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歷史性、全局性、戰略性意義。湖南省委把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採取系列措施,全方位抓好貫徹落實。
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奮進
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勉勵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明確提出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要求,並要求我們抓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五項重點任務。在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規劃建議稿徵求意見中,廣大幹部群眾普遍反映,「三高四新」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湖南作出的科學指引,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性、標誌性概念,已成為全省上下展望「十四五」、邁向新徵程的共識。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將其寫入省委《建議》指導思想,納入「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貫穿省委《建議》始終。
我們體會,「三高四新」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考察時提出的五項重點任務也蘊涵其中,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與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時間上一前一後、精神上有機貫通,「三個高地」是湖南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定位,與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製造強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等精神高度契合,「四新」使命本身就體現了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實踐要求,「三高四新」是五中全會精神在湖南的細化具體化。
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從發展基礎看,湖南全省經濟總量將突破4萬億元,形成了裝備製造等3個萬億產業和14個千億產業,製造業佔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90%,高新技術產業連續多年實現14%以上增長,高新技術企業增至8000多家,開放崛起勢頭良好,打造「三個高地」具備堅實基礎。從發展機遇看,國家戰略和政策疊加實施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產業升級新動力,「一帶一路」引領內陸地區開放新格局,7300萬人的強大內需市場成為高質量發展新支撐,這都是湖南未來發展的重大利好。從發展動力看,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將進一步集聚和放大湖南在先進位造業、科教資源、開放平臺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催生更多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新動能。從發展前景看,湖南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總體還處於工業化中後期,人均財力、創新投入、總部經濟等方面與先進省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有利於系統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湖南未來發展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潛力所在。
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精準發力,把握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著力點
聚力打造「三個高地」。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重點實施先進裝備製造業倍增、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等「八大工程」,不斷增強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競爭力。圍繞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重點實施推進基礎研究發展、創新主體增量提質、芙蓉人才行動等「七大計劃」,聚焦突破關鍵產品、產業關鍵環節的「卡脖子」技術問題,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為國家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圍繞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部署推進深化投融資體制、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重點改革,持續實施「對接新絲路推動走出去」「對接500強提升產業鏈」等開放崛起專項行動,建好自貿試驗區,辦好中非經貿博覽會,抓好RCEP框架下與東亞、東協的深度合作。
牢牢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切實解決需求外溢問題。加快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著力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規劃建設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工程。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重要戰略任務,更好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推進國家級物流樞紐城市建設,培育有影響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
紮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自覺擔當維護糧食安全重大責任,抓好耕地保護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穩面積、穩產量、提品質。大力發展精細農業,促進種業創新,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壯大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特色產業小鎮建設,培養和留住有現代素質的農民。
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培育壯大嶽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沿京廣、滬昆、渝長廈通道的三大經濟發展帶,推動長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區域板塊協調聯動發展。圍繞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和融入西部陸海大通道等方面,加強與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和中西部省份的協調聯動、共建共治。
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不懈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深化「一江一湖四水」系統聯治,全面推行重點行業領域清潔生產、綠色化改造,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健全生態環保督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補償等方面制度機制,落實企業治汙主體責任,織牢生態環境「防護網」。
著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積極適應群眾需求變化,繼續謀劃實施一批重點民生工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讓老百姓錢袋子更鼓一些、上學就醫更方便一些、文化生活更豐富一些、生活環境更好一些、吃得更放心一些,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湘人民。
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捍衛國家政治安全,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構建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鞏固擴大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南、法治湖南。
樹牢大抓落實的工作導向,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落實。涵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擔當,堅決克服重顯績輕潛績、重當前輕長遠等慣性思維,堅決跳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舉債搞建設就無能為力等路徑依賴,堅決抵制等靠要、任由矛盾風險擊鼓傳花等行為惰性,多做打基礎、惠民生、利長遠、增後勁的工作。
以系統觀念謀劃落實。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處理好當前與長遠、戰略與戰術、供給與需求、質量與規模、政府與市場、發展與安全、抓項目與抓環境、重點與全面、全局與一域、抓大與保小等各類關係,推動湖南各項事業爬坡過坎、穩中有進。
以奮鬥精神推動落實。反對空談、強調實幹、注重落實,把抓落實的重心放在基層一線,自覺到基礎差、困難大的地方挑重擔,主動到矛盾多、壓力大的地方啃硬骨頭,敢於向改革發展的痛點堵點亮劍攻堅,不斷提升抓落實的效果。
以科學機制保障落實。制定打造「三個高地」規劃的實施方案,完善規劃實施中的動態監測、中期評估、總結評估機制,建立健全責任分解、跟蹤督辦、情況通報、考核獎懲等制度機制,發揮好政治督查、巡視巡察等利劍作用,切實提高規劃執行力和落實力。
把黨的領導貫穿「十四五」發展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不懈抓好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推動政治建設考察全覆蓋、常態化,深入挖掘和利用湖湘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徵路。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實績實效論英雄。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從嚴從實抓班子帶隊伍,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績實效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標尺,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切實讓吃苦者吃香、優秀者優先、有為者有位。
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抓好省委全面加強基層建設「1+5」文件落細落實,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以換屆選舉為契機,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抓緊補齊基層治理短板,加大對基層幹部的關心關愛力度,始終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精誠團結的政治局面。扛牢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聚焦腐敗和不正之風新情況新特點精準發力,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著力破除各類形形色色的潛規則,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全省黨風政風和政治生態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