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條件的企業和企業家,應該「站在月球看地球」,探討大範圍的創新,全球範圍內的創新,給中國帶來新的機會,也給全球帶來新的機會,這樣,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受到的抵制才會減少。
■ 文 / MBAChina 《經理人》聯合研究組
長江商學院成立於2002年,是國家正式批准,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為國際管理教育協會(AACSB)和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EFMD)成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工商管理碩士授予單位」(含EMBA和MBA),面向未來的新使命是:為全球培養一批重視社會創新的新生代經濟顛覆力量。
成立以來,長江商學院一直以「為中國和世界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及全球價值對接能力、人文關懷與社會擔當以及創新精神的商業領袖」為己任,致力於通過新視野、新思維、新格局、新境界和新價值取向,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學院,並積極推動與引領新商業文明。
項兵博士為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及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在加入長江商學院之前,項兵博士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會計學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並主持創辦了光華管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項目(EMBA)。他還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首批(七名)核心教授之一,並曾執教於香港科技大學。
項兵博士的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國有企業制度改革及管理、中國民營企業的角色與作用以及建設性創新等課題。他在中國商業發展的諸多領域,如中國企業創新、中國企業全球化、中國發展模式以及中國經濟轉型對全球經濟的意義等方面被業界公認為學術權威與意見領袖。項兵博士也是新商業文明的重要倡導者。特別是,他提出的「站在月球看地球」,「以全球應對全球」以及「取勢、明道、優術」的理念,不僅對管理實踐產生影響,同時也引發了商學教育界的集體思考。
MBAChina &《經理人》聯合研究組:長江商學院提出了為全球培養重視社會創新的新生代經濟顛覆力量,未來,MBA教育還將如何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輔助力量呢?
項兵:這個想法的提出,源於我對全球經濟多年的觀察。
2006年起,我開始研究美國、歐盟、日本、金磚四國、拉丁美洲等全球發展較快的經濟體。研究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其一,一個國家和地區憑什麼強大?憑什麼能出一批世界級企業?其二,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如何創造了持續的經濟增長動能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英美為代表的傳統發展模式受到許多質疑,全球經濟可能面臨著重大的結構性調整壓力。於是,我開始從全球性的角度,思考與研究社會經濟發展模式、顛覆性創新、全球治理、社會契約、可持續發展等課題,並從全球性角度重新審視中國的發展模式與成功經驗。
研究上述問題的根本目的是要搞清楚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調整與長期趨勢,作為長江商學院,能夠提出怎樣的思想及解決方案?以協助政府、幫助企業及各類管理者,共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
上述研究的一個主要發現和結論是:致力於創新並培育經濟上的顛覆力量,對於一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全球化競爭、實現自身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等,是至關重要的戰略決策。
例如,從中國和印度的比較看,1978年,中國和印度的GDP分別為1495億美元和137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1位、12位,中印之間幾無差距。到了2018年,中國GDP為13.61萬億美元(世界第2),印度為2.73萬億(世界第7),中國約是印度的5倍。人均GDP方面,1978年印度(205美元)高於中國(156美元)。
2018年,中國(9770美元)是印度(2015美元)的4.8倍。40年間,中印之間的經濟發展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之一或許可以解釋為,相比於中國,印度匱乏經濟上顛覆的力量。在2000年,中國大陸只有9家世界500強企業,到2019年已有112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湧現出新的「力量」。其中包括大量民營企業,以及騰訊、阿里巴巴等新經濟企業。反觀印度,經濟依然由塔塔、信實等家族企業寡頭控制,少有新的企業能夠成功突圍。可以說,印度沒有產生太多真正有價值且對國家有貢獻的經濟上的顛覆力量。
