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
省份 數學與應用數學 應用物理學 應用化學 生物科學
安徽 654 637 646 652
福建 636 628 612 641
甘肅 612 588 607 603
廣東 621 625 610 630
廣西 628 640 623 624
貴州 619 620 611 620
河北 659 664 654 648
河南 655 659 652 662
黑龍江 633 614 624 628
湖北 637 621 620 635
湖南 650 649 643 651
吉林 623 597 620 627
江蘇 399 395 390 406
江西 639 629 630 635
遼寧 640 629 618 636
山西 634 635 625 632
陝西 617 621 616 625
四川 654 645 647 662
浙江 663 651 652 655
重慶 636 630 626 640
山東 637 638 634 638
中山大學
省份 理工 文史 綜合改革
北京 643
天津 676
河北 673 635
山西 645
內蒙古 639 634
遼寧 660 652
吉林 638
黑龍江 650
上海 554
江蘇 401 397
浙江 665
安徽 660 614
福建 658 628
江西 659 618
山東 656
河南 672 634
湖北 649 605
湖南 657 638
廣東 671 630
廣西 648 596
海南 764
重慶 650 626
四川 664 616
貴州 641 647
雲南 667 637
陝西6 650 634
甘肅 619
青海 572
寧夏 593
華南理工大學
省份 數學類面試入圍線 化學類面試入圍線 生物技術面試入圍線
河北 653 656 ——
山西 629 —— 615
內蒙古 —— —— 634
遼寧 650 —— 646
吉林 —— 597 ——
黑龍江 —— —— 614
江蘇 400 387 ——
浙江 666 —— 644
安徽 648 642 640
福建 632 633 631
江西 645 631 629
山東 635 —— 632
河南 661 641 642
湖北 633 621 ——
湖南 644 631 629
廣東 644 633 633
廣西 643 —— 628
海南 742 —— ——
重慶 625 —— 645
四川 653 634 643
貴州 641 —— 612
雲南 —— 640 ——
陝西 —— 614 ——
新疆 —— 632 ——
四川 大學
省份 文史類入圍分數線 理工類入圍分數線
北京 632(綜合改革)
天津 652(綜合改革)
河北 631 667
山西 600 632
遼寧 648 641
上海 529(綜合改革)
江蘇 391 389
浙江 643(綜合改革)
安徽 613 644
福建 608 640
江西 598 623
山東 640(綜合改革)
河南 616 658
湖北 587 619
湖南 626 623
廣東 595 599
廣西 577 601
海南 712(綜合改革)
重慶 627 632
四川 616 666
貴州 631 622
雲南 / 658
西藏 561 /
陝西 626 597
甘肅 618 611
青海 / 544
重慶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北京 631
河北 653
浙江 645
江蘇 392
安徽 647
河南 661
湖北 580
重慶 624
四川 657
陝西 621
山東 654
西安交通大學
省份 最低分
安徽 649
北京 629
福建 644
甘肅 639
廣東 634
廣西 643
貴州 640
海南 747
河北 666
河南 670
黑龍江 641
湖北 630
湖南 632
吉林 640
江蘇 396
江西 635
遼寧 646
內蒙古 626
寧夏 600
青海 568
山東 656
山西 646
陝西 655
上海 541
四川 660
天津 668
新疆 623
雲南 657
浙江 654
重慶 650
西北工業大學
蘭州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湖南省 644分
遼寧省 627分
山東省 646分
貴州省 613分
河南省 659分
四川省 649分
江西省 626分
「強基計劃」招生定位是什麼?為何在高考成績發布後考核?在人才培養上有哪些新舉措?2021屆考生也可以開始關注了!
1、強基計劃的招生定位是什麼?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2、為何在高考成績發布後考核?
高考成績在「強基計劃」錄取中將起到兩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作為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強基計劃」取消了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的做法,以學生高考成績作為依據。
二是作為錄取的重要依據。「強基計劃」改變原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做法,高校將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折合成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綜合的評價。其中,高考成績的佔比不得低於85%。
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布。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後,由高校組織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對考生進行嚴格考核,達到錄取標準的,經高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報生源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核准後予以錄取。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併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
3、在人才培養上有哪些新舉措?
一是單獨制定培養方案。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可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培養。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後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就讀。
二是暢通成長發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
三是推進科教協同育人。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項目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制。
四是強化質量保障機制。建立科學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對進入計劃的學生進行綜合考查、科學分流。建立在校生、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和人才成長資料庫,根據質量監測和反饋信息不斷完善招生和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和指導,積極輸送高素質後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