬度恨不得相當於臉寬四分之一的塌鼻頭。
心理原因
照片很醜,只有你會這麼想
可能有的朋友越看越決定放棄三次機會了,哎,高興一點:其實,別的人,並不會像你一樣,覺得你的證件照「辣麼醜」。
心理學上,有研究證據支持這些說法。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羅伯特·博斯特和他的團隊研究表明,人們會認為視頻中的人比同一個視頻的截圖更好看。科學家把這種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麼有吸引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有一個解釋是:動態臉,更好地激活了人們的面部識別神經機制。
「畢竟相機是近代才發明出來的,我們大腦的臉部識別系統本來就是演化來加工動態臉,而不是靜態臉。」博斯特教授說。
而另外一種心理效應,叫做「曝光效應」,意思是說,人們更偏愛自己熟悉的事物,比如相比於人們照片中看到的自己,也就是他們真實的相貌,他們更傾向於對鏡子中的自己的相貌產生認同感。
曝光效應是一種非常個人的體驗——也就是說,只有你會認為照片上的你比真人醜很多,這點你應該感到欣慰:你的朋友們,親人們在看你的照片時,並不覺得照片中的你不好看,只有你會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