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兩個小辮站在同學老師中間微笑的為亦然同學
高中畢業季:一位星媽寫給女兒的畢業紀念冊
亦然同學,畢業快樂!
作者:柯茜(一個十九歲自閉症女生的家長)
今天是亦然照畢業照的日子。來到操場,同學們已經排好隊,亦然趕緊衝上前,想蹲在前排中間,結果一屁股坐在地上,哈哈!蹲的動作對這個笨拙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有難度,但後面的同學很快拉起她,讓她站在後排高個子的中間。於是,僅160cm出頭、晃頭晃腦的亦然在鏡頭裡就更突出了。
是的,在集體活動中,她總是很「突出」的一個:大合唱的時候別的同學都把歌詞背下來了,她還手裡拿著歌詞搖來搖去;同學們在大合唱中設計一些動作,她不是慢半拍就是做不到位;跳集體舞的時候會跟著大家的動作,但一高興就自由發揮一下;課堂上大家在安靜聽課,她會突然跟周圍同學「探討」幾句她喜歡的話題,比如臺灣回歸、馬來西亞的KIMI JOJOE和弘揚傳統文化。
她在這個高中校園裡似乎生活得越來越自在,雖然跟媽媽是這個學校的老師有關,但更多的是周圍老師、同學對她的理解和包容。
一開始,她是不能接受「媽媽來做她老師」這件事的,她很緊張地對爸爸說:「我不要換媽媽!」爸爸耐心跟她解釋:「媽媽可以既是媽媽,也是老師。」可她還是不能理解這麼複雜的關係,於是她想出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觀點:「上課鈴一響,媽媽就變成語文老師;下課鈴一響,她就變回媽媽!」於是,高中三年,語文課下課鈴一響,她就跑上講臺,對著我碎碎念「快變回媽媽」……
同學們一開始很好奇的,問了我很多「亦然為什麼……」的問題,我總是很高興地解答,大家一起哈哈大笑。然後,大家會更關心該怎麼去幫助她;比如亦然有段時間害怕聽到「還剩**分鐘」,同學們就會互相提醒別說這句話,甚至貼字條在講臺提醒老師;比如亦然有時會莫名哭泣或莫名歡樂(最近才看到一本書說自閉症人士處理信息有時會滯後,比如前幾天發生的事情,她現在才處理到這個信息,就會流露出委屈或開心,而別人卻覺得莫名其妙),同學們也都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安撫她或提醒她不要太嗨;她高一的時候喜歡跳啪啦啪啦舞,全班同學就跟她一起學,高二的大合唱全班唱《星星》,還安排亦然去獨白。就這樣,她越來越融入集體,開始認識個別同學的名字,願意跟同學們一起走。到最後,大家放下很多顧忌,跟她開玩笑(其實她只知道是玩笑,但不能理解,會著急),跟她「探討」亦然版的「學術問題」,教她幹一些「壞事」。同學們從小心翼翼跟她相處到自然地把她當作班級的一員,給了亦然一個很友愛的環境。雖然亦然不能跟大家一樣去參加高考,但她也會「緊張高考」,幫同學們上香祈福,穿著旗袍去送考,祝大家旗開得勝,跟大家擊掌、擁抱。最讓我驚訝的是,拍畢業照這一天,對於來找她合影的同學,她會很自然地挽人家的手或拉著人家的手(包括男生),那種百分之百的信任和依賴,讓我很感動。
老師們也很愛護她這個特別的學生。高一的時候經常有年輕老師去聽課,她們會坐在亦然旁邊,如果亦然情緒有波動,老師們就會幫她按摩手心,幫助她安定下來。亦然的臉盲症挺嚴重的,也不會主動跟人打招呼,但老師們每次遇到她都會主動、耐心告訴她「我是誰」,經過一年多,亦然也能記住很多老師的名字。每臨近春節,亦然就熱衷寫揮春,老師們陪她一起寫,幫她把辦公室裝扮出濃濃的年味,連校長辦公室都貼著她的春聯。
亦然總喜歡翹課呆在辦公室,跟老師們相處融洽,會分享她的百度貼吧和淘寶購物車,會幫老師們扔掉「垃圾」(就是紙團、還有一些她覺得很可怕的零食),還會跟老師們講爸爸媽媽的糗事。
從小學到高中,我怕她影響同學上課,一直跟班主任說讓她一個人坐,並且坐在教室最後門口邊。這是面對現實的一些無奈之舉,在拍畢業照的今天,很多同學來跟她拍「同桌照」,這些年錯失的同桌,終於在今天補齊!我也看到,如果時光倒轉,再來一遍,她肯定會擁有很多很多同桌,而不是其他家長的懷疑和我的過度擔憂。
亦然,畢業快樂!
雖然在大多數人眼中,你是個總製造麻煩、笨拙任性的孩子,但你很幸運地跟其他孩子一樣,完成了十二年的普校教育。雖然你不愛學習,但你熱愛集體。雖然你不擅交流,但你信任老師、同學。雖然你沒能繼續升學,但你已知道自己長大了!
看到今天的你,媽媽好像忘了這一路上曾經的無助無措、苦惱憂傷,現在只有幸福和感恩。
前方,有新的、更為奇妙的旅途在等著我們,讓我們一起信心滿滿地走下去。
後記:
作為一個自閉症孩子的媽媽,我其實很怕別人說我堅強、偉大,我深知自己是一個享樂主義者,我總是畏難地選擇一條讓自己、讓孩子、讓家人都壓力不要太大的路。所以,在孩子爭取融合教育的過程中,我是不斷妥協的,體諒周圍的老師同學,原諒孩子的各種「不能」,也放任自己的惰性。我不願意因為「自閉症」三個字,就把生活變成要咬緊牙關的日子,變成處處要「鬥爭」的戰場。所以,本來想寫一篇有關支持孩子融合教育的經驗之談,結果就變成一篇不倫不類的流水帳。原諒我,因為我是一個星媽,偶爾跑題、搭錯線也是在所難免的。
當然你還可以看看女兒的融合之路—孩子我們一起走,來了解亦然同學的成長之路。
有人雜誌
高端小氣,節操略低。觀點偏激,偶爾中立。大言有殘,殘言無忌。間或自強,總在休息。口味偏重,少兒不宜。歡迎關注,有人等你。
歡迎投稿 請至youren@yiji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