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倪海廈老師人紀針灸課程78集(全集)
倪海廈老師人紀針灸課程——第8集
上集筆記:【連載】倪海廈老師針灸課程筆記——第7集
神闕是大穴,禁針,傳說針扎神闕後,一排大便會坐在馬桶上死掉。一個手按到胸壁骨,一個手按到神闕,兩點中間的穴道叫中脘。中脘與神闕之間為四寸,中間四等分,神闕上一寸為水分穴!中脘與神闕中間的穴道叫下脘,下脘與中脘之間為建裡。中醫的觀念,飲水,喝下去的水,不管是冷水還是熱水,進入胃,到了水分這個地方,就氣化掉了,氣化以後就會進入全身,流出來的是汗,小出來是小便,就是在水分的地方,不會進入腸的。我們吃的食物裡含有大量的水,飯裡面有水,果汁裡面有水,蔬菜裡面有水。混雜在食物中的水,才有辦法進入小腸,這是正常人。正常人喝再多水不會進入小腸的,只有食物中的水會進入小腸,小腸裡的火不斷煮食物,並吸收掉,進入大腸的只有殘渣和水。人體的構造非常精密,正常人不浪費一滴水,都在循環。當水在大腸裡走的時候,下面小腸的火不斷在燒,大腸裡的水又氣化掉,水會從大腸回逆到肺裡面去,進入肺以後,上到嘴巴就是嘴巴的津液。當你知道什麼是正常人的時候,病人一陳述,馬上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水分穴,針或灸都可以,是小腸的上口,有水病的話,灸比針好。以前不針,因為針太粗。上消:渴飲百杯不止渴。喝下去以後,水分的水不能控制,直接小便排出來了,尿頻。西醫分兩種,一個是胰島素依賴型,一個是二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是西醫製造出來的,本來不存在,是西醫打疫苗導致的。一打疫苗,胰臟失去功能了。水分穴,主水病,腹堅如鼓,肚子鼓脹非常大,水分穴都是很好的灸的穴道。小兒發高燒之前,一流鼻血,熱就退下去。所以流鼻血的小孩不會發高燒。在神闕和中脘的正中間,胃的下口,小腸的上口。太陰,任脈之會。胃的下口最容易發炎的地方,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大部分都發生在接口的地方。痛的觀念,痛來自壓力,而不是來自發炎,中醫是物理醫學。痛產生的時候,要把壓力疏解掉,把炎症的環境改變掉就好了!改變環境,中醫有陰陽、表裡、虛實、寒熱來辯證,然後來處方,處方並不是把細菌、病毒殺死,而是改變環境。很重要的大穴。在胸壁骨和神闕的中點。胃之募穴,胃病治此。八會穴:腑會中脘,髒會章門,筋會陽陵,髓會絕骨,脈會太淵,血會膈俞,氣會羶中,骨會大杼。為什麼要知道會穴?因為涉及到一個治療法則,會郗治療。腑,就是消化系統,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還有子宮,胞戶都算。全部腑的病,腑都會在中脘穴。這是個大穴,用途非常多!印堂痛
印堂痛,中脘一針下去,痛當場就去掉了!這是胃有問題產生的頭痛。懷孕期間的妊娠噁心、嘔吐,吃壞食物的嘔吐,都可以下針或者灸。以中脘穴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的距離,在這五個位置灸,就稱為梅花灸。統治一切胃病。只有病人吐血的時候不要灸。吐血的時候,溫度一增加,吐血更厲害。外面是吐血,裡面可能是胃癰,就是胃癌。有出血的現象不要去灸。治療心臟病的時候,比如,心臟動脈血管堵塞,巨闕,關元針下去痛就去掉。穴道要找對,手要到。針紮下去,左轉右轉氣到了,病人說很酸很脹,引到氣以後,往下推一點點(綠豆大),就是瀉,往上拉一點點(綠豆大)就是補。這是最基本的補瀉手法!橫膈膜的功能
人體心肺下有橫膈膜,橫膈膜前面連到鳩尾,後面連到十一椎,也就是第十椎下。心臟有問題的時候會有穿心痛,其主要症狀是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為什麼會這樣痛呢?是因為痰飲造成的,有痰飲的時候,人一晃動,痰水在流動,把痰水去掉,痛就沒有了。橫膈膜的第二個功能,腸子的沼氣不會上升,被橫膈膜擋住了。黃帝內經裡會講到,還有個功能是,吸氣的時候,橫膈膜下降,他會壓擠肝臟,使肝臟的血通過血管進入大腸,大腸就有力量蠕動。這體現了金和木的關係,上面是肺金,下面是大腸金,中間是肝臟木。木夾在兩個金中間,當木太密了,要用金去砍,樹木才會長的好,木要疏。兩個金壓擠,肝臟就會有動能,濁物統統會排掉。肝臟跟大腸有血管相通,所以西醫大腸癌做完手術後,癌細胞轉移到肝癌。肝臟和大腸之間的血管沒有瓣膜,這是全身唯一一個沒有橫膈膜的血管,可以來會流動。本文筆記由堂主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請尊重勞動成果,轉載請註明出處!堂主是倪師的忠實粉絲,一直在聽倪師講的人紀課程,他的課深入透徹,卻又通俗易懂,他把畢生所學,都融合在中醫五大經典著作,針灸大成,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的課程中。為了方便大家交流,建了一個倪海廈人紀課程交流群,堂主講帶大家一起學習倪師經典課程,每天一集,希望喜歡倪師的朋友進群交流學習!1-8群已滿,還可以進9群,可以加堂主微信(原有微信已滿5000人,請加新號):bjliuying2019,群主直接拉你進群。驗證時請註明倪海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