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國慶剛過我出差到敦煌,返回北京的時候在嘉峪關轉機,中間休息時間比較長,另一位同事表示要在機場等待航班,我想反正有大把時光為何不去嘉峪關轉轉。通過機場的工作人員找到一位和我有相同想法的姐姐,她剛剛在敦煌參加了一場徒步團建。就這樣我和賀賀相識,一起度過了美好的一天,我們的回憶留在了那個叫嘉峪關的地方。
古人對於朋友與朋友間的關係進行過分類,君子之交、莫逆之交、金石之交、忘年之交等等,我和賀賀則屬於朋友圈中的點讚之交,互相留了微信號,近兩年沒有聊過天。
昨天晚上手機響了一聲,打開微信一看竟然是賀賀給我發了一段超級長的語音,大致的意思是這樣的:出差到拉薩現在已經回家,自己買了一些當地的特色紀念品和好吃的,當時可能是老闆的熱情感染了自己,所以自己花錢的熱情也很高漲,有的沒的買了一堆,剛才收拾東西的時候,掉出來一個小盒子,裡面似乎有一塊布,西藏這個地方太神秘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哪句話得罪店家了,然後偷偷塞給自己一些不懂的東西來詛咒自己。說著就把圖片發給了我,讓我看看,就是下圖這個。
我告訴她這是嘎烏盒,如果你沒買的話,應該是店家裝貨的時候不小心裝進去的,有店家的聯繫方式可以給他郵寄回去,聯繫不到的話包起來放好。她說不是詛咒她就行,電話有的,一會兒就聯繫發回去。
我們常聽說這麼一句話「男戴觀音女戴佛」,在內地,我們佩戴佛像的時候沒有在意過佛像是否緊貼自己的肌膚,我反倒挺喜歡貼在脖子鎖骨處的,因為玉石做的佛像溫溫潤潤的,很舒服。而在藏區或者是其他信奉佛教的地方,他們認為佛像與自身有親密接觸是很不尊重佛法(佛像)的,於是製作了一種小盒子,將佛像裝在裡面,盒子外兩側或者是上面打孔用來繫繩子。還有一個原因是是大多數的小佛像是由香灰、寺廟泥土等壓制而成的,遇到汗水會腐蝕損壞佛像,所以才用小盒子裝起來帶到防水的目的。
後來演變得盒子裡面不單單只放小佛像了,還可以放置印著經文的綢片、舍利子、由高僧念過經的藥丸、活佛的衣服碎片等等,盒面也變得更加多彩,鑲嵌上了瑪瑙、松石,雕刻出了各種各樣的花紋。
藏區人民佩戴嘎烏盒的初衷和我們內地人戴平安符是一樣的,護身、減小業障、信眾們佩戴則多了一項希冀——增長修行。如今,一些去藏族地區旅行的遊客會購買嘎烏盒佩戴,那些穿著藏裝拍攝藝術照的遊客多是將其作為裝飾之用。
傳統的嘎烏盒有金、銀、銅造的三種,像是賀賀給我發的那個就是銅造的,現在市面上有鈦鋼的、有亞克力的、有水晶的、有紅木的,造型倒是和以前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是以圓形或者是長方形為主(照片中的那個形狀我還真說不好是什麼形狀)。價格嘛,幾十也有,幾萬也有,想買回家做什麼用就全憑個人意願了(傳世就買貴的,當紀念品就買便宜的,很簡單)。
佩戴的時候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希望大家了解一下。
1、佩戴嘎烏盒時不能夠直接和身體的肉體接觸,至少與身體要有一件衣服隔開
2、處於一個非正常境地(洗澡、上廁所等)時要把嘎烏盒解下來
3、長期不佩戴護身護要包起來放好或者歸還給寺廟
4、如果嘎烏盒損壞了不能佩戴了,要把它歸還給寺廟或者埋到花樹底下。
瑪吉阿米藏地旅行,不單單為大家介紹旅行路線。歡迎關注關注微信公眾號:川藏線 (就川藏線 這三個字,加黃V認證,與本訂閱號頭像相同),我們一起走近西藏、走進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