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的經濟思想史學派...

2021-02-18 MBA

首先,將經世致用作為經濟思想史研究目的的創新。經濟思想史的研究目的,被普遍定義為幫助人們了解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經濟學家如何提出以及提出了什麼樣的經濟學觀點、方法和理論,通過在現代經濟理論與過去的理論之間建立聯繫,揭示經濟思想或經濟學說產生和發展的規律,馬克·布勞格的經濟思想史名著《經濟理論的回顧》就是典型代表。

這種研究目的及其研究方法,無論是「理性重建」還是「歷史重建」都無法免除「考古學」的弊端,使該學科很難改變被經濟學界邊緣化的命運。經世致用是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貫穿於中國史學發展的始終。我國的經濟思想史研究應該繼承這種優良傳統,將其作為主要研究目的。筆者認為,經濟思想史學科只有為現實服務,即服務於經濟理論的創新、服務於解決中國重大經濟問題,才更有價值和生命力。實現經濟思想史的「經世致用」,有助於提高該學科作為經濟學基礎學科的作用和地位,也有助於發揮其在經濟學發展和國家政策制定中鑑往知來的獨特價值。

其次,擴大經濟思想史學科研究範圍,創新研究方法。目前的經濟思想史在研究對象上存在兩大缺陷。其一是偏重於系統的經濟學說,將研究重點放在了以特定假設為基礎的抽象經濟理論上,尤其是忽視那些曾經對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產生過重大影響但卻不成系統的、甚至還有待於加以總結的經濟思想。這種做法忽視了實際問題導向的必要性,因此削弱了經濟思想史研究對解決當代經濟發展問題的啟發價值。特別是當發展中國家在追趕發達國家的過程中遇到棘手的重大問題,並試圖從發達國家尋求解決辦法時,往往特別需要這種以歷史經驗、現實觀察和實際政策為基礎的經濟思想。其二是偏重於對經濟思想產生和發展過程的研究,嚴重忽視了經濟思想對經濟政策制定和具體經濟行為的重要影響。儘管經濟思想直接或間接的是由一個國家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文化環境所激發,但當這些思想被人們廣泛接受的時候,它就會反過來作用於經濟政策的制定和人們的經濟行為,並重塑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

因此,經濟思想史研究還應該能夠解釋經濟思想對經濟政策制定、經濟制度變革和其他經濟活動產生了什麼樣影響。目前的經濟思想史教科書幾乎完全忽視了這一任務,因此有必要創建「經濟政策史」和「經濟政策思想史」兩個子學科,實現經濟思想史研究對象的重大突破。同時,這一學科不僅僅只針對經濟思想家或經濟學家的經濟學說,還應包括對實際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政治家、官僚階層和較普遍被接受的經濟觀念的研究。這種對蘊涵於經濟制度和具體經濟政策中的經濟思想的系統性研究,無疑是研究方法的一種創新。

再次,借鑑美籍華人傅偉勳先生的「創造的詮釋學」,創新經濟思想史研究方法論。「創造的詮釋學」共分為五個辯證的步驟或程序,中間不可任意越級。第一,原作者(或原思想家)實際說了什麼?第二,原作者真正意謂什麼?第三,原作者可能說什麼?這三個步驟等價於經濟思想史研究中的「歷史重建」。而與之不同在於:第四,原作者本來應該說什麼?即假定原思想家今天還活著,他會依然固執己說嗎?他願意修正或揚棄已有的說法嗎?但現實情況下,只有創造的解釋家才能夠千方百計地為其作答。由是,創造的解釋家進一步成為開創性的新思想家。所以,第五個步驟是,這些解釋家應該說什麼?為了解決當代重大的經濟、社會和制度問題,是否需要增添新視角和新思路?只有遵循上述五個步驟,才能批判性地繼承傳統但又不拘泥於具體理論,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培養出原創性的思想家或經濟學家。馬克思、凡勃倫、凱恩斯和熊彼特之所以成為開創新思路和新方法的經濟學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同時也是經濟思想史研究中的創造型解釋家。

最後,通過中國原髮式思維模式的創造性轉化,推動經濟學的「中國學派」的創立和發展。構建並發展經濟學的「中國學派」一定是建立在系統的、有機的和動態的現代宇宙觀基礎之上的。傳統世界觀和數學形式主義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兩個致命缺陷,它阻礙了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社會科學。21世紀中國經濟學的原創性之發展需要一種新的開端,但這需要在主流經濟學之外尋求更豐富的支援意識,並通過一種全新的眼光對這種支援意識進行創造性的轉化。