再將中國和日本做比較,日本過去20年產生了多少新的大型企業?孫正義的軟銀算個成功案例,其他則不多見。日本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做得不錯,但對經濟上顛覆式力量的培養是有挑戰的。如果將獨角獸公司的數量作為指標的話,無論是日本,還是歐盟,創新還可以,但是顛覆力量相比於美國和中國要落後較多。沒有經濟上的顛覆力量,社會流動性就會降低。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局面就不容易改變。整體上講,要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持續推動社會和諧進步,必須有新生代的經濟的顛覆力量。
長江商學院的使命之一是,聚焦推動創新與培育經濟上顛覆的力量,我們的優勢與能力是:
第一,中國過去的發展成就和經驗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第二,長江商學院不僅和騰訊合作,而且和百度、京東合作,現在又和字節跳動合作,還與中國最大的PE/VC合作,還與微軟、軟銀中國推出了「圖靈計劃」,聚焦人工智慧產業化⋯⋯,它們都是經濟上的顛覆力量。所以,長江商學院對經濟上的顛覆式力量的培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第三,全球大變革,家族企業要生存與發展,有哪些需要做出必要的調整?如果我們僅僅幫家族企業變得更有錢,我認為這對社會穩定和社會和諧是不利的,我們必須為全球培養新生代的顛覆式力量,使得他們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敢於積極擁抱社會創新,同時具備人文精神。我們在這方面做了比較多的努力。如果這個項目能取得比較大的成功,就有可能為全球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的經典案例。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不僅我們的全球影響力會增大,大家對我們的尊敬和尊重都可能是發自內心的。
MBAChina &《經理人》聯合研究組:您倡導以「站在月球看地球」的全球視野,分析中國經濟和民族企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很多理念思路,那麼,中國MBA的教育應該如何進行國際化的融合變革,推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項兵:長江商學院2002年創辦時,中國剛剛加入WTO。長江的初心就是要為中國培養一批有全球視野、全球價值對接能力、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和全球擔當的企業家。
在長江,我在《中國商業與全球化》這門課中講到,美國保持全球領先的競爭力,根本在於美國有一批企業能夠徵戰全球主流市場和主流產品領域。中國有多少能夠在上述「雙主流」都佔據核心地位的企業?華為或許可以算作是一家,但目前在美國這個主流市場受到各種限制。
目前,中國大陸有112家世界500強企業,但絕大部分企業仍主要在國內市場徵戰,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的全球化運營。所以,長江商學院的初心就是,為中國培養一批能在全球範圍內有競爭力的企業家。我們從全球頂尖商學院聘請世界級的管理學教授、經濟學家,以此促進西方管理學的研究成果與中國本土的管理實踐相結合,從而為大中華地區造就一大批商界領袖,並為中國企業進軍世界提供新思維、新視野和新對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聘請的教授幾乎是全職的。他們全職在長江商學院和全職在美國工作,完全是兩回事.
我提出一個概念叫做「站在月球看地球」。從東西方交流的角度看,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發展的重大議題和解決方案多數由西方提出並主導,東方鮮有建樹與貢獻。在過去的100多年,不僅是中國,也包括日本、印度,乃至於整個亞洲,從啟蒙到現在,我們對西方的認識往往是,西方高高在上。
如何把西方的理論和中國實踐相結合,是中學為體還是西學為體,我們爭論很多年,甚至今天還在發生。未來,包括商學院在內的教育科研機構,應努力超越這種視野與思維方式的局限性,以站在月球看地球的新視野、新思維、新格局和新對策,與各界機構共同努力開創一個東西方雙向交流的時代。
那麼,國內商學院該重點關注什麼?儘管獲得了很多全球的認證和排名,但是,我們能否超越斯坦福、哈佛、哥倫比亞、沃頓等世界頂級商學院?而這些頂級商學院的價值是什麼?沒有思想的引領,沒有學術的原創,現時的排名也可能會被時代、潮流、發展與創新拋棄。站在月球看地球,不斷突破自身視野與思維方式的自我局限性,或許是不斷探尋未知空間並創造發展能力的必要條件之一。
MBAChina &《經理人》聯合研究組:基於創業和金融的社會風潮,很多商學院的MBA都將其引入課程當中,其中較大的一部分是針對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的課程,長江商學院是如何建立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影響和價值的?
項兵:2018年,我們和京東金融聯合開辦了「長江商學院京東金融科技學堂首期班」。我們希望集合長江商學院教授源自本土引領世界的原創思想和京東金融務實創新的商業生態與金融科技領域的領先經驗,幫助學員在縱向深度學習中更新迭代知識體系,在橫向多維觀察中探討模式創新,進而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前段時間,我和馬雲也聊了一下,希望2020年也和阿里巴巴集團一起合作一個類似的課程。長江商學院把MBA項目的定位聚焦到為中國培養新生代的經濟上的顛覆力量,而這個新生代的經濟顛覆力量必須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把社會創新帶起來。這個教育理念會貫穿長江所有的項目課程。金融MBA也是如此。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