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陸續出爐,有比高校百年底蘊的,有拼高科技創意的,有打地方文化特色牌的,更有贈送「藝術編年史」的,讓目不暇接。
前段時間,還有專家建議,從環保和健康角度,把紙質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換成電子通知書。從目前情況來看,這樣的建議至少短期內不會被採納,道理很簡單,供需雙方都不同意,每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不斷推陳出新,成了高校的一張名片」;而對考生來說,更把收到通知書作為一段珍貴的回憶。
每年錄取通知書搶得先機的無疑是清華北大,因為提前批招生緣故,從8月6日起就開始發放錄取通知書了。北大的通知書選用了大氣深沉的北大紅,封面文字由中文系教授袁行霈親筆題寫;打開清華的錄取通知書,一座立體校門便映入眼帘。
多所985高校憑藉著深厚的底蘊,加上不斷翻新的創意,打動著學子。南京大學給每位新生送了一個「美南紫」包裝的精緻套盒 ,裡面不僅包含了錄取通知書,還有別具一格的「鮮花帶貨」;天津大學錄取通知書是一個禮盒;南開大學新生收到通知書同時還有一隻荷包,裝有兩粒蓮花種子。
在各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中,最具科技含量的要屬中國科學院大學了。去年給新生送的「龍芯三號」晶片就火爆一時,今年則是一份精緻的黑膠光碟——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由「中國天眼」FAST捕獲的15顆脈衝星信號,堪稱史上最牛錄取通知書,預計明年中科院大學給新生要贈送來自火星的禮物了。
特色類高校則盡顯專業優勢,中央美術學院向2020級新生發出的「錄取通知書」,是一本尚未書寫的空白書,這是送給新生的第一本畫冊,也是美院讀書生涯的「編年史」,4年大學共208周,每周2頁,共設計416頁,希望新同學畫出成長記憶與印象,有網友調侃說,大學四年的美院作業早就布置好了。
地方高校則結合區域文化優勢,打出特色牌。溫州大學以瑞安市東陽村的木活字印刷技藝為創意點,打造了獨一無二的「木活字」錄取通知書。瑞安木活字印刷是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
一張張大學錄取通知書,經過多次的升級換代,早而超越了通知書的字面含義,而是融合了高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文化底蘊、寄語囑託等因素,成了新生第一課的「最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