西方異端經濟學傳統起自重商主義經濟學,系統的、有機的和動態的宇宙觀是其經濟理論的基礎,而這種宇宙觀與中國源遠流長的原髮式思維模式具有驚人的相似性。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指出,人類的科學發展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途徑:機械原子論和有機整體論。一般認為,機械原子論是西方世界在17世紀發生科學革命的主要原因,它是西方傳統科學中佔統治地位的科學思維,而有機整體論則是中國原髮式的思維模式。在19世紀下半葉的達爾文革命和20世紀初的物理學大革命中,西方又誕生了系統論或有機整體論的現代科學新思維,但其先驅可以遠溯到重商主義經濟學,馬克思也是這種宇宙觀的先驅。因此,創新經濟思想史研究可以通過對西方異端經濟學思想史、中國原髮式思維和現代哲學自然科學最新發展成果的跨學科研究,為中國本土原創性經濟理論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援意識。

在過去二十年中,由於西方主流經濟學在學界佔據支配地位,經濟思想史及經濟史研究在中國越來越被邊緣化,很少有學者介紹和研究近二十年來西方經濟思想史的新的研究成果,更遑論學術思想的自主創新。為此,不揣淺陋,提出創新經濟思想史研究、從而構建「中國學派」,其目的就是拋磚引玉,引起人們對經濟思想史研究的關注,並希望我國年輕一代的經濟學家能夠振興這一學科並作出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貢獻。

