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爸爸帶我到上海青少年高爾夫訓練中心,那年我7歲。爸爸說我胖乎乎的身材不適合劇烈運動,高爾夫以靜制動,我應該喜歡。在我啟蒙教練的訓練室第一次摸到了高爾夫球桿。
當時,我並不知道高爾夫這項運動是要打18個洞,我也不清楚高爾夫運動的場地是在戶外,是在那麼迷人的自然風光中,懵懵懂懂的我看著練習場上100、150、200的碼數牌,我心中不禁在想,爸爸和教練所說的進洞,這個洞應該就躲在那碼數牌後面吧。。。。。。
從那以後,我就開始在上海青少年高爾夫訓練中心接受了最初的高爾夫基礎課程。那時我清楚地記得,我最感興趣的是切杆練習,因為在練習場50碼標牌的地方有兩個切杆進筐的小籃子。想切球進筐的欲望強烈的刺激著我,可能是讓我對這顆小白球產生興趣的起源了吧!
第一次下場是在正式學球的兩周後,在教練的陪同下,下了訓練中心的小九洞,讓我對高爾夫這項運動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和感受。爸爸給我解釋了高爾夫的英文GOLF是代表了綠色、氧氣、陽光、友誼。他告訴我讓我學球的真正目的,是因為我是男孩子,他認為男孩子就是要健康和陽光,從小要與積極、陽光的事物多接觸,養成良好的習慣、禮儀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正是高爾夫能給予我的。
經過幾個月的基礎學習,爸爸終於答應帶我下「大場子」,見識一下18洞,真正的高爾夫球場。第一次見到球場的會所,球童駕駛著電瓶車,載著一批批下場的客人,會所後面便是球場,綠色的球道、長草區、小樹林、河道、沙坑還有插著旗杆的果嶺,草坪上還沾滿了被陽光反射出光芒的露珠,這一切的景象深深的吸引著我。
第一次的18洞體驗,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18洞的距離對於7歲的我而言絕對是一種考驗,7月的太陽毒辣辣的照射下來,讓我無處可藏,胖子怕熱的缺點暴露無疑。打完9洞已是渾身溼透,我躲在球車裡不肯下來。當時的我隱隱對高爾夫產生了一絲畏懼和退縮。
半年的基礎訓練以及多次的下場實操後,我終於在體能上戰勝了自己。但是慢慢的,我開始厭煩去練習場,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重複一個動作讓我不耐煩;相反我喜歡下場,有陽光、草地,有球童聊天,會所有好吃的,更像是參加野營。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打高爾夫球的意義。
直到一次下場,我中途去抓蝴蝶,爬到大石頭上摔下來,胳膊、膝蓋破皮出血,爸爸第一次對我那麼大的火。事後,爸爸找我談心,讓我選擇是否要繼續學球。
每每想起高爾夫球帶給我太多的新知和樂趣,我堅定地告訴爸爸,我要繼續,而且一定會認真的學,我要把這顆小白球作為我成長道路上的小夥伴和老師!
自此以後,爸爸開始帶我進入了新的學球模式,開始讓我參加青少年高爾夫比賽,報名參加了滙豐青少年高爾夫巡迴賽、上海青少年高爾夫巡迴賽等比賽,讓我領悟競技比賽的精神。
我與小白球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高爾夫不單純是我的興趣愛好,正如爸爸媽媽所說的,我努力認真的學球,並不一定能躋身世界頂尖的球壇,但一定會把高爾夫學成我的一個特長。我慶幸在這麼小的年齡遇上小白球,它一定是我人生漫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讓我受益匪淺!
我與小白球的故事已開啟,以後一定會有更多精彩等著我。。。。。。