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寶安教育品牌,揚國際教育風帆。
第三屆國際文化節。
連續三年舉辦國際文化節,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開拓國際視野,同時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自己專業生涯發展的可能性;以外教特色課程為抓手,開展外教戲劇課程和國際俱樂部課程,幫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滲透人文精神和中國情懷;多次舉辦模擬聯合國、英語演講比賽、外語角等活動,將國際教育本土化……
這就是創辦於2017年的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雖然建校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但借力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雄厚的師資力量,在日前舉行的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會上,評估組專家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了學校「積極教育」新校辦學路徑、「幸福樹」校本課程、生涯教育特色以及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在辦學水平評估反饋會上,上級領導更指出該校「取得的成果和創新曆程對於寶安區教育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理念:為新時代國際化人才「護航」
在區委區政府及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於2017年9月正式開辦,三年來,秉承新安中學(集團)「育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彰顯「外語國際教育、生態環境教育、幸福生涯教育」三大辦學特色。
新安中學(集團)副校長、外國語學校校長謝芳青表示,應我國對國際化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在教育部和外交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推出「護航計劃」公益項目,旨在正確引導新時代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文化觀、國家觀、民族觀。學校將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開拓國際視野,為新時代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保駕護航。
開展國際理解教育,能夠更好地培養我們中小學生以理解與合作的精神看待世界,看待差異,看待與處理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謝芳青表示,同時,為避免或消解文化教育間的衝突,應當是採取開放的心態,學習吸收世界文明一切優秀成果,並使之本土化。
經過多方考察、深入調研,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將「培養兼具中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確立為育人目標,並將「國際化」與「本土化」合二為一確立為國際教育發展路徑。
實踐:開拓學生國際視野 增強民族認同感
在這一理念下,學校以「國際文化節」等活動為載體,打造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體系。從開辦以來,學校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國際文化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屆。
國際文化節以班級為單位,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去了解其所代表國家的相關文化,創意編排所在班級的入場式,深入滲透國際教育。
其中,第一屆國際文化節主題是「小小少年,走在一帶一路上」,立足培養家國情懷,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本屆國際文化節活動採用「一班」對接「一國」、「一班」展示「一國」的方式,各班代表手持各國的國旗、代表物,身著各國服裝,或輕歌曼舞,或深切表達,向大家傳遞著各國人民對於生活、審美、色彩別具一格的理解和追求。
第二屆國際文化節主題「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點亮兒童幸福未來」,立足學校國際教育的特色發展,立足市情,結合深圳「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十三五發展規劃,和深圳市婦聯、區婦聯、海龍國際一起圍繞兒童權利作為活動開展的核心要素,確立了「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點亮兒童幸福未來」的主題,並設計了系列活動。
2019年11月舉辦的第三屆國際文化節,主題是「絲路遠航,體驗生涯」。以「一帶一路」為切入點,融合生涯教育,不僅拉近了學生與國家戰略之間的距離,也將學生的發展和國家命運聯繫在一起,讓學生了解世界,開拓學生國際視野,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
特色:立足本土充分吸納國際元素
英語教育是學校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支撐點之一。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打造「立足本土,面向國際」外語教學特色。同時,以外教戲劇課程、國際俱樂部課程等外教特色課程為抓手,拓寬國際視野,滲透人文精神和中國情懷。
學校課程設置上既立足本土文化,又充分吸納國際元素,取長補短。由區教育局統一招聘並分派的6名外籍教師,被該校用來開展口語、體育、音樂、日語、德語等課程的小班化個性教學。
該校與德國賦優(F+U)集團開展合作,面向校內四年級學生開設小學德語社團課。多一門語言,多一個世界,多一個選擇,德國外教老師Maximilian Binzler和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的助教歐陽珺老師從德語數字開始,逐漸引導學生學習用德語進行自我介紹以及介紹他人,通過韻律,歌曲和遊戲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孩子們在學習德語的同時,了解德國文化,進一步培養和提升跨文化能力。
在學校特色的幸福樹課程中,學校在各年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開設了英語兒歌、英文閱讀、英語戲劇等校本課程。特別是非常受孩子們歡迎的英語戲劇課,老師與孩子從改編劇本到舞臺表演,從理論到實踐,最後用流利純正的英語,表演出《小紅帽》、《三隻小豬》、《白雪公主》等英語戲劇。國際俱樂部課程,則是帶領學生們以遊歷世界的方式,展示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引導學生理解文化差異的同時培養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
此外,該校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諾文學區諾文中學和哈恩小學經過相互了解考察和友好協商,雙方結成友好姊妹學校,積極開展常態化合作交流。
成果:厚植特色基因 具新優質學校樣態
學校的外語(國際)教育特色成效顯著。
學生外語水平上臺階
從學校對學生的口語、聽力水平的監測測評數據來看,學生在外語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水平都上了一個臺階。小班化全英音樂、美術、體育學科課程的開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同時訓練了孩子們的學科思維,讓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中外教師互相促進
外教給學校帶來積極影響,包括形成優良的語言環境,提升學校師生整體英語、日語、德語水平;帶來國外許多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為學校教育引進活水;為英語、德語口語發音樹立標準,他們採用自然拼讀內容開展教學,既讓學生從小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德語,也帶來一些最地道、最前沿的英語、德語表達方式,為中方老師提供借鑑。
充分展現集團化辦學優勢
正如辦學水平評估組組長、國家督學楊堅校長所言,學校在集團化管理下辦學三年來,厚植特色學校的基因,充分展現了集團化辦學所具備的特殊優勢,教學和教研課題等一批成果,在特色方面凸顯了自己的觀念;在文化上,構建了積極的文化關係,在家校之間、幹群之間,還有師生之間呈現出了和美的關係,這種關係寫進了課程裡,體現在高性能、低控制的關係當中;學校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通過訪談學區社區、警區警察、社區家長,社區關係融洽,反應良好,學校能夠做到一呼百應,具有新優質學校的樣態。
未來前瞻
探索「生涯+」教育
促進自主發展
「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身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謝芳青校長深諳此理。
她帶領新安中學(集團)心理健康與生涯教育工作團隊,藉助班主任、網絡、大學教授、家長等資源,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圍繞「以學生活動為平臺、以體驗生涯為形態、以自主發展為導向」的思路,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涯體驗活動,如在學校開設生涯主題班會與生涯課、走進科研院所開展研學旅行、走進企事業單位進行人物訪談、邀請家長進課堂開設幸福配方課程等,引領學生深入探索自我特質、挖掘自我潛能、接觸社會職業,助其幸福成長成才。
該校還將生涯教育與各種活動和資源進行多元融合,創建「生涯+黨建、生涯+德育、生涯+家庭教育、生涯+學科教學、生涯+社會實踐」等模式,為學生自主全面發展提供動能。
如今,該校成功設立總佔地面積476平方米的青春期教育中心,其中包含生涯探索室、心理諮詢室、情緒調節室等多間功能室,並引進心理健康測評與生涯測評系統;成功實現生涯教育向各學科和家庭教育的滲透融合……集團生涯教育成果《智慧生涯教育,點亮生命之光,奠基幸福人生》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校特色建設成果一等獎。去年11月,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更獲評「全國生涯教育實驗學校」。
製版:戴越 餘加明 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