相關焦點

  •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成立 助力中國經濟學構建
    央廣網上海12月27日消息(記者唐奇雲)12月26日,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正式成立,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海良,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權衡,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上海財經大學資深教授、原校長談敏為研究院揭牌。
  •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成立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成立。上海財經大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經濟思想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學術重鎮,在經濟思想史、經濟史和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率先做出了大量積極有益的探索。
  • 乾貨|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
    今天小歷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的答題規律,十個小點讓你破解難題,簡單又好記,你值得擁有!三個特點: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諸侯國(分封制);依據血緣的親疏,血緣紐帶與政治關係相結合,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三個趨勢:即分相權集皇權,形成君主專制;分散地方權力,集中於中央,形成中央集權;對思想控制日益加強的趨勢。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三個特質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三個特質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首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同時,把這一思想的主要內涵概括為「七個堅持」:即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中央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
  • 高考歷史中國/世界政治經濟思想文明的考點匯總!
    (1)打破了長期以來因美國孤立遏制中國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進了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2)加強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聯繫,便利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3)有利於構建相對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有利於中國同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 王汎森北大演講|當代西方思想史流派及其批評
    攝影:滕德京王汎森先生是海內外知名的歷史學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明清到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等書。每出一書,皆引起學術界熱烈反響。
  • 師生「四同」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金課
    「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到底是怎樣的辯證關係?」「我們不能談『化』色變,因為化學的進步對綠色發展有重要支撐作用。」「中國可以複製發達國家的青山綠水構建模式嗎?」……暑假期間,南開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的師生仍堅持在「雲端」舉行「同學同研」活動。與會者中有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有來自全校7個學院的知名教授。活動的「主角」是幾位來自文理不同學科的本科生。
  • 發展樞紐經濟 打造中國「孟菲斯」
    長江商報消息 知名航空產業專家獻計鄂州空港經濟建設——□本報記者 吳婷「機場建設給鄂州帶來的不僅是一座機場,而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能。」「發展臨空經濟,建設國際空港城,正逐步成為當今全球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 思想之光照亮世界經濟航程
    這篇激蕩世界的歷史性演講,充分彰顯中國應勢而為、勇於擔當的大國引領作用,為處在十字路口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指明了方向,被國際社會譽為「冬日裡的陽光」,照亮了顛簸起伏的世界經濟航程,具有超越時空的思想穿透力。  思想的光芒在逆風逆水中愈發耀眼。環顧當今世界,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但經濟全球化逆流湧動,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
  • 《從凱恩斯到皮凱蒂》:重溫經濟思想史
    從約翰·梅娜德·凱恩斯的大作《和平的經濟後果》(1919年)開始,到託馬斯·皮凱蒂的暢銷書《21世紀資本論》(2014年)結束,《從凱恩斯到皮凱蒂》一書梳理和總結了近一百年的經濟思想發展歷程。  經濟思想史, 有時也稱為經濟學史,是通過對過去的經濟理論發展和變遷的追溯,針對「經濟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這個根本問題進行考察的經濟學分支。
  • 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 探索法商管理學科—— 「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
    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 探索法商管理學科——「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論壇側記文、圖/商學院新聞中心11月29日,由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承辦,北京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主辦的2020年度學術前沿論壇「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二層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行。
  •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靈魂
    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既面臨重大機遇,又面臨諸多挑戰。國內經濟步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滯後於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國際經濟復甦乏力,貿易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經濟治理赤字凸顯;世界性的貧富分化、環境破壞、資源約束等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結構性危機與困境。這些重大問題,提出了中國發展、世界發展、人類發展的「時代之問」。
  • 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精心打造「疫情與中國經濟」公開課
    新華網上海5月22日電(記者 仇逸)把疫情中的鮮活素材融入線上課堂,上師大商學院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網上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立足學科專業特色,開設「疫情與中國經濟」公開課,從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角度出發,積極探索中國在經濟領域抵禦疫情衝擊的復工復產的學理支撐和實踐路徑。
  • 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論壇在成都舉行
    此次論壇以數字經濟合作年為契機,圍繞中國——東協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合作前景分享觀點、交流經驗,力爭在智慧城市、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產業合作領域促成更多新的增長點。  據悉,本次論壇是2020年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的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東協中心(以下簡稱:東協中心)、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經信局、成都市外辦、成都高新區承辦。
  • 上師大商學院打造「疫情與中國經濟」公開課
    ,積極探索中國在經濟領域抵禦疫情衝擊的復工復產的學理支撐和實踐路徑,引導學生在疫情阻擊「大戰」、疫情防控「大考」中讀懂中國之治,堅定戰勝疫情信心。本著育人宗旨,上師大商學院對接經濟領域「戰疫」形勢,結合學科專業和教育實踐優勢,充分發揮專家教師創造性,積極調動廣大學生主動性,開設「疫情與中國經濟」公開課,講好經濟領域抗擊疫情的中國故事。在師資建設過程中,學院黨政一把手親自主抓,第一時間組織精幹師資力量,整合學院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資源,成立由6位教授、4位副教授和2位青年博士作為主講教師的課程組。
  • 特別關注:思想家在想什麼?十大思想人物把脈中國思想走向
    原標題:思想家在想什麼(24) 公方彬:偉大思想—中國夢的瓶頸與突破口   今日中國,正處於一個缺少且很難產生大思想與大思想家的時代,也處於呼喚且必須產生大思想與大思想家的時代。
  • 一場貫通古今的經濟思想史之旅 | 經濟思想史及其作用
    庫拉的話所指出的——它教導人們交流思想。在交流思想的過程中,要理解他人的想法就必須作出努力,人們的洞察力由此得以促進,能夠發現不同理論背後的複雜的世界觀,正是這些世界觀決定了理論的潛力和局限。這種思想的交流還會揭示出經濟思想史與人類知識和行為的其他領域的關係。「赫瑞修,天地之大,以人類的學識想不到的事情多得是。」——融合多種研究策略的經濟思想史有助於讓經濟學家們充分地認識這一點。
  • 【二輪複習】《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速記、精講、點撥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一.中國古代社會早期歷史概況1.一種社會形態:奴隸社會。2.兩大對立階級:奴隸主階級奴隸階級。3.三大政治特徵:最高權力尚未實現集中;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實行宗法政治;神權與王權相結合。4.四大社會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禮樂制度。
  • 戴相龍訪日本 面向東北亞打造中國新經濟增長極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剛剛上任不久就訪問中國,與胡錦濤主席、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就中日友好和擴大雙方互利合作交換了意見,發表了中日聯合新聞公報。我們要落實兩國首腦會談和聯合公報精神,進一步加強友好往來和經濟合作,以能源、環保、金融、信息通信技術、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為重點,深化互利合作,共同推進東亞一體化發展。
  •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概論教研室全力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新亮點
    根據教育部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培育單位建設相關指示精神,2020年9月,海南師範大學將在全省高校率先全面開設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為了切實完成課程建設任務,真正提高教學體系建設水平,積極打造課程特色亮點,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於8月16日至17日成功召開了第三次集體備課會,會議就自貿港建設背景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學特色亮點打造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積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